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鲁迅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仙台医专

语言关已过,面临修习专业的选择。尽管根据清廷指定,鲁迅可以入东京帝国大学工学系采矿冶金专业,但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容易操作。同时,鲁迅也的确深感新的医学对日本明治维新有很大的帮助,应该拯救像父亲那样被庸医误治的国人,通过新医学的运用和传播,提高国人对维新的信仰。而明治日本的教育现状是医学教育最发达,与德国几无差距,胜过英美法诸国,医学学校数量也最多,对留学生没有什么限制,门槛比较低。医学专门学校的学制是四年,相对可以缩短留学时间。

那时候,日本的医学专门学校有位于仙台、金泽、千叶、冈山、长崎等市的五所,是从旧制高中的医学部分离出来的。鲁迅想远离整日倡言革命,废学忘寝的东京留学生群体,安心求学,便向金泽医专的学长打听,哪个医专没有清国留学生,对方说,那就只有去东北部的仙台了。

仙台,在中国古代乃人间仙境的别称。 “降仙台畔看云过”“紫鸾飞起望仙台”,而在日本战国时期,这个森林之地,却没有如此诗意的名字,东北枭雄伊达政宗将之命名为千代。“仙台”终以汉语之美取代了无味的“千代”,于20世纪初发展为拥有“两万户数,十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居日本第十一位。鲁迅很实在地告诉后来者:“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如果仙台医专没有从仙台第二高等学校独立出来,鲁迅就不是这里的第一个中国留学生。然而,校舍位于片平丁的仙台医专以挂两块牌子的方式独立了。于是,比鲁迅早来三年的二高学长施霖,便与他貌似无关了,尽管同在一处开学典礼,同进一个学校门,乃至同宿一处公寓。然而,施霖是留学失败的经典个案。除体操满分外,英文、几何、代数等课程都不及格,且两年均如此,先是留级,最后不得不退学。1907年转学到大阪工业高校应用化学科。

1904年5月20日,仙台医专收到清国公使杨枢的一份照会,内容是弘文学院毕业的“南洋公费留学生周树人”希望报考贵校,请给予关照。仙台医专立即决定免试接收本校第一个清国留学生,并于5月23日将录取通知书寄给杨枢,希望他转告学生本人于9月上旬来医专报到,并提交入学志愿书和履历书。鲁迅于6月1日寄来了相关材料。

报名于6月5日截止,入学考试时间是7月4日至7日。鲁迅非常幸运,并没有参加考试。按照日本文部省的规定,有驻外使馆的介绍信,有相当于日本初中以上的学力水平的留学生,是可以免试入学的,鲁迅具备上述条件,不但获准免试入学,还给免了学费。鲁迅很开心地拿这笔钱去买了块怀表。

这一年,报考医学科的考生为305人,考试仅录取了111人,录取率为36%。仙台当地报纸《河北新报》于7月15日以《清国留学生和医学校》为题报道了医专录取周树人一事。

7月19日学校发放录取通知书,通知学生9月8日必须到校,以便提前做好找公寓,缴学费等等事宜。当时仙台和东京之间邮信需要两天。可是1904年是独特的一年,从9月1日起大约14天的时间,因为运送日俄战争参战的士兵,发生了客车时刻的变更和普通货运列车全部被取消的紧急情况,所以当录取通知书从仙台向东京飞奔的时候,鲁迅正在东京发往仙台的列车上。

鲁迅拿到了仙台医专的offer,许寿裳拿到的是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的offer,专业是历史地理学科。分别前,鲁迅专门拍摄了一张小照赠送给这位终身好友,并赠以自己珍藏的日本印行线装本《离骚》,以示留念。

告别同窗,告别刚刚熟悉的东京,独自一人踏上开往仙台的火车。忽经日暮里。对于鲁迅来说,经过的不是一个车站,而是一处文化的乡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中国古诗里的日暮,从来就与昂扬没有关系,这难道意味着要到仙台读个寂寞吗?而在日本汉语里已经成为“在此度过一天也不会厌倦的地方”,一种现代文明的节奏与诱惑感。

