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敏岭南膏方菁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张序

近日有幸研读即将付梓的全国知名中青年女中医学家杨志敏教授的《杨志敏岭南膏方菁华》书稿,既使我对膏方这一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医药瑰宝的沿革源流、制作流程、组方法度、临证施用原则等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也使我对岭南膏方开拓者——杨志敏教授的严谨治学态度和殚心竭虑、甘于奉献的精神,深感钦佩和折服。我认为,该书内容的显著特征可用“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八字予以评价。

特征之一是“传承精华”。此书内容充分体现了杨志敏教授所引领的岭南膏方流派对流传几千年的中医膏方的精华传承。回顾中医药学千百年来的发展历程,无一不是在精华传承过程中行进的,而中医药学发展之基础,就在于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这标明了中医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坐标方位,也标明了传承中医药的重大意义。正因为如此,该书第一章“中华膏滋方源流”及第二章“岭南膏滋方源流”通过六节详细地讲述了中国膏方两千年的薪火相传,讲述了近百年来江浙沪地区丁甘仁、秦伯未、章次公等先贤奠基现代膏方事业,为今人留下了珍贵的膏方临床研究资料。更有秦伯未首次系统梳理膏滋方,编著了《膏方大全》,自此使膏方成为中医药学中的一门独立学问。后经颜德馨国医大师等名家发扬光大,让膏方这一中医治疗保健之术在新时期焕发出全新的活力,广受区域内民众的欢迎。

2000年前后,机缘巧合,杨志敏教授师从“膏方圣手”颜德馨,深切体会到膏方在“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中的神奇效果,“矢志膏方入岭南”就成为其从师的最大心愿!历经数年的跟师学习和苦心钻研,熟练地掌握了膏方制备中的要领,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2005年通过自身体验,使膏方在岭南落地生根,有效地服务于岭南地区族群的健康事业。

可见,中医膏方与中医药其他知识板块一样,没有传承,发展就无从谈起,发展就没有根基,就必然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杨志敏教授所创立的岭南膏方事业,就是对现代中医膏方奠基者秦伯未、“膏方圣手”颜德馨学术精粹的传承。这一传承路径可以概括为《黄帝内经》—隋唐“煎方”—两宋明清膏方趋于成熟—近现代孟河医派秦伯未《膏方大全》奠基—《颜德馨膏方精华》江沪膏方代表—《杨志敏岭南膏方菁华》弘扬拓展。

特征之二是“恪守正道”。恪守正道,就是“守正”。膏方只是中医药防病、治病、调理、康复诸多方法之一种,因而中医膏方临证应用之“正道”,必然要严格遵循中医药知识的基本理论、基本法则和核心学术立场;就是要严格贴合《黄帝内经》及其缔造的中医药学所彰显的“精气-阴阳-五行-神论-天人合一”优秀基因;必须要彰显《黄帝内经》及其缔造的中医药学所构建的“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体质、病因病机、四诊八纲、辨证施治、三因制宜、扶正祛邪”的核心观念。这些学术立场,都是中医药学为华人族裔身心健康保驾护航重要手段之一的膏方发生的“正道”,也是中医人对病家施以膏方时的遣药组配、煎熬炼制、服食过程时,务必要“恪守”的“正道”。

膏方历史悠久,近现代以来,经由诸多孟河名家们在“恪守正道”的基础上,予以倡导和大力推介,使中医膏方在服务于国人健康的过程之中得以广泛弘扬。之所以用“恪守正道”作为《杨志敏岭南膏方菁华》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缘于杨志敏教授深谙“膏方圣手”颜德馨教授的真传,严格遵循辨证、辨病、辨体遣药施方,使得江浙沪一带膏方得以顺利落地于岭南、根植于岭南,广为南粤族群所接受。这也是对杨志敏教授所创岭南膏方能够严格地恪守中医药理论、恪守中医膏方治病理念、恪守中医膏方煎服事宜的必然回报。

特征之三是“创新发展”。所谓“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相应有益效果的行为”。杨志敏教授就是这样一位具有敢于创新而且善于创新的中医人。鉴于“创新”的逻辑起点是人类的创造性实践行为,所以20年前,她就以其临床实践经验作为移植、创新江沪膏方于岭南的实践根基,无数次地往返奔波于穗沪之间。她仔细学习膏方书写过程的每一步骤、每一细节;亲历药膏的熬制,认真体悟成膏过程的每一步骤、每一细节,将在沪上所学知识的点点滴滴带回岭南,再通过身体力行地一一实践、件件体验,用自身和亲人作为检验膏方适用于岭南效应的“鲜活标本”,在获得膏方的确有效于岭南的第一手实践资料之后,以百倍的信心和底气,将落地生根于岭南的中医膏方经验,通过办学习班的方式予以大力推介,并且结合岭南膏方适宜人群的体质特征、岭南族群易罹病证谱系、岭南膏方药物组配品类和用药习惯,为岭南膏方的创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开创了岭南膏方的广阔天地。这才是杨志敏教授开创岭南膏方事业的实践基础,也是其所创事业得以顺利行进的动力源泉。

中医膏方知识,既要有“传承”,更要有所“创新”。“传承”可以使膏方在中医防病、治病、调理机体的优势根脉得以赓续,中医膏方的不断“创新”,可使传统的中医药防病、治病手段在不同地域、不同时代、针对不同特质族群中显现其新时代的活力,也才会使中医古老的治病方法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可见,中医膏方的“传承”和“创新”两个环节是缺一不可的。杨志敏教授开创岭南膏方事业的过程,有机地处理了江沪膏方的“传承”与岭南膏方“创新”的关系,基于她坚实的临床实践经验,运用其丰厚的中医药理论功底,凝练出岭南膏方所具备的“和态健康观、阴阳观、气血观、津液观、形神观、脏腑观、天人观、体病观、扶阳观、补泻观”等学术立场和理念,使岭南膏方更具扎实的理论根基和丰富的实践内涵,足以显示岭南膏方是中医膏方瑰宝“传承”与“创新”有机结合的典范。

当我反复认真地研读即将付梓的《杨志敏岭南膏方菁华》书稿之后,仅从其开创岭南膏方之一隅,就能彰显出杨志敏教授深厚之学术功力,广博之中医学识,丰厚之临床经验,宽宏之中医格局,这都是当代中医人应当努力学习、充分借鉴和大力弘扬的。于此同时,也表达我的由衷诚服和钦佩。

张登本

2022年3月于古都咸阳

张登本,男,陕西中医药大学教授。先后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40余篇,主编专著、教材及教参32部,担任新世纪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学基础》第一、二版主编。代表著作有《内经词典》《内经的思考》《黄帝内经通解》《难经通解》《全注全译黄帝内经》《全注全译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二十论》《张登本讲解五运六气》《黄帝内经素问点评》《黄帝内经灵枢经点评》。其中《内经词典》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部级)、陕西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医学基础》教材被评为国家级优秀中医药教材,曾被评为陕西省先进工作者、师德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