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戎大汉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8章 视察边地重镇防务(1)

在前往渔阳的一路上,韩安国不断抱怨自己时运不济。别人当官是越做越大往上走,而自己则是越做越小往下滑,越做越心灰意冷。刘从戎也只能是好言相劝,让他将眼光放得长远些,着眼于未来好好在渔阳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来。等到达了渔阳后,刘从戎也没顾得上休息,带了守备渔阳的几位参将,仅用了七八天的时间,便将渔阳地区现有的防务情况摸了个一清二楚。渔阳地区常规守军为五六千人上下,而粮草及所需各类物资皆依靠朝廷调拨。这五六千人多为步军,骑兵数量目前不足八百人。而渔阳地区与匈奴接壤的边境,则长达近三百余里,是在各个边地重镇中与匈奴边境接壤最长的。如果真是用这区区五六千的兵力去防守这么长一道防线,明显捉襟见肘,力不从心。而渔阳地区的防线,自然就成了块豆腐任由匈奴人切柔摆弄了。再向朝廷申请增加守备力量,不说又要耗费西汉朝不少钱粮加大开支,三百余里的正面防线就是投入个十万人,防守也做不到没有漏洞可言。一个渔阳地区就要投入这么多军队守卫,那么上谷,右北平、辽东、代郡、雁门、云中等地呢?全部依靠朝廷增派兵力,显然不现实而汉武帝刘彻也不会同意。这样的想法考虑也别考虑,真要大量增兵也纯属愚蠢之举。目前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因地制宜,依据各地的地形有利的方面,在现有驻军的基础上结合渔阳的实际情况针对重点环节分别进行有效的防守。他打算先在渔阳地区凭借现有的这五六千人马,暂且打造出来一个抗击匈奴人的防守样板来,进而给国内西面和北面方向的哥哥边地重镇树立起一个榜样。

接下来三天时间里,刘从戎把自己关在驿馆所住的房间内,精心构思绘制出了一套可行的渔阳整体防御计划。这套计划完成后,他先把韩安国请来,让他这位好朋友看了计划,询问下有何意见。韩安国看完这份计划后,眼前顿觉一亮。刘从戎的这套计划投资虽小但用途却大,把这五六千人防守力量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韩安国看完后连连表示赞同,刘从戎急忙附带这份计划,连夜给汉武帝写了一份奏疏。刘从戎的计划说起来其实很简单,用八个字即可概括:深壕高垒,屯军垦田。深壕高垒,就是在渔阳地区与匈奴人接壤的这三百余里防线上,充分利用地形地物构筑起三道防线。整个渔阳地区的第一道防线,则是开挖一条长约三丈,深约一丈左右的深壕。地形险峻一些的地方,这道深壕则挖得浅些。而针对地势较为平坦的地方,这条大沟则挖得深些。在这第一道防线前,则无需用人来加以防守。而在第一道防线的后面,每隔三到五里地在地势较高的地方,用石块砖瓦砌筑成一个个坚固的堡垒。每个堡垒内驻扎10—15名士兵,武器以弓弩长枪与滚木礌石和引火瓦罐等物为主。匈奴人突破第一道防线后,直接面对的是这些一个个坚固的小堡垒。匈奴人的骑兵所擅长野战,却不善于进行以攻坚为主的防守战。而这些一个个小堡垒内的士兵在匈奴人未攻到近前时,可用弩箭大量杀伤匈奴人的骑兵。

即便匈奴人的骑兵攻到近前,小堡垒内士兵也可以用长枪从堡垒内的枪眼或上方刺杀,还可以投放滚木礌石与引火瓦罐等类防守用品。这样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程度上给予匈奴人杀伤,同时有效迟滞匈奴人进攻的速度,为第三道防线加强守备争取大量的时间。而匈奴人的骑兵打算将这些小堡垒清除干净,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死伤不少的将士才行。这种稳赚不赔的买卖,在军事防守上的效果肯定立竿见影。第三道防线,就是依托秦朝与西汉王朝文景两帝时期修复起来的长城,对匈奴人进行抵抗。刘从戎一圈转下去,发觉渔阳地区的长城只有小部分地区有些破损外,其余均完好无缺。为以防万一,韩安国完全可以在渔阳地区长城最险峻处筑垒起两座与地下相互连通的大城堡来,进一步加强对第三道防线的守卫。长城上每搁十几里,都有一座烽火台。而每座烽火台上,全天候都需有士兵值守监视周边的动静。远远望见匈奴人骑兵来犯,就迅速点燃起狼烟报警。见到狼烟示警之后,防守的统军将领以最快速度派遣手下将士进入到第二与第三道防线。而在平时,这五六千人守军除了正常的军事训练外,还能够利用渔阳地区长城内大量荒芜的土地进行屯田耕种。如此一来,不光能很好减轻朝廷的财政压力,守军将士的所需的粮食自给自足也有了保障。只要守军不懈怠,无论匈奴人何时前来进犯渔阳地区,均能有效快速组织起强大的防御。如果构筑这样三道防线,依靠这五六千名守军绝对不够,但是方法深谋远虑的刘从戎也为韩安国设想好了。

