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闲谈亦有真良策
从沂水畔归来之后,常青就思索起了未来的路要怎么走。
说实话,如今回首看前几年,常青突然有一种被牵着鼻子走了好几年的感觉,虽然细究起来,更大的原因在于他面对按部就班的生活和可以依赖的老师、亲人,心理上懈怠了起来耽于安稳的生活而下意识无视了当今天下的大环境。
如今诸葛珪临终前点醒了他,常青也从尘封的记忆里翻出了关于这段历史的所有印象,准备为诸葛家和自己,谋划一个更好的未来。
首先,琅琊阳都是诸葛家祖业所在,虽说诸葛家人丁还算兴旺,但目前来看,家族的期望应该是在诸葛玄和诸葛珪的几个儿子身上,至于说在三国后期才开始崭露头角的诸葛诞,现在还没出生,恐怕是诸葛珪、诸葛玄这一脉离家远走之后,留在阳都的诸葛族人重新培养、推举出来的诸葛氏代言人。
在常青看来,未来最好的结果就是诸葛氏不用再像原本的历史中那样分崩离析,而是在乱世中守好这片基业,依附于能够统一天下之人,将来说不定能走到五姓七望一般的地位。
但这条路最大的难题就在于如何阻止几年后曹操对徐州的屠杀,这是诱发诸葛玄带着诸葛亮和诸葛均远走他乡的重要事件,能避免的话就能改变很多事。
虽说名义上曹操进攻徐州是为父报仇,但常青不觉得从张闿手里救下曹嵩就能阻止曹操进犯徐州,这种政治军事上的规划,以曹操的性格和智略,是不会简单被亲情影响的,更何况,自从前两年曹嵩自己找宦官捐了个三公之后,曹操对自己这个父亲的态度,可以说是人尽皆知了。
在竹简上把曹操的名字划掉后,常青将目光放在了下一个人身上——刘备。
无论是从个人角度还是从家族的延续角度,刘备这个仁义之主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尤其是过几年等陶谦一死,他手下那些人就会推举刘备领徐州牧,诸葛家也可以趁势向刘备效忠,只是还是那个问题,刘备来的太晚,到那个时候诸葛玄早就不在琅琊了。
至于更后来的吕布,先不提这个人能否成大事,单以人品论,常青就不放心将诸葛氏交给他。
看着竹简上一个又一个被划掉的人名,常青不由得叹了一口气,果然,一个人或者一个家族的命运,除了靠自我奋斗,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看着一团乱麻的竹简,常青又把笔点到了最前面的那个名字上——陶谦。
若是年轻二十岁的陶谦,常青说不定还有心思辅佐一下,有诸葛玄、诸葛瑾、诸葛亮做智囊后备,有自己这个熟知(常青自认为)历史进程的人,让陶谦混一个霸主之位应该不是难事,但现如今的陶谦都大半截身子入土了,眼见两个儿子也不成器,简直是一点值得投靠的价值也没有。
怪不得陶谦死后不论是他征辟的那些从事还是徐州本地的士族,都会转向刘备,看来是看清楚陶谦和他儿子的政治资本了。
重重地划掉陶谦的名字之后,常青又端详起了曹操和刘备。
不愧是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啊,不过这也是多亏了自己知道后面的历史发展,若是让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选,想必还是会选择二袁之一吧。
这么想着,常青又写下了袁绍和袁术的名字。
若是邀请袁绍来徐州呢?
