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开始着手进行调查(8)
吩咐完任务,刘从戎见张汤依然一脸疑惑,就问他还有什么事情。张汤晓得刘从戎也是个爽快人,非常不喜欢说话兜圈子,便直言讲道为什么不能在河南战役前对淮南王府及刘陵等人下手。刘从戎听他讲完笑了笑,便问如果张汤在河里钓到一条大鱼会怎么办?张汤回答说自然是用力拉动鱼竿,收紧鱼线将这条大鱼弄到水面上来。刘从戎耐心地向张汤讲道,如果自己的鱼竿和鱼线都不是非常的结实,直接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那必将是鱼竿或鱼线被这条大鱼弄断。到那个时候尽管这条大鱼尽管负伤了,却也成功得以逃脱升天。有经验的钓鱼高手,感觉到大鱼咬线上钩之后,先不是急于收杆,反而是放松一段鱼线,用钓竿控制这鱼线在水里缓慢来回随着大鱼挣扎的节奏游荡。但大鱼折腾累了,才开始缓慢扯动钓竿逐步收紧鱼线。在淮南王府及刘陵的背后,绝对不可能是几个人,而是一帮子人,也可以说是国内暗地隐藏的一股不可忽视的政治势力。只有通过对外大规模战争全面开始之后,这些人也才会趁机蹦跳出来兴风作浪。目前还只是处于蠢蠢欲动的状态,如果着急动手只能打草惊蛇,出现他刚才所讲的那种可能。也只有到了大战期间,这些家伙的反相才会彻底暴露于天下。刘从戎要得是不动则已,一动就将这股势力连根拔起,斩草除根永绝后患,令朝廷与汉武帝刘彻真正放下心来。听完刘从戎这通讲述,张汤茅塞顿开,连声夸赞他谋划得深远,太精于算计,是个利用布局搞连环侦破的高手。
瞅瞅大家都没什么意见可说,刘从戎也就宣布散会了。见时间还早,他与吕幼兰打了声招呼,说是去宫中找汉武帝刘彻一趟。吕幼兰晓得他是为了绣衣府开府建衙选址的事情。嘱咐他大过节的快去快回。刘从戎进到未央宫内万岁殿后,见刘彻难得有空闲正与卫子夫等嫔妃聊天说话。见他前来觐见,汉武帝觉得刘从戎早已是自家人了无需避讳,就直接宣他进入到万岁殿中。刘从戎进来后,向汉武帝刘彻与卫子夫等诸位嫔妃一一见礼。还未等刘彻讲话,卫子夫就在一旁打趣他,询问这位大客卿何时与自己的义妹吕幼兰成亲啊?刘从戎红着脸讪讪回应说快了,到时候一定请皇帝陛下与诸位娘娘喝他们的喜酒。别看他在战场上决胜千里,叱咤风云,而对于同吕幼兰的事情则完全不在行。见他谈及此事的那副木讷的样子,汉武帝与卫子夫等人忍俊不禁,哈哈大笑起来。瞧见他还趴伏在那里,汉武帝连忙命内侍将他搀扶起来询问来宫内找他何事。刘从戎就把自己关于绣衣府开府建衙的事情与刘彻详细讲了一遍,并重点陈述了自己的理由。汉武帝见他讲完,当下便讲小事一桩自己答应了。其实刘从戎此次前来,重点还真不是说绣衣府的事情。只不过诸位嫔妃都在这里,他生怕人多嘴杂。见他欲言又止,汉武帝刘彻便晓得他还有其他要事需禀报,就说改日再听取他的全面汇报。
刘从戎连忙起身就要告退,而刘彻却立马叫住了他。汉武帝对他讲他与卫子夫的儿子刘据已经快五岁了,需要一名德才兼备的老师对小孩子进行初步的教育。他与王太后和卫子夫经过一通商量之后,都觉得刘从戎是不二的人选。既然刘从戎今天来了,那就当面问下他是否有此意接受担任刘据的老师。刘从戎望了下卫子夫,见对方正以殷切地目光瞅着自己。他稍加思索,认为自己还能抽出时间可以来胜任,便痛快答应下来。见他毫无忸怩就满口应承,卫子夫更是欢喜不尽。当即刘从戎与刘彻和卫子夫约好,第二天上午辰时二刻入宫,对刘据开讲第一课。回到府中,下午刘从戎又将韩安国、卫青与汲黯等人找来,询问关于全国军务方面的很多事情,请教承办的流程与诸多方面的要点。