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风回雪:六朝名士的庙堂与山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汉魏之际节义观的变化

凡论及魏晋南北朝的节义观,通常都会举出《南齐书·褚渊传论》来说明门阀士族只知有家,不知有国。其言曰:

魏氏君临,年祚短促,服褐前代,宦成后朝。晋氏登庸,与之从事,名虽魏臣,实为晋有,故主位虽改,臣任如初。自是世禄之盛,习为旧准,羽仪所隆,人怀羨慕,君臣之节,徒致虚名。贵仕素资,皆由门庆,平流进取,坐至公卿,则知殉国之感无因,保家之念宜切。(1)

此语出自南齐皇族萧子显之口,他经历过齐梁易代,感受至深(2),当为不诬。但萧子显将这种节义观的形成归因于魏晋易代中“名虽魏臣,实为晋有,故主位虽改,臣任如初”的特殊局面,未免过于从外缘求之。如果联系顾炎武对东汉节义观的高度赞扬,认为“至其(东汉)末造”,士大夫“依仁蹈义,舍命不渝”,以使“三代以下风俗之美无尚于东京者”(3),两相对照,便会发现在汉魏之际七八十年间的三代人时间里(4),士大夫节义观发生了重要变化。探究汉魏之际士大夫的心路历程,首先得从东汉政权瓦解之时开始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