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院通历史:开局劝扶苏造反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5章 母后,承乾来看你了

“太子背后,必有高人...”

唐太宗李世民几乎可以确定,以太子的能耐完全不可能提出这三条改动府兵制度的方法。

就是不知道此人,到底是谁。

若是能为他所用。

他向来最喜人才,连隐太子李建成幕僚魏徵都愿意任用,更何况他人了。

良久后,唐太宗李世民道:

“太子所言,甚合我心。”

“朕,有赏!”

“朕,赐太子...”

皇帝声音刚刚响起,李承乾便忍不住道:“陛下,儿臣不要任何赏赐。”

“母后病重,父皇不允许任何人探视,儿臣已经很久没有见过母后了,父皇请允许儿臣,探望母后!”

没有人不会对金玉、爵位、食邑、官职动心。

包括他李承乾。

但他知晓,这些所谓的金玉、食邑并不重要。

武德年间,隐太子李建成府内金玉堆砌如山,食邑遍布各地。

最后呢?

再多又能怎样,若是夺嫡之争失败,亦要被收回去,他现在在乎的只是那高高在上的皇位!

需要尽快将药送给母后服下。

若母后逝去,父皇将渐渐的无法听进去其他人的意见,那么父皇心思将会再度偏袒于魏王。

这对于自己无疑是不利的。

母后在,他的太子之位依然稳固。

而换个层面讲,此时他提出不要任何金玉财物、官爵食邑,而是想见母后尽孝道,岂不正是在文武百官面前表现的一个大好机会?

孝道自古流传,没有人不喜欢孝顺的孩子。

当然,他的孝也仅仅只会向母后尽。

至于父皇。

呵呵,他当然也会好好‘尽孝’的。

唐太宗李世民话语被打断,并未动容,而是面色渐渐有些动容,想起长孙皇后,他心中刚刚升起的喜悦渐渐消失。

皇后,可能撑不了多久了。

相濡以沫多年,未曾想到她将先去。

唉...

太子既然有这份孝心,就让他去探望皇后吧,他已经下令禁止所有人探望皇后多日了,皇后的病太重了,他很担心其他人的探望,会导致皇后本就严重的病更加恶化。

“朕,准了。”

唐太宗李世民道。

随即没有心情继续上朝,又道:“太子夜里来见朕,散朝吧。”

太子、魏王,文武百官行礼,各自散去。

李承乾并未多留,立刻匆匆的离开大殿,他要赶紧回去取药,然后见母后。

文武百官中,大臣们都远远望着渐渐离去的李承乾。

“太子今日提出的三条府兵制度改革方法,真是令我汗颜,我苦苦构思多年,也未曾想到如此改革。”

“也不知道,是何人为太子出的建议,难道是左丞相?”

“我觉得,太子殿下的孝道,远远比其提出的建议方法更重要,能舍弃诸多恩赐,而是求见皇后一面,如此孝道,亘古未有!!”

伴随着相互的交谈声,群臣渐渐散去。

唯有李泰,眼神冰冷。

拳头紧紧握住。

甚至能隐隐听到清脆的手指骨用力捏动发出的响声。

“是谁,是谁!”

“谁在帮助太子!”

今日,他原以为自己提出的改革方案天衣无缝,毕竟他魏王府诸多幕僚共同编写,又请左丞相房玄龄和李世勣将军两位指点,即使这方案远远无法和父皇心中的方案契合。

但起码,合格!

可太子李承乾提出的三条方案,却全方面的碾压了自己,在太子的三条方案面前,他提出的三条方案无疑显得是那么幼稚、可笑。

更哗众取宠!

“任用李安任、李安静二人为东宫庶子,引起文武百官的认同,拉拢三朝重臣李纲的门生故吏。”

“诸国使臣宴会上,天生足疾突然痊愈。”

“府兵制度改革,方案与父皇心中所设想方案如出一辙。”

“太子!这段时间你到底遇到了谁,为何改变如此之大,是有人在帮助你么?”

深深的危机感浮现于李泰心中,他眸中浮现出狠色。

若是让李承乾如此继续下去的话。

他,真的危险了。

李承乾继位,他恐难以存活!

魏王李泰重甩衣袖,快步离开。

......

太极宫,立政殿!

