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超图解:快速提升团队行动力的8个关键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写作背景和写作过程

为什么我推送给项目成员的任务,项目成员就可以相对准时、高品质地完成?而其他人推送给项目成员的任务,就不能够准时、高品质地完成?我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我想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从客观上来说,任务本身可能存在问题;从主观上来说,任务执行者的行动力可能存在问题。我分析了很多的任务,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因此决定抽象出Action35模型,希望在模型的助力下,可以帮助更多的团队和个人解决上述问题,而书是一种很好的传播媒介,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的原因。

下班后睡觉前的时间是属于自己的,也是我的主要创作时间,从有思路到开始写稿,再到申请模型,最终写好初稿,这个过程前后一共3年多。我记得Action35模型是在2021年2月完成的,同时我开始申请版权,在2022年1月拿到作品登记证书,修订完初稿是在2022年12月,然后开始投稿,参加选题论证,被退稿,再投稿,直到2023年9月才投稿成功,确定出版社并签订了出版合同,编辑老师对本书的指导思路非常清晰。基于其指导建议,我用时2个月便完成了全书的重构。回想起几百个夜晚的深思与写作,看看现在成型的作品,再想想这套模型、这8个关键可以帮助更多的团队和个人,我开心极了。

本书的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

本书呈现的内容具有理论创新性,书中提到的8个关键即定义事件、明确人员、约定时间、价值牵引、双向保障、机制推送、规则推进、阶段复盘,来自于我的Action35模型,作品登记号为渝作登字-2022-A-0-00091273。因此,本书在模型创新性、内容独特性、思维前瞻性方面具有比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同时,本书内容源于我12年项目管理工作经验的总结,特别是近几年大厂项目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感悟,内容升华自一线项目管理实战,相信对一线项目管理从业者也会有极大的帮助,这也是本书的现实意义。

本书特色

1. 内容创新且实用。本书的内容具有创新性,有独特的理论模型支撑,因此从理论层面来说具有前瞻性。当然,内容也非常实用,本书并没有从大而全、务虚且空洞的视角来讲项目管理和如何提升团队行动力,而是围绕项目中的一个个小任务展开,着眼于从业者都可能遇到的问题,因此给出的解决方案更有实战指导意义。

2. 结构清晰有逻辑。本书结构非常清晰,表达的逻辑也具有连贯性。本书每一节不仅实现了结构化,每一节中的小段落,也采用结构化的表达方式。读者通过节标题可以快速与自己遇到的问题进行匹配,然后可以通过节中小段落帮自己快速找到解决方案。

3. 载体有趣重体验。每一节小段落只有百十字,没有长篇大论,直截了当定位问题,高效简洁给出解决方案,没有多余的表述,精华内容通过漫画人物对话的方式呈现,力争让读者阅读起来更加轻松和愉悦。本书追求给读者带来极致的阅读、学习体验,不仅体现在动眼、动脑层面,也体现在动手、动脑层面。动眼、动脑的载体是漫画,动手、动脑的载体则是趣味任务卡牌游戏,让读者快乐求知。

本书面向的群体

本书对从事项目管理的人员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如果你是一个项目经理,学习本书相关的知识点可以更好地帮助团队成员提升其行动力;如果你是项目中的成员,通过学习本书,可以更好地查漏补缺,看看项目管理效果不佳是自己行动力弱还是自己的任务没有被执行好,找到效果不佳的原因到底在哪里。

如何阅读与使用本书

1. 洞悉原理。本书的内容基于Action35模型,它是本书依赖的基本原理也是写作的根据,请你相信本书的理论创新性与实战指导价值。

2. 明确载体。本书把任务当成行动力的载体,以提高任务准时、高品质交付的概率来反映团队行动力的提升,因此要明确任务的载体定位。

3. 精确元素。我们明确地提出一个任务需要包含事件、人、时间3个元素。请记住在定义一个项目任务时,必须包含这3个元素。

4. 落实保障。为提高任务准时、高品质交付的概率,我们就要落实价值牵引、双向保障、机制推送、规则推进、阶段复盘5个保障,缺一不可。

5. 躬身实践。本书原理简洁清晰,内容呈现趣味直观,非常容易理解,但最重要的还是实践,要把原理转化为工具,转化为提高任务准时、高品质交付概率的指导性策略,在项目管理场景中活学活用,多多实践。

6. 复盘强化。我们可对比学习完本书之后任务的编写情况和任务的执行情况,看任务编写的规范性是否提升,看任务被准时、高品质交付的概率是否提高,查漏补缺,发现不足,持续提升。

7. 传道授业。发现任务的价值,认可提升团队与个人行动力对项目的重要性。以本书原理为基础,以趣味任务卡牌游戏为方案,以任务卡牌为工具,传道授业,帮助更多的人提升行动力。

致谢

感谢我的家人,他们是我的源动力。无数感动的瞬间,只因有他们的存在;持续的坚守,只因有他们的助力。感谢郭媛、文开琪、曹江辉、唐韧、高国伟、薛焘、雷志刚、肖海,创作的路上多与他们进行思想碰撞,感谢他们真诚的建议。感谢阿里巴巴集团的底蕴与包容,感谢菜鸟集团的PMO团队与国际供应链与北美产品技术团队1300天的相伴。感谢禅道团队的刘诺琛、肖晨阳、郑乔尹、晏瑞宇,他们是我的伙伴,也是本书漫画的主创团队,本书能够快速重构,离不开他们的帮助。最后,感谢一下自己,坚定喜欢项目管理,坚定一线项目实战,坚定总结沉淀,无数个夜晚,笔耕不辍,为自己的行动力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