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苗医学基础理论
第一节 病因病机
一、病因
苗医认为疾病产生主要受“一毒、二伤、三亏、四积、五菌、六虫、七乱、八特”这八方面的影响,但总的不外乎“无毒不生病”“无乱不成疾”两方面。现代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邪毒外侵
苗医理论认为毒是人体患病的根本原因,邪毒是运动不息、长期存在的。苗医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共生关系,自然界的季节交替、生老病死均顺应规律而变化。当环境失宜,气候异常,惠气内虚,外毒乘虚而入,发而致病,甚者可形成流行性大范围的毒而谓之“疫疠之毒”。
2.自然环境的影响
《乾州厅志》载:“春始见微霜,四时皆热,而人多生寒疾,盖地气卑湿,雾多风少,且冬寒返暖,则阴中之阳不固,夏时阴雨反凉,则阳中之阴邪易侵,故阳不下降,阴不上升,多上热下寒之疾也。”说明了风、湿、寒、暑、雾、霜皆可使人致病。人类生活在自然界,气候或环境改变,通常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机体的生理变化,若环境恶劣或气候异常超过了机体的适应能力,则发病。如夏季酷暑炎热,易犯“鱼鳅症”。
3.饮食不调
苗医有“人食五谷生百病”之说。五谷虽养人,倘若饮食不节、不洁,也会让人生病。交环理论认为,以食为天,以和为贵,以乱则为病。如过食生冷不洁食品会引起头身疼痛、面青、呕吐、寒战等“耗子症”。食物为人体补充物质基础,水谷精微润养全身,保证生命的延续。苗医认为胃属于肚架,主承载与受纳食物,胃肠功能虚弱,容易受到外来侵害,应该注意饮食调护。例如过食辛辣、过饥过饱、饮食不节等饮食习惯导致的乱会影响肚架的正常运化功能,产生一系列胃肠紊乱的疾病。
4.意外损伤
苗医认为,苗族人民多聚居在深山峻岭中,常受到猛兽、毒虫侵袭,以及在劳作过程中难免受到农具伤害及不慎跌伤等,这些因素容易导致皮肤破裂、出血、骨折、感染、中毒等,常造成身体病残,甚者危及生命。苗族是一个饱受战乱的民族,生活环境恶劣,经历了多次的民族大迁徙,深受战乱之伤,因此苗医擅长治疗野外伤害、跌打损伤、骨伤科疾病等。
5.情志失调
苗医认为,人的情绪与身体的健康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如突然的大喜大悲、盛怒或长期处于一种情绪状态者会引起机体紊乱而致病,如诱发耗子钻心症、半边风、失心疯或失魂等症。喜、怒、哀、乐的情绪变化是人体对外界刺激的正常反应,暴喜、暴怒、过哀等情绪过度会损害机体生理功能,严重损及九大架组。
6.劳累过度
苗族人民生活相对落后贫穷,为了生存常过度劳作,超负荷的劳作日久易使机体脏腑筋骨受损,而患筋骨疼痛、食欲不振、少气乏力等“劳伤病”。生存条件的恶劣迫使苗族人民付出更多辛勤的耕耘,气候条件的异常也会影响生活环境,为了获取更多饮食物资源、医疗资源等,人们需要进入大山深处,开拓土地,耕作谷物,采摘草药,日积月累的跋涉导致身体积劳成疾。
7.房事不节
苗医认为,房事是一种繁衍后代、维系夫妻感情的正确方式,不过房事过度则伤身,应注意适度为养,不可耗伤太过。如果不注意卫生,如经期同房,女子易患“女子月家乐证”,男子易患“妇男月家病”。由于生灵能的虚弱,行房事容易损伤性、肾架组。过度纵欲,耗伤肾精,一方面损伤正常生殖繁衍功能,另一方面影响子孙后代的发育及延续。
8.先天禀赋异常
苗医认为“百人生百病”,人体体质强弱的根源在于先天禀赋的差异,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有所差异,因此,不同体质的人会患不同的疾病。先天来源于父母,父母双亲的体质决定先天的素质,如遗传某些传染病、过敏性疾病、先天性缺陷疾病等均难以改变,只能依靠后天调理改善。
二、病机