常青赶紧摇了摇头,驱逐了这个想法:袁绍在徐州没有根基,而现下的陶谦也不可能容得下袁绍,若是把袁绍这尊大神引过来,恐怕徐州立时就要内乱起来,都不用曹操动手,就得泗水为之绝了。
至于袁术……
骷髅王的大名简直是如雷贯耳,也就是现在关东联军刚刚成立,袁术的野心和愚蠢还没暴露出来,等过不了几年,天下人就会知道这是个什么东西了。
左思右想,举棋不定,烦闷之下,常青一把将这一捆竹简撅了个一分为二。
想想跟着诸葛玄、杨志学习的这几年,基本上是遇到什么问题常青都会去找这二人商量,让他们替自己拿主意,如今已经形成了路径依赖,到了自己一个人下决定的时候,竟然一点头绪都没有。
要不去找他们商量商量?思想一旦开始滑坡,那就只剩下踩油门和更大力地踩油门两种选择了,常青好好编了一夜的借口说辞,第二天一早,就急匆匆去找两个老师“请教”去了。
早间,诸葛瑾和诸葛亮也正好在诸葛玄处做早课,倒省去了常青来回找人的奔波,常青直接开门见山。
“老师,瑾兄,阿亮,我有一事,想请教一下你们的想法,那就是现如今的天下乱象已现,虎牢关外甚至已经兵戎相见,说不定过几年咱们就要经历新莽之乱了,如此时局,咱们诸葛家何去何从,我昨天想了一天,也没想分明,今天想听一听诸位的想法。”
诸葛玄和杨志两位老师在上首默然地点了点头,没有开口,在下面跪坐的诸葛瑾和诸葛亮互相看了看,最终还是最小的诸葛亮开了口:“青兄是说,咱们诸葛氏现在就要找一位人主,依附于他?这并不需要吧?如今朝廷尚在,董卓老贼被诸位义军压在虎牢关以西,不得寸进,天下之中,恐怕只有关中司隶能受他控制,就算他真的大逆不道,行了王莽故事,那衰败之速,肯定比王莽还要快,届时只要袁车骑能稳定局势,扶正朝纲,天下不至于到四分五裂,争战不休的地步吧?”
不得不说,即使是诸葛亮也超脱不了自己所处的时代,他的想法基本上就是如今九成以上大汉子民的想法,董卓之乱虽然让人惊异,但和百多年前的王莽之乱比起来,势头要小得多,王莽折腾那么多年还能发兵四十余万进逼更始帝,现如今的董卓呢?恐怕十万战兵都不一定有,要不他也不会被关东联军的十余万乌合之众堵在虎牢关出不去了。
但是,话又说回来,董卓死后,军阀割据,也是改变不了的历史事实,现在就做好准备,总好过等曹操打上门来了,诸葛玄再带着诸葛亮他们匆匆跑路好吧?
常青只得劝道:“话虽如此,若袁绍是个野心难制之辈呢?若是关东联军的那些太守、刺史们,也都有割据之心呢?兵权在手,杀心自起,我觉得咱们还是先做好准备为上策。”
说到人心,诸葛亮摇了摇头,这是他现在这个年纪理解不了的东西,但旁边的诸葛瑾能理解,他这时开口道:“阿青说的在理,袁绍如今就敢借着联军的名头给自己一个车骑将军的位子,若真打倒了董卓,不知道他会不会给自己也加九锡呢。”
看着众人表情有所严肃,诸葛瑾继续说道:“徐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北方的势力得到徐州之后可以沿泗水南下江东,南方的势力也可以借助泗水的便利进抵大河,而后问鼎中原,若是中原的势力,则可以通过沂水与沭水绕过防守严密的东郡,在平原国北上,拿下冀州,更何况咱们琅琊国本就丰饶,又东临大海,握有徐州,则再无粮秣之忧。”
“瑾说这些,就是想说,若将来天下陷入纷争之中,则徐州必有大战,而能在徐州大战中获胜的一方,则能在数年之内,定鼎中原,乃至冀、青、徐诸州。若以存身论,就应在徐州起大战之时,举族依附于优势一方。”
上首的诸葛玄似乎被诸葛瑾说的有些心动,忍不住开口问道:“阿瑾,若按你说的,如今诸葛氏要做什么呢?”
