前言
《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No.3》是前两部调查报告的后续之作。《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No.3》的主题有三:物流商、装卸工与女性卡车司机。如本报告所表明的,女性卡车司机是卡车司机群体中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她们的人数虽少,但在公路货运业中却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她们以职业性别少数的身份进入传统男性化的职业领域,通过“去性别化”的工作实践冲破了职业性别隔离,展示出职业性别平等的可能性。
物流商和装卸工则是卡车司机在日常劳动过程中需要密切互动的两个工作群体。所谓“物流商”内涵广泛,包括公路货运业早期出现现在仍然存续的“信息部”或“黄牛”、大大小小的物流企业以及基于互联网的各类物流平台。过去,与卡车司机劳动过程发生密切互动的群体主要是“信息部”或“黄牛”,即以往称为“货代”的那个群体,他们通过货物信息的发送而将公路货运业的劳动过程具体地组织起来。不过,当下随着大资本和互联网的强势介入,“货代”范畴正在发生深刻的改变,各种车货匹配平台日益深刻地影响着卡车司机的生计。装卸工则是在卡车司机运输货物的起点和终点两端,深度介入卡车司机的工作并与之发生密切互动的一个职业群体。把握上述两个群体及其与卡车司机的关系有助于更为深刻地理解卡车司机的工作和生活。
《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No.3》的第一篇“物流商:车货匹配与信息机制”由周潇撰写,第二篇“装卸工:货场劳动与寻租游戏”由沈原和喻加耀撰写,第三篇“女性卡车司机:职业性别少数的工作实践”由马丹撰写。三个部分都奠基于大量调查材料的获取和分析之上。经过在北京、河北、浙江、四川、安徽等省市的数月调研,课题组共计面访物流商、装卸工、女性卡车司机等79人,访谈调研录音时长5067分钟,整理录音文字约1071282字。[1]通过问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3499份。所有这些资料构成了《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No.3》的写作基础。
《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No.3》的出版完善了卡车司机系列调查报告的整体框架。这三个调查报告的主体部分自然是卡车司机群体本身,并通过“自雇卡车司机”、“他雇卡车司机”、“女性卡车司机”和“卡嫂”等四个主题串联起来,构成三个报告中一以贯之的主线,勾描出卡车司机工作与生活的基本轮廓;物流商以及装卸工则是位于卡车司机群体之旁、与之密切相关并参与构造公路货运业劳动过程的两个职业群体。系列报告的最终落脚点是卡车司机的组织化。当前在“卡车界”涌动的组织化大潮中出现了众多自组织团体,通过不同的方式将卡车司机组织起来。
《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No.3》得以顺利完成,首先归功于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但是应当特别表明,来自传化慈善基金会的帮助乃是调研成功之不可或缺的因素。本研究得到传化慈善基金会资助。传化慈善基金会秘书长涂猛,副秘书长王飞,项目官员柏喆、王慧冬等对我们长期的调研工作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传化安心驿站”系统始终是我们得以开展调研工作的制度依托。此外,杭州传化公路港、成都传化公路港、接受访谈的物流企业负责人和相关卡车司机组织负责人的帮助,也都是不可或缺的条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编辑为本书出版付出了辛勤劳动。在此一并表达谢意!
此外,我们还将2019年所做的两份专项调查报告当作附录放在后面。其一是2019年第一季度所做“卡车司机收入状况调查报告”,由周潇承担调查任务并撰写,其二是2019年第三季度所做“卡车司机被克扣、拖欠运费状况调查报告”,由沈原和喻加耀承担调查任务并撰写。前者反映了卡车司机年度收入下降的一些具体状况,后者则表明当前公路货运市场愈演愈烈的运费克扣、拖欠状况及对可能的治理之策的建议。
《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No.3》的出版并不意味着我们对于卡车司机的研究航程已经抵达终点。恰恰相反,已出版的三个调研报告尚只是揭示出卡车司机群体及其工作和生活的一个粗略的轮廓,就中还存在众多问题需要加以进一步探寻。我们的调研工作还将持续下去。
[1] 第二篇、第三篇所用访谈资料有重合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