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连饮治呕吐
古人学问无余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看到创涛不遗余力地投身中医,我也不甘示弱。创涛要在半年内完成大学五年的中医课程,这听起来几乎不可能,但是我却要在这半年内读完很多医家花一辈子要读遍的书,这更显得压力山大。
而中医又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密切相关的学问,如果没有强大的悟性,这读的书理和实践的水平就难以贯通。如此,读书越多,反而越容易混乱,压力越大,这时就要把这些各家学说、医学资源整合,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古人讲,要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所以我跟创涛经常就一个医学话题反复讨论,没有想明白,都不肯轻易放手。
就比如治疗胃热呕吐的苏连饮,用黄连、紫苏叶,剂量不到一克,这么轻的药量,这么少的药味,就可以把这频繁的呕吐治好?
如果不在临床之中试效,我们心中都难以信服,结果还真有这么一次机会。有个工程公司的司机,经常吃完饭就开车,很容易反酸呕吐,有大半年了,用了不少止呕的药,而且还大剂量地用,但还是稍微不注意就吐。
这次创涛坐他的车,他又吐得满地都是。创涛说,要不要到医院检查检查?这司机叫宝刚,他说,早就检查过了,是胆汁反流性胃炎,老毛病,没得根治。所以只要出车,我就只吃个半饱,但最近吃半饱还是容易吐,中药、西药都没少吃。
创涛说,这样吧,你试试拿两味药来泡水,黄连1克,紫苏叶1克。
宝刚听后愣了,说,你们中医开方都是一二十味药,每味药一二十克,你现在怎么用一两味药,每一味药一两克,是不是你刚开始学医,不敢用大剂量的药啊,就像我刚开始开车不敢开快一样。
创涛笑而不语,也不是很有底。宝刚说,放心吧,我这身体很耐药的,平常的药吃了一点反应都没有。你这么小剂量的药一块钱都不用,吃了都不够塞牙缝的,怎么会有效,像你这样胆小地学医,怎么可能学得好。
创涛说,书上用的剂量比我的还要小,我看你身体粗壮才给你加大了点。
宝刚笑着说,你会不会读错书啊,或者你看的是儿科的书吧,这么一把药,给小孩子喝都嫌少,给我这大块头吃,怎么会有效呢?
创涛说,反正你是我的小白鼠,吃了没用,就是口苦而已,有用了,就赚了,又不用花大钱。宝刚觉得也是,于是在药店抓了十包,还不到十块钱,丢到车里,每次出车,他就泡一小包吃。
奇怪,这段时间吃半饱都没有再吐过,他还以为是巧合,然后试着吃饱饭开车,也不吐了。这下令宝刚佩服得五体投地,特地开车到草岭书斋,感慨地说,你这是哪本书中的秘方,我半年多的呕吐,治了这么久没治好,你这两味药,泡泡茶,比羽毛还轻,就治好我的病?
创涛说,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宝刚他不懂中医,听得一头雾水。
这次临证试效,让创涛信心大增,古方之神用是真实不虚的。如果古人不是反复验证过,绝不会轻易付诸笔墨,因为古人写书绝不图稿费。
同时,中医取效之秘诀,不全在于量大,而在于辨证精准。宝刚舌尖红、苔黄薄,是心胃有火,气逆不降,通过黄连降逆气,紫苏叶宣开肺盖,一升一降,令胸开胃下,呕吐自止。如果大剂量地用,反而走下焦,效果不理想。
所以,有时要重剂起沉疴,有时要轻舟飞渡。中医不传之秘全在于量,传方传药不传剂量等于没传。
前面宝刚没少吃过黄连,但为何效果不理想?就像力量用过了,反而不如力量用刚刚好的,这叫过犹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