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说明
本书为于致顺教授60余年教学、临床及科研经验和成果的总结。于致顺教授以中医针灸基本理论为指导,将西医神经系统解剖学——大脑功能定位理论引入头针治疗中风病的研究,基于头部腧穴相互间的作用,研究透经、透穴到一经带多经、一穴带多穴的整合作用,创造性地提出了头穴七区划分法、“针场学说”新理论,形成了头穴丛刺、长留针针法的新技术,改变了头穴重复针刺的弊端,增强了针刺效应,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开创了头针治疗的新局面。他还提出头穴透刺治疗急性中风病的新理念,实现了中风急性期“禁针”到“可针”的突破,完成了针灸治疗中风病从“后遗症期”到“急性期”的飞跃。同时,他创造性研制出电针帽、电针、头穴脉冲磁针、头穴分区电丛针、电针灸罐等新型针具,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填补了头针治病器具缺乏的空白。
本书系统整理了于致顺教授提出的针灸穴位配方规律,特别是对时间配穴法的研究成果,旨在为实验教学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于致顺教授为中医针灸学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是黑龙江省针灸学科的开创者和推动人。
本书共三篇十三章。上篇于致顺头针疗法,共七章。第一章介绍头穴的古代应用、现代头针流派及其发展;第二章介绍脑部的神经解剖、血液供应与传导通路;第三章介绍头部的经络和腧穴;第四至第六章介绍于氏头针治疗中风病的相关研究及头针治病的针场假说的理论;第七章介绍于氏头穴的分区、治疗方法及临床应用。中篇针灸配穴与处方,共四章。第八章介绍针灸配穴的原则和常用的配穴方法;第九章介绍特定穴的应用;第十章介绍子午流注、灵龟八法及飞腾八法等时间针法;第十一章介绍常用基础配穴处方的释义和应用。下篇临证医案与医话杂谈,共两章。第十二章典型医案,以使读者对某一疾病的针灸治疗有清晰的了解;第十三章介绍于致顺教授的读书体会、临床实践心得和针灸科研思路等。后附于致顺教授大事记。全书较为系统地总结了于致顺教授60余年的临床和科研经验,介绍了他对针灸学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的个人见解。书中所列医案多为于致顺教授在临床中治疗而有效的真实案例,可供中医药院校广大师生、针灸临床医师及针灸爱好者参考。
本书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针灸学科骨干联合编写,孙忠人负责策划和统稿,于致顺教授亲自审定。上篇第一章至第五章由吴建丽编写,第六章、第七章和第九章由袁珍编写;第八章由杨添淞编写,第十章由仇立波编写,第十一章由王德龙编写,第十二章由李超然编写,第十三章和于致顺教授大事记由刘凌宇编写。本书编写得到梁吉、祁美慧硕士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针余漫记——于致顺六十年头针经验》编委会
2022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