韩安国、卫青与汲黯见他如此不耻下问,虚心求教,也就知无不言把自己所知道的全部讲了出来。刘从戎一边专注听,一边命吕幼兰认真记录。汉武帝刘彻受刘从戎的熏陶,办事效率也变得雷厉风行了。他和吕幼兰前脚刚送走韩安国、卫青、汲黯等人,后脚刘彻的贴身内侍便来客卿府传达汉武帝的旨意。圣旨上讲自即日起原吴王府邸调拨给绣衣府使用,刘彻还特拨三千金作为绣衣府开府建衙及修缮原吴王府的费用。如果资金还不够,可再需申请。刘从戎与吕幼兰两人收好圣旨,又命籍兴给了两位传旨的内侍足够的赏钱。两位汉武帝的贴身内侍见他出手竟然这般大方,连忙不住声地称谢。经他们两人回去宣传,来客卿府传旨便成了内侍们绞尽脑汁竞相抢夺的重点目标。而刘从戎与吕幼兰善于做人办事的美名,则也在宫中广泛流传开来。
顺利拿下原吴王府邸成为绣衣府日常办公场所后,吕幼兰就按照刘从戎的意思开始忙碌起来。她和郭解两个人为了绣衣府开府建衙这件事情,可谓是殚精竭虑,一门心思全扑在了这上面。刘从戎见他们辛苦异常,也就时不时地对郭解给予特殊的奖励。郭解瞅他如此爽快不拖泥带水,更是吩咐所有的弟子今后客卿府的所有事情便是他们的头等要事。两人这般尽心努力,未到八月底绣衣府也就初具规模了。刘从戎在长安城内如鱼得水,各个衙门机构都肯买他的账,所以上下沟通没费吹灰之力。很快,绣衣府开府建衙之事便落听了。而刘从戎则在胶东康王刘寄与韩安国、卫青、汲黯等人的帮助下,快速招募与调入了一大批绣衣府能用得上的各类人才。在此过程中,刘从戎则结识了张汤的好友赵禹。两人后来相知相交,成就了汉武帝时期高层人物来往的一段佳话。赵禹虽说与张汤是好友,可为人处世却无张汤那般任性,很知道如何变通在恪守自己原则下,维护在朝中应有的地位。赵禹在汉武帝一朝的言行举止,更是令以后《史记》的作者太史令司马迁为之称道。而司马迁这位中华文明史中的著名历史学家与文学家,则在以后也深受刘从戎的影响,秉笔直书全然不顾汉武帝的阻挠与暗示,最终成就了《史记》这部中华文明史上不朽的历史名篇。
中秋节过后没几天,汉武帝便下诏调任韩安国担任材官将军,驻守渔阳地区负责周边的防务。刘从戎知道汉武帝刘彻此时则是愈发不待见他的这位好朋友了,瞅他在长安城内待着别扭。而在朝中除了自己,也无像田蚡这样的重量级人物为其从旁美言了。不过他转念一想,觉得这样也挺好。渔阳是防范匈奴人进犯的要地,凭借韩安国的能力把渔阳地区的防务搞好了应不成问题的。如果真是这样,韩安国自然也就能成为自己和卫青在对匈奴战争中的得力帮手。此时全国军务的重点,一个是在西面和北面方向,一个是在东南方向。东南方向对百越与南越,经过汉武帝几次发兵讨伐后,在严助等人前期的全面治理下,已无多大问题。现在只需从朝廷内委派一名得力干将前去镇守,即可高枕无忧。至于调派谁去,他把朝中的众臣在心里捋了个遍,觉得朱买臣最为适宜。有朱买臣在,他再在平时多加以扶持,东南防务妥妥无问题。于是,他给汉武帝刘彻上了一道奏疏,举荐朱买臣担任会稽太守。他又向刘彻说明,自己想陪着韩安国去渔阳走马上任,顺便视察一下西面和北面方向各个边地重镇的军务。他的奏疏呈报上去的当日,汉武帝就批准了。他接到消息后便和吕幼兰商量,交代了他去西北视察防务后吕幼兰应操办的各类事项。九月初一早上,他先将准备去凉州搜寻确定兴龙门总坛位置的李瀚与朱家送走,并嘱咐了他所能想到各类问题的应对方法。而在这天的下午,他与韩安国启程奔赴渔阳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