我们不知道仙台医专是如何迎接新报到留学生的。想必礼仪向来细致入微、全面周到的日本,不会令鲁迅失望。由于留学生少,自然不会设专门的留学生宿舍,因此需要租住公寓。经医专职员介绍,鲁迅最初寄宿在医专附近的片平丁54番地的田中利伍家,后来搬到佐藤宅和宫川宅。仙台《东北新闻》非常关注这位操着流畅日语,非常愉快的清国学子,先后两次报道了他在仙台安顿住宿的情况。

佐藤宅的后面有院子,两侧是陡峭的悬崖,崖下广濑川缓慢地蜿蜒流过。附近就是监狱署和囚狱署,这里也曾关押过日俄战争中的俄国战俘。鲁迅是很容易看到他们的。佐藤屋的房东佐藤喜东治家是旧仙台藩的下级武士,时任街道负责人。1904年9月6日,日军占领中国辽阳,正是佐藤率领仙台居民参加祝捷大会,举行游行庆祝活动的。由于还要同吃包办犯人的伙食,鲁迅在藤野先生的劝说下,由佐藤宅搬到了宫川宅。那时还未曾料想此后“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搬走时,佐藤将自己珍藏多年的“白壳短刀”送给鲁迅,以资纪念。

与同学宫内贤一郎家里寄来的生活费相比,鲁迅要阔绰多了,几乎相差一倍。宫内一年级时,每月是13日元到16日元。升入三年级时,生活费增加到20日元。医专当局认为,每月20日元生活费太多,要求减少。根据1907年医专的调查,医专学生平均每月生活费(包括学费在内),最高22日元,最少13日元,一般为16日元。

仙台医专的校长是山形仲艺,毕业于东京大学医学系,外科学出身。医学专门学校学制为四年, 毕业后有行医的资格, 但没有医学学士学位。

由仙台医专医学科第一年级第一学期的课程表,可以看出,每周有八节德语课程。鲁迅在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路学堂时便接触过德语,现在习医学,更要全面系统地学习德语。在明治日本,医学术语是德语而不是国际通用语拉丁文。鲁迅坐在阶梯教室前二三排的中间,非常认真地听讲。

鲁迅入学时,那位留着八字须,戴眼镜,黑黑瘦瘦的藤野严九郎先生刚刚评上解剖学教授。作为一年级的副班主任,藤野对仙台医专第一个中国留学生非常负责任。他认真地给鲁迅修改讲义,使用红、黑、蓝、紫等各色水笔,连自己不担任的课目笔记也作了批改,其中,最详细的是他亲自讲授的《脉管学》。由于当时没有教材和辅导书,图书馆仅有的书也不外借,学生必须认真听讲,才能够准确地记录下来课堂知识。藤野先生不仅帮鲁迅纠正画图,还大量订正语法和修辞,这使鲁迅的日语水平,于听说读写方方面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藤野先生的无私关怀,给了鲁迅很多的温暖,特别是那抑扬顿挫的声调,令其难忘。在藤野先生的指导下,第二学年的时候,鲁迅解剖过二十多具尸体。他曾经告诉许寿裳“胎儿在母体中的如何巧妙,旷工的碳肺如何墨黑,两亲花柳病的贻害于小儿如何残酷”。

鲁迅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如何呢?仙台医专将成绩分为甲乙丙丁戊五个档次。甲=100—90,乙=89.9—75,丙=74.9—60,丁=59.9—50,戊=49.9以下。丙以上为及格。所有科目中没有戊以下分数,同时丁等不超过两科者,可以升级。鲁迅只有一门课的成绩是丁,其余均为丙,按照规定可以升入二年级。第一学年鲁迅的总平均成绩是65.5即丙;席次在142人中居第68位。这样一个中等成绩居然遭到了日本学生的质疑,学生会干事找借口查了他的讲义,并寄来一封匿名信,污蔑藤野先生在批改讲义时作了记号,泄露了题目。实际上,鲁迅不及格的那一门功课恰恰就是藤野先生讲授的解剖学,这一年,解剖学不及格者达全班人数的三分之一,很多日本本土学生因此而留级。