诸葛瑾拱手执礼,朗声道:“高筑墙,广积粮,收徒附,练兵强。”
“高筑墙者,咱们要在阳都和沂山之间,多修坞堡,等大乱一起,肯定会有许多盗匪涌现,届时就要依靠这些坞堡来抵御盗匪的进攻,同时,也可以以这些坞堡为据点,逐渐将整个琅琊国收入诸葛氏囊中。”
“广积粮者,就是趁着现如今徐州还算安稳,多多囤积粮食,等到战事多了,农事必定荒废,到时饥民四起,若咱们粮食充足,就可以进行下一步,收徒附了。”
说到这,诸葛瑾舔了舔嘴唇,有些激动:“这些年流民日多,我在洛阳游学的时候,也见过数万流民迁徙的场景,这些流民在乱世之中,都是财富,咱们在广积粮的基础之上,将流民收为诸葛家的徒附,就可以趁着战乱之时,去开垦那些被荒废的田地,将其收到诸葛氏名下,到时粮食越多,收的徒附越多,开垦的新田也越多,这样才能支撑的起最后一步。”
“练兵强!若不想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手中一定要有兵,虽说武人多为士族鄙夷,但有刀在手没刀在手,那是真的不一样,一旦咱们练出一支强兵,等到大战之时,说不定就能成为左右胜负的一支强援,任谁都要拉拢我诸葛氏,再者说,手握强兵,才能在雄主手下不被吞没,瑾以为,有此四步,诸葛氏可无忧矣。”
只能说不愧是将来的东吴大将军,战略分析能力和谋略水平确实不是常青能比拟的,一语既出,常青都快压抑不住为他叫好了,只不过上首的诸葛玄脸色却不是很好,看起来对诸葛瑾的计策不是很满意。
“阿瑾所言,句句切中要害,只是,我等毕竟身为士族,所言所行都要谨遵圣人教诲,如阿瑾所言那般行事,又与地方豪强何异?”没想到平日里通情达理的诸葛玄现在做起了卫道士,竟然从这个方向去反对诸葛瑾,常青不禁有点怀疑,诸葛玄今天不会是吃错药了吧?
诸葛瑾显然也没想到诸葛玄会这么说,愣了好一会,才回答:“叔父,瑾游学之时,曾去过济阴郡的乘氏县,这县中有一李姓豪强,号称宾客三千,子弟万余,据说黄巾之乱时,黄巾军都不敢进犯乘氏,就是因为这家豪强在,而这家豪强强盛的根源,不就在于小子刚刚说的那些吗?叔父,乱世之中,很多人是不讲圣人之道的,宋襄公之事,不为戒乎?”
“孙子言,兵者,诡道也,战事即为诡诈之事,以仁义治世,那是要等到战乱结束之后才行的呀。”一旁的杨志这时也开口劝说道:“君度先生,志不才,也觉得阿瑾所说是让诸葛氏存续的良策。”
诸葛玄长叹一声:“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若是兄长在,必定能毫不犹豫听取阿瑾的良策,我毕竟不是兄长,于家族之上,私心更重。”
虽说编排死人是件很不好的事,但常青还是忍不住在心里说,诸葛珪当这个家的时候也没做得多好,夫妻感情看得那么重,明显不是能带领家族走向繁荣的人,这么仔细一想,诸葛家这些人似乎都有些浪漫主义色彩过于浓重,好像也就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好一些?
常青把脑子里这些胡思乱想使劲摇了出去,平复一下之后,对着诸葛玄说道:“老师,乱世之中,能活人就是最大的仁义,瑾兄所献之策,不正是活人之策吗?只要我们谨守正道,不把徒附视作奴隶,不把训练出的士卒视为进身之阶,有田与他们耕种,有金银与他们赏赐,我们不过是为了在乱世中存身而已,想来圣人也不会批判我们的。”
诸葛玄终于点了点头:“阿青说的也对,只要持身守正,这些做法也不能说一定违背圣人之道,是我拘泥于经典了。”
“阿瑾,无论这乱世来还是不来,先按你说的头两步去做,总归没有坏处,到了灾荒之年,咱们还可以多救助一些难民,至于收徒附和练兵强,且观之吧。”
诸葛玄最后还是没能突破自己身为士族的矜持,去主动向豪强靠拢,只是被动地迈出了一小步,然而诸葛玄不知道的是,他所坚守的这些,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都会被那些高高在上的士族一点点抛弃,当这些矜持一点都不剩的时候,士族们就跃向了中国历史上最畸形的政治怪物——门阀,以至于闹出后世诸多的笑话与腥风血雨。
只是此时嘛,诸葛玄内心中的道德让诸葛家失去了一次率先蜕变的机会,常青虽然隐隐约约觉得有些可惜,但毕竟还有好几年时间,应该来得及。
至于说曹操打过来之后诸葛玄可能会带着诸葛亮兄弟姐姐们跑路的问题,现在诸葛瑾已经给出了一条路,诸葛玄不至于还把希望寄托到骷髅王身上吧?
今后看来要多说一说袁术的坏话了,好在这家伙黑料不少,问题应该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