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3章 究竟致用(其二)
凡事,落到用的层面上,那就只管用的用,不管想的用了。任你想入非非,说的天花乱坠,真正到了实操的层面,所有的不切实际都会露出原形。这里的不切实际,指的是不究竟,也就是不符合规律;而即使是我们头脑里究竟了,但不符合现实当下的条件,那也是白费工夫。所以你看,即使你一件事情在你脑子里完成了99%,到都来临门一脚,才发现,那门是关着的,我们满心欢喜的撞了一个大包。
究竟为体,致用为用。不能为了究竟而究竟,致用才是目的。哪怕你是著书立说,也要看到我们的文字能否被更多的人读到,他们读到之后,会不会理解错了我们所说的内涵,进而利用他们的错误理解去指导他们的实践,那反而是要坏事的。任何的事情都可以抽象出究竟的一条脉络出来。我们循着这条清晰的脉络,如是观照我们所从事的事或交往的人,在时机得当的前提下,是可以取得我们预想的效果的。
按照今天的人们所认知的逻辑来看,最终的致用的前提很简单,就是相互满足需求。这其实也是人类社会从一开始物物交换的出发点,你需要我的产品,我需要你的工具,双方握手,交易达成。这其中的究竟是什么?是我知道你们部落没有这样的产品,而且你们却需要这样的产品,而且我还知道你的需求量不大,因此我只带来了几个这样的产品;同样的,对方部落里的朋友也知道我们部落因为缺乏一种材料而不能制造这样的工具,所以,他带来了工具与我交换。按照当下的季节、猎物多少、部落里面吃饭的嘴的数量,今天我们用一个产品交换对方部落的一件工具,大家都觉得合适,于是交易很快达成。对方部落的兄弟拿着我的产品敬献给了他们的首领,他于是从首领那里得到了一小块领地;而我则用交换得到的工具又开辟出了一块新的领地。这个故事虽然简单,但却包含了究竟和致用的所用的方面。
第一就是了解需求。不要做太超前的事,因为需求的产生也是因缘和合的结果,我们通过技术预测下一个风口是什么,但很可能新的技术爆炸的产生导致人们的需求直接跳了过去,进入了下一个技术风口。众生的需求才是真正的需求。大众喜好什么,大众对什么事情情有独钟,大众愿意为什么事情而买单,这是第一步要研究的事情。吃穿住用行,人这一辈子谁也离不开这几件事情。有了条件,就要吃得可口、穿的漂亮、住的宽敞、用的讲究和行的便捷。而且,这样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因此出现了以炫耀为用和以辨识度高为特点的奢侈品。没有多少钱的大众可以关注关注轻奢。总之,基本需求之外,便都是情绪价值。这也是人区别于其它任何动物的特别之处,那就是需要情绪价值。大部分人都愿意付出高出商品数倍的价格,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情绪价值。比如,吃,一定要吃网红餐厅;穿,一定要穿潮牌或者潮牌的款式;住,一定要轻奢复古;用,一定要另类小资;行,一定要奖励自己一次又一次的头等舱。通过创造大众不具备的条件,来满足他们的需求,任何一个点子都是风口。要注意,其实我们创业者和大众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让整个人类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第二就是创造条件。大众的需求很明确,也很简单,但是他们天然缺少条件,我们要做的就是创造出那个条件,来满足大众的需求。在创造条件的过程中,我们所应该关注的,就是那个究竟了。即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满足大众的需求,才是符合规律的,或者说才是究竟的。我们不是大众的奴仆,天然不能做赔本的买卖,即要在满足大众需求的基础上取得盈利。反过来说,盈利是我们的需求,大众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我们没有办法创造的条件。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是在相互满足需求,差别是群众的需求是一种集体的无意识,而我们的需求确是有意识的和明确的。群众对于能够满足他们基本需求的产品价格敏感,而对于附带情绪价值的产品则会不顾价格与价值的偏离程度的大小。比如,我们去买一块用于投资的金砖和买一件用于结婚或者某个纪念日的金首饰,我们愿意付出的价格是不一样的。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已经发展到了这样的一个时代,即人们更多的接受了情绪价值所带来的产品价格和价值的偏离。创造满足大众需求的条件同样也需要条件,那就是技术、模式和启动资金。这三点都不是凭空而来,是创业阶段摆脱空想的第一位要考虑的。如果是贸易行业,那就是资源、模式和启动资金这三项了。但无论怎么变,模式和启动资金都是最重要的。首先,模式说到底,就是如何取得盈利,盈利多少,什么时候开始盈利,预期的市场如何开拓,未来的愿景是什么,等等,都要有明确的企划。这里面就要关心成本,这个成本我们不仅要计算在一定时间段内我们投入了多少实物和货币,还要考虑到我们的空间租赁、资金占用、物品贬值等,还有我们一般不会计算的我们参与创业期间的价值,即如果我们老老实实上班能赚多少,这样综合算起来的成本,我们是否能够承受,按照这样的成本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如果要取得盈利,大众是否愿意支付相应的价格。这些要素都调查清楚了,那么接下来就是模式问题。一个成功的商业案例,必须是普通的、有一定受众的,而且受众范围是可以不断在空间上扩大的,它一定不能是个别的、暂时的和只能在局部区域才可施行的。要做到在保证良品率的前提下,同时做到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这样的模式才能算是好的模式。模式有了,启动资金从哪里来就成了头号大问题。这个也是在成本范畴的,没有金钱的资本,那么就有可能延长创业初期的时间,即时间成本要增加。一方面,自己凑,一方面,找投资人。可投资人为什么要投资你的项目呢?他凭什么相信你是真心实意的去创业呢?这又成为了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如果投资人觉得初创团队没有明确的产品和商业模式,没有足以克服巨大困难阻力的强大愿景和意志力,没有足够的投入这个项目的时间和感情,那么即使我是投资人也不会拿出真金白银让这几个猴子来玩耍的。
第三就是坚持力行。用另外一句话说,就是不空想,不回头,不悔恨。力行并不是不顾一切的撞南墙,不考虑后果的向前冲,而是在目力所及的范围内坚决的执行。切不可在大雾天加速行车。所有的你看不到的地方,都要减速,都要小心,都要摸索着通过。坚持,指的是要有韧劲儿,即我们一开始选择了一个经过仔细考察认为是对了的方向,就要义无反顾的走下去,在目力所及的范围内,加速行驶,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遇到乌烟瘴气的时候,停下来想一想通过的办法,然后再义无反顾的前行。做任何的事情,包括创业,都不是赌博,完全碰运气的事情是不能做的,至少不是我们主动的要去做的。一件事情的成功不在一朝一夕之间,只要在不断力行的过程中坚持思考,我们就能在我们所拥有的条件下取得我们应得的结果,要摒弃所有的妄想和悔恨,因为因果不虚,这才是我们应该认识的究竟。
《兵法》有云: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更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大事是这样,小事更是这样。一切的因果都起源于条件,算,就是在算条件,当条件都算不明白,那还谈什么取胜的把握?!一个人能调动资源的能力,决定了他用来计算的条件的多少;而一个人的阅历、经验、智商情商则决定了这个人的算力。能不能算的明白,能算到什么程度,决定了那个结果。一个人赚不到他认知以外的钱,就是这个道理。
思想上究竟了,身体上力行了,志向上远大而坚定了,目光所及之处能大约看的明白,算来算去总是还有胜算的,那么,去做吧,去创业吧,未来的那个果已经注定,它在等你去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