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读史笔记·三国志】【名臣奏疏语录篇一六】
夏侯献荐鬷弘(cong)出使辽东
背景
在中原地区进行三国争霸的之时,辽东地区(今辽宁省辽阳市)由公孙家族控制,割据东北地区长达五十余年。曹魏作为中原的主要政权,一直试图将辽东纳入其版图;公孙渊意识到曹魏逐渐要对辽东地区采取行动,于是勾结孙权背叛曹魏;而东吴则通过外交手段与公孙渊结盟,试图利用其在北方的盟友来牵制曹魏。但是公孙渊反复无常,背叛曹魏向孙权称臣后又感觉东吴和东北地区相距太远,贪图孙权给的赏赐又背叛孙权。渊亦恐权远不可恃,且贪货物,诱致其使,悉斩送弥、晏等首。明帝于是拜渊大司马,封乐浪公,持节、领郡如故。曹魏当时正面临东吴、蜀汉的军事压力,无暇分兵辽东,因此也只能先安抚公孙渊,以为后图。
原文段一
公孙渊昔年敢违王命,废绝计贡者,实挟两端。既恃阻险,又怙孙权。故敢跋扈,恣睢海外。宿舒亲见贼权军觽府库,知其弱少不足凭恃,是以决计斩贼之使。又高句丽、濊貊与渊为仇,并为寇钞。今外失吴援,内有胡寇,心知国家能从陆道,势不得不怀惶惧之心。因斯之时,宜遣使示以祸福。
注解
昔日公孙渊胆敢违背王命,废止朝贡制度,实则是他心存两端,狡黠多变。他既仗着辽东地势之险峻,又依仗东吴孙权之援手,故而肆无忌惮,在海外横行霸道,恣意妄为。然而,宿舒(公孙渊的使臣)亲赴东吴,亲眼目睹了孙权军力之虚弱,府库之匮乏,深知其不足为恃,故毅然决然地斩杀了东吴的使者,以示决绝。
再者,公孙渊还面临着来自高句丽、濊貊等部族的威胁,这些部族与他结怨已久,时常侵扰掠夺,使得他内忧外患,腹背受敌。如今,他既失去了东吴的援助,又需应对内部的胡人寇患,心中自然明白我大魏从陆路进军的实力,难免心生惶恐,忧虑重重。
这个时候我们应派遣使者前往辽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示其祸福相依的道理。
原文段二
奉车都尉鬷弘,武皇帝时始奉使命,开通道路。文皇帝即位,欲通使命,遣弘将妻子还归乡里,赐其车、牛,绢百匹。弘以受恩,归死国朝,无有还意,乞留妻子,身奉使命。公孙康遂称臣妾。以弘奉使称意,赐爵关内侯。弘性果烈,乃心于国,夙夜拳拳,念自竭暛。冠族子孙,少好学问,博通书记,多所关涉,口论速捷,辩而不俗,附依典诰,若出胸臆,加仕本郡,常在人右,彼方士人素所敬服。若当遣使,以为可使弘行。弘乃自旧土,习其国俗,为说利害,辩足以动其意,明足以见其事,才足以行之,辞足以见信。若其计从,虽郦生之降齐王,陆贾之说尉佗,亦无以远过也。欲进远路,不宜释骐骥;将已笃疾,不宜废扁鹊。愿察愚言也。
注解
若要派人出使,我推荐奉车都尉鬷弘。他于武皇帝在世之时,即肩负皇命,远赴边疆,披荆斩棘,开辟通途,其功勋卓著,世人共仰。及至文皇帝登基,为续前朝之谊,特命鬷弘携家眷荣归故里,并赐以车马、耕牛及百匹绢帛,以示皇恩浩荡,不忘功臣。
然鬷弘心怀家国,忠贞不渝,深知皇恩厚重,岂敢轻言归隐?他毅然决然地表示,愿将妻儿留于故乡,只身再赴使命,以报皇恩,以安边疆。其忠诚与决心,感天动地,公孙康闻讯,遂称臣妾,归顺我大魏。
因鬷弘出使辽东,言辞恳切,成功说服公孙康,故朝廷特赐其关内侯之爵,以彰其功。鬷弘性格果敢刚烈,一心向国,日夜勤勉,不辞辛劳,其才学渊博,自小便好学问,博览群书,通晓古今,口若悬河,辩论之际,言辞犀利而不失文雅,引经据典,犹如出自肺腑,令人信服。
若论派遣使者前往辽东,鬷弘实为不二之选。他熟悉当地风土人情,能言善辩,定能向公孙渊阐明利害关系,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其才华横溢,行事果断,言辞恳切,必能赢得公孙渊之信任,使我大魏之意志得以传达,边疆得以安宁。
欲行远路,不可不倚良驹;若遇重疾,岂可弃扁鹊而不顾?愿陛下明鉴,采纳微臣之言,派遣鬷弘为使,则辽东之事,定能迎刃而解,国家之安,可期可待。
郦生之降齐王的典故。郦食其是西汉初年的著名说客,他以其卓越的口才和辩才闻名于世。在楚汉相争的关键时期,他受命前往齐国,说服齐王田广归降刘邦。
陆贾之说尉佗。陆贾是西汉初年的政治家。在刘邦统一天下后,南越王尉佗(即赵佗)割据岭南地区,拒绝归附汉朝。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刘邦派遣陆贾前往南越,说服尉佗归降。
后来曹魏听从了夏侯献的建议,派使者出使辽东。但也许考虑到鬷弘年迈,派遣了傅容、聂夔(kui)等出使。辽东暂时安定。后来公孙渊又反叛,自称燕王。于是派司马懿出兵辽东平定公孙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