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成哲学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绪言

目前对于南宋道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朱子学和象山学,对于湖湘学派也有较多研究成果。朱熹可谓洛学的集大成者,从二程、杨时、罗从彦、李侗到朱熹,这一学术传承脉络也随之成为洛学正统。在朱熹的努力下,道学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传承有序、范围清楚、概念完备的学派。与此同时,象山学异军突起,陆九渊高扬“心即理”,这种简明而活泼的思想与朱熹完备且富有条理的体系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差异犹如一颗顽强倔强的种子,最终带来了明代阳明学的辉煌成就。一个时代,往往会因为其中最为耀眼的思想存在,而黯淡了其他思想的光芒。因为朱陆如此巨大的影响,道学在南宋发展的真正脉络长期被忽视,使得这一时期的思想史缺乏连续性和一贯性。道学发展并不只是由几位思想家构成,在这些人之间或之前仍然有一些重要的思想家在起着学派传承、转向的作用,但他们的思想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挖掘。我们可以看到,对于道学的研究,从两宋之际到朱熹掌握道学话语权之间,仍然是很薄弱的一段。学界对于道学在渡江之后的展开和发展逻辑、义理结构还缺乏深入的研究。该时期思想是一个有待拓展和挖掘的研究领域。

张九成是南宋初年一位重要的思想家,字子韶,号横浦居士、无垢居士。他出生于元祐七年(1092),自小就展现出过人的才华。八岁默诵六经,十岁擅文,十四岁游郡庠,十八岁开始教学乡里。宋徽宗宣和年间,而立之年的张九成游学京师,问学于杨时,拓宽了学问规模。不久,金兵攻打北宋,张九成亲历了靖康之难,战火后返归家乡盐官。绍兴元年,张九成参加两浙类试,次年参加殿试,深感国家积贫积弱、内忧外患,他的策论言辞恳切、针砭时弊,既有对高宗的劝勉激励,亦有对时事的分析应对。高宗嘉奖,擢殿试第一。

状元的荣耀并未给张九成带来前途无量的仕途,反而是世事的艰难磨砺了他高洁坚韧的品格,也促使他深入思考人生与历史的种种问题。在谪居南安的十四年中,他终日读书,注释经典。从现存的张九成著述中,可以看出他鲜明的思想特点:一是对北宋洛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如天理、性善之善不与恶对、已发未发等;二是对北宋洛学思想的总结和纠正,如生之谓性、气质之性、静中体验未发等,张九成认为生之谓性、气质之性都不可以称之为性,而是气习和习气,将静中体验未发转变为已发未发之间的慎独工夫;三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思考,进而导出对人生意义和历史意义的追寻,如德福问题、天人相感等。这些特点不仅仅是展现张九成思想的视角,更可以以管窥豹,了解两宋之际道学思想的丰富性。

对张九成的研究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展现宋代道学的发展过程。历史上认为张九成是“渡江大儒”“陆学前茅”,时人家置其书,在当时影响广泛。但不久之后,朱熹将其斥为“阳儒阴释”“洪水猛兽”,张九成的思想逐渐淡出学术视野,很少有人关注。这一过程中有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比如学说的传承、学派间的相互影响、朱熹对道统的维护和对洛学的清理。

很多学者在研究南宋思想时或多或少地提到了张九成,但对于张九成思想的全面研究仍然不多,这会影响到对南宋学术整体脉络的认识。本书希望对张九成的道学思想进行系统的研究,并以道学范围从南宋初期到朱熹掌握道学话语权的转变趋势为思考背景,深入研究张九成思想。同时关注和分析张九成与二程、张载、杨时、朱熹等理学家之间的继承、交流、冲突与论辩,以及他与大慧宗杲等禅师的交往及儒佛异同,以期呈现张九成思想的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