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长期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也加剧了资源消耗。目前,我国正面临经济增长换挡降速、发展方式粗放、结构性矛盾突出、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等问题,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成为首要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也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目标的重要手段。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绿色发展,必须重视科技创新对绿色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绿色发展作为一种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发展方式,无论是用生态安全的绿色产品拉动内需、用循环经济构筑区域经济结构,还是用低耗环保的行为构建新的生活模式,依靠传统的生产、生活知识和技术都无法实现,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才能真正实现。通过科技创新大幅提高能源与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单位产品的资源消耗,走集约式经济发展之路,我们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日益成为促进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动力。《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必须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我们要以创新发展解决动力问题,以绿色发展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基于国家绿色循环发展的大背景,在环境经济学、创新理论、循环经济理论、政府干预理论等理论的基础上,本书通过逻辑演绎剖析国家宏观政策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机理,并利用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和专利数据,运用计量统计模型实证检验国家宏观政策的作用,最后为推动企业绿色循环发展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措施。本书总体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部分为理论基础,包括第1章至第3章。本部分总体介绍了本书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介绍了资源经济理论、环境经济理论、绿色经济理论和政府干预理论、企业创新理论,在此基础上剖析循环经济发展中政府不同政策的作用机理与理论基础,为后面提出对策和建议提供理论依据。
第二部分为循环经济的国内外实践,包括第4章和第5章。本部分综合介绍了国际上主要代表国家在循环经济发展中政府干预的具体实践,梳理了中国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推出的促进企业创新转型的一系列政策,为后文检验干预政策的效果提供了分析基础。
第三部分为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包括第6章至第9章。本部分重点分析了国家创新政策的作用机理,从命令型环境规制政策和市场型环境规制政策两个角度对政府干预政策的作用路径进行分析,从而形成循环经济发展中政府作用分析的核心内容。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部分结合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创新补贴政策、去产能政策、环保税改革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和效果,从微观层面检验激励型政策和抑制型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和效果,为评价补贴政策效果及制定有效政策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证据和理论参考。
第四部分为政策建议,包括第10章。根据前面的研究结论,本章针对政府和企业层面,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总体来说,激励型创新政策能够促进企业增加产出,政府补贴政策对技术创新存在激励效应。根据信息传递理论,无论是政府补贴能够降低企业创新的风险和成本,还是企业通过专利申请迎合政策要求以获取短期利益,政府补贴都促进了企业的专利申请量的增加。但政府补贴政策的效果受到公司治理水平的影响,公司股权集中度对政府补贴政策的激励效应产生了抑制作用。此外,产权性质和行业竞争程度也会影响企业利用政府补贴的效果,政府补贴对国有企业创新的激励效应更加明显。行业竞争程度越高,政府补贴的创新激励效应越显著。在抑制型政策效果的检验中,去产能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抑制型政策的倒逼效应。但企业自身融资约束程度对去产能政策的倒逼效应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说明企业应对外界去产能政策的能力受制于自身的资金约束。政府去产能政策对企业创新有一定的倒逼作用,这种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体现得更为明显,说明在经济转型时期,非国有企业有更强烈的动机迎合国家政策,其面对政府的淘汰机制,要承受更大的压力进行创新转型。在去产能过程中,可能引发失业、社会动荡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国有企业在维持社会稳定、解决就业方面承担了更大的责任。因此,通过外界政策压力促进国有企业去产能的难度更大。从政策效果的检验中可以发现,尽管我国推出的一系列创新推动政策对企业创新投入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但目前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质量并没有明显上升。一方面是政策效果需要较长时间来显现,另一方面也凸显我国企业本身治理水平和财务质量存在问题。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引导,但更重要的是需要企业加强自身管理,注重长远发展。
创新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动力源,也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并保持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企业要转型,就离不开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这往往是风险大、周期长、投入多的活动,政府应该积极采取适度有效的干预政策,激励政策与抑制政策相结合,一方面加大对企业创新的金融支持力度和政策优惠,另一方面通过淘汰落后技术产能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政府在给予企业优惠政策及创新补助时,应当精准扶持,分类别与行业对企业进行帮扶,抑制企业获取补贴的机会主义行为,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企业应该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发扬工匠精神,全力推进企业由规模型向效益型转变、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由高排放型向环保型转变,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陈欢
202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