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诊断方法
苗医诊病主要从望、嗅、摸、弹等诊察手段来获取疾病信息,搜集疾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辨清冷、热病范畴,为临证处方提供诊疗依据。苗医对疾病的诊断可总结为“一考功能察气魄,本命精神冷或热,架组交环常或异,检测数据不可缺;二考物质察病根,汁水浆液血气分,排泄物及异物等,病原体及抗原情;三考结构察病机,皮肉筋骨脏器窥,十窟征迹舌象类,病灶以及反应区”。
一、望诊
苗医中以望诊为首,主要包括望形态、望神志、望神色、望眼、望口舌以及望二便等内容。
1.望形态
苗医认为,形态与疾病关系密切。如形体健壮,有病易治,预后较好,形体虚弱,有病难治,预后较差。不同的疾病,可以从不同的形态中表现出来。如患者呼吸活动度大,喜欢仰卧,不盖衣被,多为热病;反之则多为冷病。
2.望神志
神志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患者神志的盛衰,可从语言、眼神、举动等方面观察出来。如眼神灵活,进食清脆有力,则重病易治;眼神萎靡不振,进食声微无力,甚至不能自食,表情痛苦,则治疗较难,预后欠佳;重危患者,神志本衰,突然容光焕发,暴饮狂食,不知饱足,此称“黄泉路食”,为临死之象,预后较差。
3.望面色
望面色是通过观察患者面部的颜色光泽以辅助疾病的诊断。正常人面色多为黄红隐隐,明润含蓄。如患者左侧面色重于右侧,表示肝架有病;下午面色潮红,多为结核病;久病重病,突然转容光焕发,为“绝色症”,是重危之象。
4.望眼
眼睛为光窟,是人体生灵能灌注的焦点之一,有高度的灵敏性,许多内在的疾病可以从眼球反映出来。如眼球色黄,多为肝黄病证。
5.望口舌
通过观察口腔、口唇、舌质、舌色、舌苔等情况以辅助疾病的诊断。如口腔黏膜色红多为热病,反之则多为冷病;口腔黏膜呈沟路形糜烂,分泌脓臭液,多为“白口腻”。
二、听诊
苗医听诊主要通过听患者声音、呼吸、咳嗽、打嗝、肠鸣等变化来辨别病性与病情。
1.听语声
患者语声高亢者,多为热病、初病、轻病,声音低沉细弱者,多为冷病、久病、重病。语无伦次,表情淡漠,哭笑无常者,多为癫证。突然惊叫,昏仆倒地,不省人事,口吐白沫,四肢抽动,过后如常者,多为痫证等。
2.听呼吸音
患者呼吸声粗而紧者,多为热病;呼吸微弱无力,多为冷病;久病患者愁眉苦脸,喜叹气,称为“叹息”,多为心情不愉快所致。久病重病患者呼吸音微弱,间歇性呼吸暂停,断续呼吸称为“敌了仙”,是病危之象。患者呼吸、脉搏停止,是为“逮仙”,为死亡之象。
3.听咳嗽声
咳嗽声重有力,多为热病、初病。反之则多为冷病、久病。如咳声阵作,持续不断,伴有鹭鸶叫声,多为“疫咳”;因生气而咳声连作,甚或咳血,多因急躁恼怒而发,多为“气咳”等。
4.听饱嗝声
病中饱嗝声高短促,响亮有力者,多为热病。嗝声冗长,低弱无力者,多为冷病。久病重病,不思饮食,而见饱嗝频作者,多属危象。饭后饱嗝酸臭,多为伤食。
5.听肠鸣音
肠鸣声如水振动,直立时下行,多为水胀、冷病。肠鸣声作响,腹胀难受,无振水声者,为气胀、热病。肠鸣作响,矢气奇臭者,多为伤食、热病。腹胀膨大,剧痛,呕吐,无大便,肠鸣高亢或听不到肠鸣,多为“绞肠证”。
三、问诊
苗医问诊主要包括问发病时间、冷热、饮食、睡眠、二便等情况以协助疾病的诊断。
1.问时间
