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传:一座草原都市的往昔与今朝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阴山与河套

让我们的目光随着黄河的浩荡东流回到呼和浩特的昭君墓吧,如有机缘站在这昭君墓之巅,向北远望,一架黛青色的大山即刻便拥入胸怀——那就是阴山山脉。阴山山脉位于内蒙古中部,自西向东绵延一千多千米,由狼山、乌拉山、色尔腾山、大青山、蛮汗山、大马群山等多个山系组成,呼和浩特、包头一带的大青山为其主脉,平均海拔一千五百米至两千四百米,主峰为狼山西段的呼和巴什格,海拔两千三百六十四米。西段的狼山折向西南,东段支脉蛮汗山斜向东南,整个阴山山脉的山体形成一个巨大的怀抱,唯富一方的八百里河套就在它的护佑之下,阴山,俨然是一道绝佳的天然屏障。

“河套”之名大约起于明代,《明代宗实录》景泰元年(1450)五月壬戌条录敕宁夏总兵管都督张泰等诏:“有延绥来者言,今春达贼过河犯宁夏,因解冻有数千人不能还,尚在黄河套里来抢掠。”此处“套里”一词当是先有“河套”之名而后才有套里套外之说。明成化(1465—1487)后,在边臣们的奏疏中“套虏”“搜套”“弃套”“出套”的字眼开始频繁出现。“河套”的地理范畴,明清两代古籍多有载述,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河套地广袤略》曰:“河套东至山西偏头关地界,西至宁夏镇地界,东西两千余里;南自边墙,北至黄河,远者八九百里、六七百里,近者二三百里,惟黄甫川稍近。川南焦家坪两岸夹山,冰先合后泮,及娘娘滩、羊圈子渡口,交冬冰坚,故边人率其众,或自坪,或自滩入套。”《明世宗实录》嘉靖六年(1527)八月庚戌条载:“套虏数万踏冰过河,声言大入。”这明清时期的“河套”指的是“河南地”鄂尔多斯地区,南部地界在明长城(边墙)。宁夏大学教授、《河套史》的作者王天顺认为今天的河套地域要大于前者,他划定的范围是:北纬37°35´—41°2´,东经106°—112°,含现在的内蒙古、宁夏、山西三省区。内蒙古阴山以南的呼和浩特、包头、巴彦淖尔、鄂尔多斯均在此范围内。蒙古语的“托海”即“河湾”之意,与河套含义一致。呼和浩特、包头和巴彦淖尔是当年“走西口”人流的落脚扎根之地,而晋陕方言土语里的“套子”,多是形容如绳索曲线一般的河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