苗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内外因素密切相关,气、血、水、上下交环、四大筋脉的病理变化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基础,外界邪毒因素侵袭是疾病发生的必要条件,两者在疾病过程中共同组成病机变化。
(一)气血水三要素论
1.气血水三大要素
苗医认为,气、血、水是构成人体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人的生老病死与之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1)气:气是人体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在物质。主要包括人体惠、粹、灵、废四气,主要体现气在人体中的形成、运行、转化、排泄的代谢运转全过程,推动着人体整体功能的运营。如气壅滞易致气路受阻,气不足易致气虚等。
(2)血:血是谷物消化后形成的精微,具有润养全身的作用。人体有生血、熟血、瘀血、废血四血,主要体现在血在人体内运行、病变、转化及排泄的过程,提供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物质需要。如血受阻不通易致瘀证,热毒、外伤所致的出血或生成不足易致血弱等。
(3)水:水是人体生命之源,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基础物质。人体有原水、汁水、精水、废水四水,水的摄入、运化、升华及排泄维持着人体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如水液过盛易致水臌病,水液不足易致水弱症等。
2.气血水之间的关系
(1)气与血的关系:气和血为生命之本,两者同根同源,气推血走,血载气行,也有着“伤气必伤血,伤血也伤气”之说。
(2)气与水的关系:气与水相依相存,伤气必伤水,伤水也伤气。
(3)血与水的关系:血和水是看得见的物质,水为血源,血中有水,伤血必伤水,伤水也必伤血,苗医有着“水生血,血带水,血水相融。血无水则不能生,水无血则不养人”之说。
(二)交环学说
苗医认为交环“以和为贵,以食为天,以乱为病”,治则为“以帮为治”。人体存在上部、下部两个交环,主要是由脑髓的筋丝组成的功能群体的非实质性器官。
1.上交环
位置:主要位于咽喉周围,在口腔、鼻腔以及气管与食管的交界部位,起于脑髓下部,前至喉结的上下两部,形状类似宽状环围绕颈部上段。功能:主管气体的交换与食物的摄入,同时统辖附近的眼、耳、口、鼻、心、肺等器官及腺体的功能,维持正常有序的生理活动。特点:摄取食物的管理中枢,是气体、食物的关卡和要塞。总称为“禄”。
2.下交环
位置:主要位于大、小肠交接处的周围,在肚脐水平的部位形成的一个宽带的环。功能:主管人体下部肝、肾等架组及相关腺体、组织的功能活动,利于肝、胆、大肠、小肠将胃肠受纳之食进一步吸收,消化,输送到全身各处,剩余物排出体外。特点:主要用于营养精微物质的加工和供给利用,总称为“福”。
3.上、下交环的关系
作为人体上下两部的管理机构,两大交环合套协调,统管全身,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通过管理人体的后天本源,即食物的摄入、加工、吸收等过程,保证人体的物质基础和营养供给。两者的合套促进胃肠功能的健康,称为“以保为康”。
(三)四大筋脉学说
苗医理论认为筋与脉是人体中两个密不可分的生理系统,既彼此独立,又互相联系,合称为“筋脉”。筋脉的水系形如干流与支流纵横交错,有粗有细,有大有小,分布全身各处,形成星罗棋布的网络。筋脉狭义指四条主要干流,谓之“四大筋脉”,联系人体的三界和四肢;广义泛指一切筋与脉。
1.生理功能
苗医认为“筋为气路,脉为血路”。筋与脉,主要运行气与血两大生命物质,内部联系大脑与内脏,外界联系整个躯干部位,深入肌肉组织。四大筋主司人体的组织,有带动、指挥、运动协调的功能;四大脉则是供给营养的主要补给线路。筋:发于脑,行于脊,分布于全身,主要负责传导和执行大脑的指令,牵动身体的肌肉和骨骼,承载惠气,主持人体的运动功能。脉:发于心,运行于内脏,分布在四肢。主要为各器官、肌肉骨骼、组织各处输送水谷精微、血液、水分等营养物质。