立政殿与两仪殿平行,更靠近‘政务’之地,距离皇家藏书的弘文馆也较近,长期以来,长孙皇后都居住于立政殿内。

李承乾来到立政殿前,心中有些激动。

同时,手也止不住的发颤。

立政殿,立政殿...

他记得很清楚,陆师有言。

“立政”二字也具有明显的政治色彩,长孙皇后居住于立政殿,这代表着在初唐的政治舞台上,唐太宗李世民潜移默化、默认,长孙皇后有着参与政事的权利。

若是长孙皇后不早早去世的话,在初唐政治舞台上,必然能发挥出足够的能量,改变诸多大事。

但,贞观十年六月,长孙皇后崩于立政殿。

手持皇帝凭证,太子李承乾畅通无阻,终于见到了长孙皇后。

立政殿内,帷幕低垂,气氛压抑而沉重。

长孙皇后静静地躺在床榻之上,面色苍白如纸,昔日光彩照人的双眸早已失去了往日的神韵,有些暗淡。

她的发丝有些凌乱地散在枕上,仿佛是生命在渐渐悄然流逝的象征,虚弱的身体几乎难以动弹,每一次呼吸都显得那么艰难而沉重。

“母后,承乾来看你了...”李承乾轻声开口,生怕声音太大,而惊扰到母后。

“是承乾吗,是承乾吗...”

长孙皇后的嘴唇微微颤动着,似是想要说些什么,却只能发出微弱的气息声,模糊中能隐约听到‘是承乾吗’这几个字,周围的宫女们红着眼眶。

“是儿臣,母后!”

多日以来的压抑终于如同洪水宣泄了出来,李承乾趴在长孙皇后的榻前,鼻子发酸,双眼微红,他看着长孙皇后虚弱的样子,很想把这段时间他受的委屈倾泻出。

但看到母后虚弱的样子,李承乾还是忍住了。

“让她们...退...下。”长孙皇后断断续续的发出声音,李承乾环顾左右。

宫女们立刻退下。

也不知为何,长孙皇后忽然多了些力气,缓缓起身,李承乾搀扶。

“承乾啊...”

“娘,真的不想见到你和青雀两人兄弟相残...”

“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娘都知道了,但娘无力啊,无法在陛下面前劝诫他了...”

长孙皇后声音微弱,满脸怜惜的看着太子李承乾,她又何尝不知道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

陛下不喜太子,并非是一日两日了。

陛下宠溺魏王,也并非一年两年了。

魏王夺嫡之事愈演愈烈,甚至她这里都隐隐听到了消息,可见如今魏王和太子之间的争斗到了什么地步!

她若在,还好。

以母亲的身份,或能约束两个儿子。

若有一天她离开了,无人劝诫陛下,陛下宠溺魏王而冷淡太子。

终究,这贞观朝的夺嫡之争,将会发展到武德朝般,兄弟相残!

“陛下糊涂啊...无论你和魏王谁继承皇位,岂能留下另外一人。”

“他这是在推动你们二人兄弟相争啊,难道他忘了高祖皇帝犹豫不决,最终酿成惨剧,而今日你和青雀,与昔日的李建成,陛下有何区别?”

或许是见到了李承乾,长孙皇后感觉身躯没有那般乏累了,话多了很多。

她岂能看不清如今宫内的纷争?

乱了,彻底乱了。

当魏王李泰产生夺嫡之念的那一刻,陛下就应该立刻压住,驱逐李泰出宫,让他赴外就任藩王!

而不是默许李泰的夺嫡行人,放纵李泰留在宫内,并且冷淡太子李承乾!

或者,陛下认为太子李承乾不行,就该在李泰未产生夺嫡之年前,在太子和魏王两人恩怨未有如此之深时,早早废除太子储君之位。

现在争斗愈演愈烈,兄弟相残,转眼之间啊。

“母后,我们不说这些。”

“前些时日儿臣做梦,梦中见一条幼龙,盘踞于床榻之上,幼龙赐儿臣良药,可医治百病。”

“儿臣醒来后,就发现了这灵药,同时儿臣的腿也好了。”

李承乾起身道。

为了证明自己的腿已经好了,李承乾起身,像个孩子般蹦蹦跳跳。

不,不是像个孩子。

他在母后面前,就是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