苗医很重视发病时间,根据发病时间,判断疾病轻重。苗医有着“男怕三六九,女怕二四八”之说,小儿发病“春忌羊日,夏忌蛇日,秋忌牛日,冬忌犬日”。
2.问冷热
初病发冷发热,或先热后冷,或先冷后热,或冷热并见,多为热病。长期发冷,怕冷或低热患者,多为冷病。
3.问饮食
病后偏食冷饮,或多食易饥者,多为热病;反之则多为冷病。婚后妇女停经喜吃酸味者,多为妊娠,不属病态。若久病患者不进饮食,突然暴饮暴食,不知饱足者,多为病危,且预后较差。
4.问二便
主要是通过询问患者大小便排出量、排出时间、颜色、性状等情况以协助疾病的诊断,如大便秘结,干如羊屎,次数减少,为“干结”。小便黄少灼热,涩滞不畅或尿频、尿急、尿痛,多为“尿急病”,为热病。
5.问睡眠
主要是通过询问患者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等情况以协助疾病的诊断,如患者短时期烦躁不易入睡,或睡而多梦,易醒者,多为热病;反之则多为冷病。睡中起床行走,而后重新入睡,次日醒后不知所为之事,为“梦游症”。
四、脉诊
苗医以手指触摸患者的脉位,然后根据脉搏的强弱、形象变化、节律、速率等变化来诊查疾病。通常分为以下几种脉型。
1.快脉
正常成人的脉搏为一次呼吸中脉搏跳动4~5次,超出5次者为快脉,常见于内外发热、外感急性热病等患者。
2.慢脉
正常成人的脉搏为一次呼吸中脉搏跳动4~5次,脉搏跳动少于4次者为慢脉,常见于体内冷盛、风湿病及久病体虚能量不足者。
3.大脉
脉搏洪大有力为大脉,主热病。如来盛去衰为热盛体虚;来去均强为实热;脉大而浅,按之绵软中空,多为失血。
4.小脉
脉来细小,细直而软,形如细线为小脉,主冷病。常见于忧思愁恼所致的内损或痨病等患者。
5.转索脉
来去皆有力,左右转动如转索并弹手为转索脉,常见于疼痛、感风寒等患者。
6.张弓脉
脉来长紧如弓为张弓脉,常见于惊吓、忧思恼怒、摔伤的患者。
7.豆脉
脉似黄豆,滚动如珠,来去皆短为豆脉。常见于受惊、冷热疼痛、急性腹泻等疾病。
8.落花脉
脉大而散乱,浅有深无,有来无收,次数不齐,如落花之状,为落花脉。常见于受惊吓或部分临终患者。
9.不节脉
脉搏有规律性地跳动数次而停搏一次为不节脉。通常快而有力为热病,慢而弱为冷病。
10.喜脉
根据喜脉的搏动情况可推测妊娠情况,如停经后双手脉圆滑应指多有妊娠,右手下部脉比左手中部脉搏动有力为虽妊娠但易流产。
五、嗅诊
医者通过嗅患者体气、口气、排泄物、分泌物等气味变化以协助疾病的诊断。如口气腥臭,或汗后有酸臭味,或大便焦臭,或小便浑浊而臭,或矢气臭如腐蛋,均为热病。若大便腥臭,小便清长无臭,或久病屁多不臭,脓无腥臭,质稀而薄,经久不愈者,均为冷病。
六、摸诊
医者用手对患者身上相关部位进行触摸,以了解所摸部位的温度、有无压痛等情况,从而协助疾病的判断。主要包括摸冷热、摸压痛、摸形态三个方面内容。如前额、手心、手背发热发烫,多为热病,反之多为冷病。如肚腹疼痛,按之痛甚或拒按者,多为热病之象;反之则多为冷病。
七、弹诊
医者用手指提弹患者肌肉筋膜,用于诊断某些疾病,主要分为提弹和指弹两种。提弹法是医者用手指提起患者肌肉筋膜,然后迅速放手,如弹墨线状,若患者饱食后,嗝声连续不断,可在患者双侧肩胛提起一股筋,称为“嗝筋”,提弹嗝筋有“咚咚”之声,多为伤食积滞、消化不良。指弹法是指医者用手指指腹对患者肌肉筋膜弹击,如患者腹胀,弹声响如鼓者,多为“气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