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奏疏语录三国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3章 【读史笔记·三国志】【名臣奏疏语录篇四三】

蒋济劝谏魏明帝曹睿与民休息

背景

蒋济其人。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今安徽怀远县)人,是三国时期曹魏的重要名臣。他的一生历仕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朝,官至太尉。蒋济最后随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成功推翻了曹爽集团,有人说蒋济是推翻曹魏政权的帮凶,实际上曹爽当时几乎要自立为帝了,他帮助司马懿推翻曹爽是无可厚非的。只是没想到司马家族后来会窜位自立。

蒋济的主要事件:

助保江淮: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受挫,孙权趁机围攻合肥。曹操无力派大军救援,只派张喜带千骑解围。蒋济秘密告诉扬州刺史,诈称张喜援军四万已到,成功骗退孙权,保全了合肥。

反对徙民:建安十四年(209年),曹操打算迁徙淮南民众以防孙权攻击,蒋济力劝不可,认为百姓怀念旧土,不乐于迁徙。曹操不听,结果江淮十余万百姓逃到东吴境内。曹操因此更加欣赏蒋济的才能。

联吴制羽: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关羽围困襄阳和樊城,曹操有意迁都避其锋芒。蒋济与司马懿劝阻,并建议联吴制羽,最终孙权派吕蒙袭取荆州,成功解围。

参与政变:正始十年(249年),蒋济随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成功推翻曹爽集团。政变后,蒋济因功进封都乡侯,但他因对曹爽失信而自责,不愿接受封赏,同年病逝,谥号景侯。

奏疏背景。在曹魏第二个皇帝魏明帝曹睿当政期间,魏国与吴国、蜀国交战不断,同时魏明帝又是一个奢侈铺张的人,他在位期间不断地征发百姓修建大型宫殿、园林以供娱乐。致使民不聊生,蒋济针对此事件上书劝谏曹睿要爱惜民力、使民以时。

原文

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蒋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崇前绪,光济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今虽有十二州,至于民数,不过汉时一大郡。二贼未诛,宿兵边陲,且耕且战,怨旷积年。宗庙宫室,百事草创,农桑者少,衣食者多,今其所急,唯当息耗百姓,不至甚弊。弊攰之民,傥有水旱,百万之众,不为国用。凡使民心须农隙,不夺其时。夫欲大兴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句践养胎以待用,昭王恤病以雪仇,故能以弱燕服强齐,赢越灭劲吴。今二敌不攻不灭,不事即侵,当身不除,百世之责也。以陛下圣明神武之略,舍其缓者,专心讨贼,臣以为无难矣。又欢娱之耽,害于精爽。神太用则竭,形太劳则弊。愿大简贤妙,足以充‘百斯男’者。其冗散未齿,且悉分出,务在清静。”诏曰:“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注解

在景初年间,国家外部频繁征战,内部则大兴土木建造宫殿,导致许多百姓长期被征调服役,与家人分离,怨声载道。同时,粮食收成不佳,出现了饥荒和节俭度日的现象。针对这一严峻局势,蒋济向皇帝上了一道奏疏:“陛下目前正致力于恢复和弘扬先帝遗留下来的基业,光大宗族的功业,但确实还不能高枕无忧、安逸地治理国家。尽管我们现在拥有十二个州,但就人口数量而言,实际上还不如汉朝时的一个大郡。两个敌人(指蜀汉和东吴)尚未被消灭,我们的军队长期驻扎在边境,既要耕作又要战斗,百姓的怨恨和分离之苦已经积累多年。此外,宗庙和宫殿的建造等事务刚刚起步,百废待兴,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少,而需要衣食供养的人却很多。因此,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减轻百姓的消耗和负担,避免国家陷入更加困顿的境地。如果百姓已经疲惫不堪,再遇到水旱灾害,那么即使拥有百万之众,也无法为国家所用。

陛下应该明白,要让民心归附,就必须在农闲之时征调民力,不要耽误他们的农时。一个想要大兴功业的君主,在行动之前必须先评估民力,并给予他们适当的休息和恢复。就像越王勾践养精蓄锐以待时机,燕昭王体恤病弱的士兵以图报仇雪恨一样,他们最终能够以弱胜强,成就伟业。如今,我们的两个敌人如果不主动进攻就难以消灭,如果不加防范就会遭受侵扰。如果陛下不在自己当政时期消除这些威胁,那么这将成为后世百代的责任。以陛下的圣明神武之略,只要放弃那些不急之务,专心致力于讨伐敌人,我认为这并不是难事。

另外,陛下也应该注意节制欢娱,过度沉溺其中会损害精神。精神过度使用就会枯竭,身体过度劳累就会疲惫。因此,我恳请陛下广开才路,选拔贤能之士,让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同时,对于那些冗员和闲散人员,应该进行清理和分流,以保持国家的清静和高效。”

皇帝在接到蒋济的奏疏后,深感其言之有理,于是下诏称赞道:“如果没有护军(蒋济的官职)的这番话,我恐怕还听不到这样中肯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