2.筋与脉的关系
筋主气体的运行,推动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以及血液运行和水分、营养的输送,排泄废物。脉主血液的运行,使筋得到血液、精微的濡养,惠气能量的充实。筋损时,惠气运行受阻,血脉运行无力则瘀滞;脉损时,筋枯无养,惠气运行不畅。两者紧密配合,促进气与血、能量与物质的正常运行和输布。
3.筋脉与疾病
苗医认为筋脉的特点是“以畅为安,以塞为病,以通为用,以绝而亡”。外因和内因均会损伤筋脉。外因有风、湿、寒、热四种毒,内因包括骨骼和内脏两方面。骨骼方面,产生疼痛、麻木、重着等不适;内脏方面,还可引起各种风类疾病,如“半边风”“串皮风”“冷骨风”等以及“走马惊、天吊惊”等四肢抽搐疾病。筋脉的传导作用使得它本身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局部的刺激可以激发全身的生灵能,恢复惠气,起到治疗作用。筋脉学说的代表的外治法有糖药针、硫黄针、爆灯火等。
(四)苗医毒学说
苗医认为,毒多种多样,无处不有、无所不在。毒是导致疾病的外在因素,自然界中的风、湿、冷、热毒属于外毒。人体的筋脉、气血、脏器、组织都在摄入毒、产生毒、运行毒、排泄毒。一般情况下,在人体各种功能的正常调节下,各种毒相互制约,是不会致病的。只有当人体气、血、水功能紊乱,生灵能不足,气候环境等异常改变,某种毒素过盛侵袭机体而致病,故苗医有“无毒不致病,无乱不成疾”之说。
1.苗医四大毒
(1)热毒:热是人体生灵能的一种表现形式,在生灵能的调节下,冷与热相互制约,人体体温维持在37℃左右,提供人体生理活动的最佳环境。然而,当外界的热毒侵犯人体,或体内虚寒不能制约实热时便会出现以热为特征的疾病。苗医热毒伤人具有易伤脑架、损筋脉而生风,易伤精水,迫血妄行等特点。
(2)冷毒:外界冷毒侵袭人体,人体生灵能减弱,功能衰退。体内生灵能衰弱也易致冷毒生成。冷毒侵袭体表常表现为身痛怕冷,恶风,无汗,近火亦不能缓解。冷毒侵入体内多表现为四肢不温,手足逆冷,呕吐清水,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缓而慢。冷毒伤人具有凝滞、耗损热能等特点。
(3)风毒:风是自然界中气体的运动状态,与气息息相关。风毒伤人具有善行易变,无孔不入,易犯体表,易留筋脉、脑架,易携诸毒等特点。
(4)湿毒:湿为外界潮湿之气,湿毒伤人常见头身困重,四肢酸楚,肌肤不仁,关节屈伸不利,舌苔厚腻等症状,具有重着、生痰、易伤筋脉等特点。
2.四毒之间的相互关系
(1)四大毒之间的关系:热主蒸腾,主发散,主亢奋;冷主凝聚,主收缩,主衰退。二者相克维持人体体温和功能的动态平衡,但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如热不足以制冷,则冷毒自生,冷不足以制热,则热毒自成,二者制约失衡,则出现冷极生热,热极生冷。热能生风,风火相资,风能助火,但风也能降温而助冷,因此可见风对于热和冷都是助长的关系。水能生湿,湿为水之气,风为气之行,故湿也能生风。可见风与冷、热、湿之间都有直接或间接的相生关系。风性善行多变,主乱,主痛,能助长和融合诸毒。湿性重着,易停滞,易阻塞,与风的特性相反,但两者并不相克,而是并存的关系。
(2)适当为养,过度为毒:生命与毒素是相互依存、相制相取的,在生灵能不衰不亢的状况下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保持机体处于动态平衡。生成人体的三大根本生灵能之间,供生物质之间,人体各种结构之间三大关系平衡为“养”。当三大关系失衡便形成“毒”。苗医认为,毒与养之间的区别是一个动态变化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