鲁迅在仙台期间的通信目前只留下一封,这就是1904年10月8日(农历八月二十九日)致蒋抑卮信,信中详尽地谈到了在仙台的生活、学习和思想,又称仙台书简。信中表达了对日本青年的认识:“近数日间,深入彼学生社会间,略一相度,敢决言其思想行为决不居我震旦青年上,惟社交活泼,则彼辈为长。以乐观的思之,黄帝之灵或当不馁欤。”也表达了学医需要死记硬背,毫无创新可言的枯燥,“四年而后,恐如木偶人矣”。

由于日俄战争的影响,仙台医专一年级的新生不得不提前考试,迎来漫长的暑假。鲁迅回到了告别几个月的东京。他大概这时去瞻仰了位于水户的明遗臣朱舜水墓。

1905年秋,鲁迅与合租宫川宅公寓的日本同学大家武夫、三宅、矶部浩策、吉田林十郎和施霖到仙台东一番丁照相馆合影,后来把照片赠给公寓原主人宫川信哉。1913年,宫川信哉想象照片中的住宿生长大成人后的模样,给他们画上了胡子,并在照片背面用毛笔题字:“明治叁拾八年×月影 拾年后想象髪 大正二年现在 三宅君大学儿科 大家君 美国 矶部君 米泽 周君 不明 吉田君 朝鲜 施君 不明”,“想象髪”应为“想象髭”之误。

仙台森林密布,有森林城之称,比仙台更加往东北的郊外有日本三景之一松岛。水面上有众多小岛,星罗棋布,呈船舰之状,其上多植松树,形态各异。水鸟云集,与游船相逐,意在觅食。第一学年的寒假,鲁迅便和日本同学结伴去松岛观光游览,还拍了很多松林雪景的照片。

鲁迅的副班主任是藤野先生,那班主任是谁呢?这就是解剖学教授敷波重次郎。敷波教授不仅能用流利的德语授课,还可以“双手持粉笔同时画解剖图和讲义”,是一位学历高、水平高、收入高的明星式教员,当时,敷波教授为了取得博士学位,考取了赴德国留学。1905年11月6日,为了欢送敷波教授赴德留学,二年级全体同学请小川照相馆的摄影师来学校,大家簇拥着敷波教授在礼堂前合影。后来,敷波教授从东北帝国大学转投岗山医科大学成为创校教授,开日本胚胎发生学之先河。

鲁迅就读仙台医专时,正值日俄战争(1904.2—1905.9),日本与俄国开战,争夺中国东北领土。1965年东北大学医学部(仙台医专后身)细菌学教室发现了鲁迅就读时使用过的15张幻灯片。然而并没有找到中国俄探斩首的画片。但是当时周围的相关新闻报道是有很多的,习惯午饭后到报亭阅报,往森德座剧场看电影的鲁迅肯定也看到不少,后来在《〈呐喊〉自序》《藤野先生》《俄文译本〈阿Q正传〉序及著者自叙传略》中都提到过这个精神上的转折,就是把中国人作为看客和示众材料的情景,令他深受刺激,使他意识到,一个精神麻木的国民,体质即使如何健全,都不会起来反抗的。首先应该改变的是国民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要推文艺”,于是,他决定弃医从文。

1906年3月6日,以驻日公使留学生管理人员李宝巽的名义,向仙台医专邮送了周树人的退学申请书。医专于3月15日受理并函复李宝巽。在明治三九年一月发行的仙台医专学生名簿中,周树人一栏用红笔勾掉了,在上面一栏竖写着批注:“退学三九年三月一五日。”也就是1906年3月15日。

在鲁迅离开仙台的几天前,曾到藤野先生家告别,藤野先生送给鲁迅一张相片。背面用毛笔写着:“惜别 藤野 谨呈 周君”。这张照片至今还挂在北京西三条宫门口周宅老虎尾巴的东壁上。但是,不知道鲁迅居住绍兴会馆和八道湾时期有没有将其挂在墙上,也许是好好珍藏在箱底吧。

鲁迅逝世五年以后,在日本朋友的帮助下,藤野先生终于找到了。他已是一个普通的乡间医生。他没有想到,“周君”后来竟成为伟大的文学家。鲁迅终其一生也没有再见老师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