那就是采用以出人力免除适当赋税的做法,发动渔阳地区当地的老百姓自带口粮,帮助守军完成对这三条防线的构筑。对完成好的老百姓,官府出面给予特殊的奖励。刘从戎算计下来,从现在到岁末这三道防线便能全部竣工完成。而除了渔阳地区府库支出,向朝廷申请至多三千金还富富有余。汉武帝刘彻接到刘从戎这道关于渔阳地区的奏疏后拍案叫绝,不住声地对周边的大臣们夸奖道小先生的主意高点子绝,为朝廷省去了很多麻烦事情。这是典型的花小钱而办成大事,值得在朝廷上下在西部和北部各个边地重镇广泛推广。他拿起御笔当即给刘从戎颁发了一道上御,在对刘从戎进行褒奖的同时,批复构筑三道防线所需的三千金马上到位,并命韩安国全面负责,用心构筑渔阳地区的三道防线。刘从戎见自己在渔阳地区已盘桓多日,就又将韩安国请来,详细吩咐了他构筑三道防线中所需注意的各类问题。从这段时间的接触当中,韩安国领略到了刘从戎思考事务的技巧方法与办事的能力,也清楚意识到了自身所存在的短板。刘从戎临走前的晚上,韩安国将他请到自己在渔阳的临时府邸内,两个人喝酒聊天推心置腹谈了相当长时间。第二天他则又亲自为刘从戎送行,走出了很长一段路还不肯回去。等刘从戎走出好远了回头遥望,韩安国则依然站在那里迟迟不愿离去。这才是真朋友啊!刘从戎鼻子一酸,差点儿掉出眼泪来。

刘从戎离开渔阳地区后,则就近去了上谷,然后又去了右北平和辽东视察防务。从辽东沿着长城折返回来后,他在渔阳做了短暂停留,检查了下三道防线构筑的质量与进度。韩安国兴奋地讲他给自己出的这个以工代免赋税的主意着实不错,因为还有额外奖励,所以渔阳各地老百姓构筑三道防线的热情高涨,踊跃前来建造的人是越来越多。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到阴历十一月底整个三道防线即可竣工完成。刘从戎在渔阳仅停留了两日,一路马不停蹄又去了代郡、雁门、定襄、五原、云中等地视察防务。他依据这些地方的实际情况,分别拿出了不同特色的防御方案呈报给了汉武帝刘彻。刘彻则对他这些防务方案予以了高度认可,全部准奏不说还经常发上御同他交流。一时间,君臣两人间的奏疏与上御不断,频繁程度超过了西汉立朝以来的皇帝与驻外大臣交流的任何时候。等他回到长安城内已是阴历十一月十五了。在刘从戎离开云中的第二天,便收到了韩安国的书信,告知他渔阳地区三道防线已全面竣工。等到十一月十二日,汉武帝刘彻则寄来韩安国等人的奏疏给他看,讲渔阳方向三道防线刚竣工好没几天,匈奴伊稚斜单于便亲率三万精锐骑兵进犯渔阳地区。渔阳军马完全仰仗着这三道防线,在没有向朝廷求援一兵一卒的情况下,就依靠这现有的五六千守军成功击退了匈奴人的进犯,令伊稚斜单于损失不小。

在渔阳地区没能讨得便宜后,匈奴伊稚斜单于心有不甘转头去进攻云中地区。而当时的云中地区的统军将领李息,也已按照刘从戎制定的防御计划完成了对当地防线构筑。几仗下来凭借有力的防守,李息让匈奴伊稚斜单于折损了数千精锐骑兵后失望而归。伊稚斜单于还是不甘心,则又率五万精锐骑兵进攻五原与雁门地区,这回则吃亏更大。此时负责这边地区防守的将领是卫青的好兄弟公孙敖。五原的防守在出塞之战的时候,就由刘从戎亲自指导得到加强了。而这一次,刘从戎制定的计划将五原、云中与雁门的防守形成了一个铁三角的防守态势,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形与构建好的城堡最大优势,促使这一地区的防守进一步得到了切实加强。伊稚斜单于因所带兵力只有三万骑兵,不可能同时对五原和雁门展开猛烈进攻,只能是二选一。而当匈奴伊稚斜单于重点进攻五原时,雁门的守军主动出击,而防守云中也出来袭扰匈奴人的骑兵。而当伊稚斜单于重点进攻雁门时,五原守军照方抓药也主动出城打击匈奴人的骑兵,云中的守军派出一支援军,在李息的率领下火速向雁门方向靠拢。而公孙敖也听从了刘从戎的主意,利用自身的优势从塞外购买了大量马匹,发展自己的骑兵。伊稚斜单于在五原与雁门两座坚城之前不断轮番进攻,却无法前进半步获取任何进展。以致于气得伊稚斜单于百思不得其解为何突然间西汉王朝的守军变得竟然如此厉害了,只好天天解酒消愁。而作为匈奴人军师的中行说,知晓五原、云中与雁门防守严密是依据了刘从戎的防守计划,暂时他也是无计可施,一筹莫展。眼见着天气一天比一天冷,就主动劝说伊稚斜单于火速撤军,以免使自己彻底陷入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