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全球矿业梦:一家矿业企业的创新迭代与滚动发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从省城调回地质队

紫金山主峰发现原生金矿的消息,震动了省地矿部门。省地矿局在上杭县召开全省金矿普查现场座谈会,全省的地质工作者都来到紫金山勘查基地学习取经。这其中就有当年慧眼识才的福建省地质科研所所长潘国祥。

参与工作不到两年,地质专业的新手就参与发现了原生金矿,陈景河让恩师潘国祥大为赞赏。在潘国祥的提携推荐下,1984年初,陈景河被调到省地质科研所金矿研究室专门从事金矿研究。所里的资料室订阅了一批国内外黄金资料、黄金开采冶炼动态等方面的杂志,陈景河经常泡在资料室,这些珍贵的资料,让这个已有找矿实践经验的地质队员眼界大开,理论方面得到迅速提高。

在新的单位,陈景河在岩石学的基础上进一步钻研矿床学,沉下心来研究紫金山成矿规律。在成矿理论上,金铜金属往往是姊妹关系,紫金山上既然发现了金矿,而且还有古代炼铜的遗迹,是否是一座金铜伴生矿呢?为什么紫金山下的锺寮场持续了上百年的铜矿开采?

陈景河沉浸在大量中外矿床学资料里,通过紫金山成矿蚀变的分带,一个“上金下铜”的大胆想法,开始在他脑海中酝酿、迸发、燃烧。在《福建地质学报》上,陈景河发表了《关于紫金山金铜矿垂直分带规律》的论文,首次根据紫金山的地质情况,设想上部可能是金矿化为主,下部是铜矿化为主,首次提出“上金下铜”的概念。

在此期间,陈景河参与了闽侯县罗桥金矿的地质勘查任务,研究这个小金矿的找矿远景,还与金矿课题组远赴山东考察招远金矿。在地质科研所期间,陈景河接触的新信息、新技术,对他日后的研究和创新启发很大。通过对闽侯小金矿的对比考察,陈景河摸到了找矿的规律,尝到了甜头,他查阅了很多资料,预感到紫金山蕴含着不可限量的找矿前景。

1985年年底,陈景河又一次在福州见到分队长刘国源,陈景河兴奋地说:“紫金山值得搞!”陈景河产生了回到紫金山的想法。

此时,单位已分给他一套房子,就在福州地质大院10号楼一楼。而妻子赖金莲也调到了福州地质疗养院工作。两夫妻在省城工作,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已经足以让当时无数人羡慕。

然而,视野的开阔,更坚定了陈景河对紫金山找矿的信念,紫金山无时不让他魂牵梦萦,一个强烈的念头在召唤着他:回到闽西地质大队第八分队,继续在紫金山从事地质勘查!

陈景河和妻子赖金莲商量,希望回到紫金山工作。陈景河对妻子说:紫金山应该有一个大矿,那才是他可以大显身手的地方。

赖金莲是陈景河高陂中学的高中同学,当年高考考上龙岩卫校,毕业后在龙岩第二医院担任护士。两人结婚后,赖金莲独自一人在龙岩带着刚出生的儿子,一家人离多聚少,好不容易在省城相聚,人家都是人往高处走,如今老公却发疯了想回到紫金山,说她心甘情愿那是假的。

这位贤惠的客家女性犹豫了一会儿,咬着嘴唇轻声说:这事由老公你来决定。赖金莲希望两夫妻能一起行动,两人可以互相照顾。

那个年代,大家都想尽千方百计进城,包括陈景河的大学地质专业的同学,最后都没几个留在地质队。当年,地勘单位作为中央事业单位,拥有众多的大、中专毕业生。陈景河主动逆向流动,出城下乡,当时是绝无仅有的,陈景河成为行业标兵、学习榜样,这件事也成为福建省地勘部门的一大新闻。他很快回到紫金山,成为勘探项目的骨干。

1986年8月,陈景河回到紫金山不久,妻子赖金莲也从福州调到闽西地质大队第八分队当医务员兼电台发报员。两夫妻和年仅4岁的儿子陈磊,一家三口终于在紫金山上简陋的地质村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