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没有梦想,只有喜欢
喜欢是一回事,天赋是一回事,梦想更是另外一回事。
我和我先生从未因为冠宇自小喜欢车,对车的了解比较多,就自以为是地想七想八,我们唯一欣慰的是这孩子的智商和记忆力至少在平均线以上,不用太担心他将来的学习。
至于梦想更是八竿子打不着,且不说与学龄前儿童讨论这个问题是不是有必要,一个稍微传统点的家庭在那个时代也不会把成为车手作为培养孩子的首选目标。身为父母,我们想象中的冠宇也是按小学—中学—大学这个顺序读上去,与绝大多数家庭的设想没有多大区别。
我当时能想到的一些需要选择的点,也和其他家长的没有太大差异,左不过就是在哪儿读,读公立的还是私立的学校,什么时候出国留学更合适,诸如此类,连选专业什么的都觉得太远了。
何况在我心里,学什么专业、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那是孩子自己的事,不该我操心。
作为一个母亲,我能做的就是陪伴。
陪他看他喜欢的书,陪他玩他喜欢的车,不会的字教他读,不懂的地方给他讲解,以及陪他们父子俩看车展、看赛事转播、去现场看F1大奖赛。
单纯就是陪伴,没有不耐烦,也不会太热衷。
一个小小的变化发生在看完两届F1后,我们让冠宇实地体验了一下卡丁车。
我们小时候是没有卡丁车的,公园里只有碰碰车。
碰碰车是一种机动游戏设施,小小的车辆撞来撞去,由接到天花板的垂直电杆取电驱动,只能在相对封闭的室内场地玩,速度很慢。卡丁车则不同,它由油门驱动,有刹车,有专门的赛道,速度快,不以碰撞为目标和快乐源泉。简而言之,卡丁车是一种微型汽车。
得益于F1中国大奖赛在上海举办,上海比较大的公园里出现了卡丁车项目,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以培训和营利为目的的卡丁车俱乐部。
生长在新世纪的孩子和生活在新世纪的年轻人都有了新的娱乐和挑战。
我们一开始去的是公园里的卡丁车游乐场。这里的卡丁车相对来说速度慢一点,安全性高一些。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们那时也不知道外面的市场上有可以参加比赛的卡丁车俱乐部。
有一次,公园里的工作人员可能觉得冠宇开车很有感觉,和我们说这个孩子这么小就很有车感,可以去培训一下参加比赛,还给我们推荐了一个可以参加比赛的俱乐部。我们当时听了之后,也很想去了解一下,一方面是以前都不知道还有卡丁车俱乐部这种东西的存在,居然还能参加全国比赛,感觉很新奇;另一方面是我觉得既然叫俱乐部,那肯定是一群都很喜欢赛车的人在一起玩,大家比较专业,相信也会更有意思,所以我们在某个周末就去了。当时因为错过了一个路口,还差一点没找到。
但其实冠宇第一次与卡丁车的亲密接触并不愉快,一下车就嚷嚷着不想玩了,脸色都有点发白。他的第一感觉是太快了,太晕了,算了,不玩了。
我当时脑子里冒出一个成语:叶公好龙。
好笑之余还是要究其原因,发现问题出在冠宇其实是坐车而不是自己开车上。毕竟是第一次接触嘛,所以是我先生陪他玩的,他们开的是双人车,我先生在前面开,他在后面坐。我们很多人都知道的一个事实是,坐车的人会晕车而开车的人不会。而双人卡丁车还是加长版,坐在后面会被甩得更晕。
来都来了,怎么也要体验一下吧,于是我们建议他自己开一次。
我告诉他尝试一下就知道自己到底喜不喜欢了,不喜欢的话也就后悔一次。冠宇也许觉得我说得有道理,就硬着头皮坐到了驾驶座上。结果,自己驾驶单座卡丁车体验了一次之后发现果然不晕,他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提了起来。
自此以后,从公园里的游乐场转到俱乐部,再由俱乐部转战国内、国际赛场,冠宇和卡丁车的缘分再也没断过。只是我们并没有预知未来的能力,在后面的很多年里都只是作为父母陪伴在他身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