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太子岂可拥有军权
“是这样啊...”
长孙皇后看着蹦蹦跳跳的李承乾,脸上浮现出笑容来。
承乾的腿,好了。
梦中见幼龙盘踞于榻前...
幼龙,指的就是承乾。
而第二天承乾的腿就好了,这说明是上天眷顾承乾啊,认为他有继承储君之位的祥兆。
“但愿我的病能好吧...”
长孙皇后选择相信李承乾,或许即使没有李承乾的这句话,也没有所谓的幼龙盘踞于床榻这种祥瑞之梦,她也愿意相信自己这个儿子。
源自于母亲的相信。
儿子,又怎么害娘呢?
不管有没有用,儿子给他的药,即使没用,也是有用的。
“若我的病能治愈,或许你和青雀就不会继续斗下去了。”
长孙皇后露出笑容来,李承乾看着有些心疼:“母后,服用下良药后,就休息吧。”
“很快,很快就会好的。”
母后相信他,他也相信陆师。
李承乾让宫女端来温水,他先尝了尝,确定温度适中,然后让长孙皇后服用下白色的小药片。
“按照陆师所说,服用下这药物,一至两周将会见效。”
“后世的一到两周,也就是七至十四天。”
“可惜,即使是后世也无法彻底根治气疾这种恶病,但却能大大减轻母后所受的痛苦,让母后不会因为此病而逝...”
李承乾已经很满足了。
母后因气疾所受的痛苦,日夜狂咳不止,身为儿子的岂能不痛如刀绞?
会好的,慢慢会好的。
长孙皇后服用下药物后,很快就睡觉了,重病在床的人,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睡梦中度过的,若非李承乾来了,或许长孙皇后此时早已经进入梦乡。
李承乾轻轻地为长孙皇后盖上被子,转身离去。
刚出立政殿,李承乾将眼泪擦拭干净,眼神渐渐冷了几分。
“这件事情,不能让其他人知晓。”
“每日必须我亲自来为母后服药。”
他深知,若是这件事情让父皇或魏王李泰知晓,将会产生麻烦。
一,药的来历他无法解释。
二,这是后世的药,御医恐怕检测不出来药物的成分和功效。
三,魏王若趁此陷害,那么这期间他很有可能无法每天让母后服药,三个月后母后就真的离开人世了。
保险起见,需谨慎小心,绝对不能出任何过错。
“夜里父皇召我独自一见。”
“或是为我,府兵制度改革手策,是何人提出。”
“借此机会,可以和父皇提出侯君集将军驻军吐谷浑之事,另外提拔提拔李安任、李安静等手下。”
.......
深夜。
唐太宗李世民或许为人子、为人父,差强人意。
但为政,却一丝不苟,认真到了极致。
常常处理到政务到深夜。
椒房殿,偏殿。
太子李承乾拜见李世民,李世民让其在旁坐下,良久后。
唐太宗李世民揉了揉眼睛,放下手中奏册,看向李承乾道:
“承乾啊,今日朝会上的府兵制度改定三策,想来并非是你独自完成的吧,是朝中哪位大臣从旁帮衬?”
“这等良才,为朕解决了大难题,理应赏赐。”
李承乾就等着这句话呢。
父皇的意思很明显,想知道自己背后的人是谁。
他背后的人,可‘多’着呢!
“启禀父皇,初策主要有太子宫庶子李安仁、李安静帮助。”
“另外,还有裴宣机、虞昶、王福祚、薛元超...”
李承乾一口气说了很多。
唐太宗李世民脸色顿了顿。
太子这是在和他开玩笑不成?
这些人,或多或少他都耳闻过。
裴宣机,其父裴世矩。
裴世矩为李纲故交,历任北齐朝北平王兵事、隋明帝朝任吏部尚书,隋炀帝朝任尚书左丞、武德朝任太子詹事,贞观朝任民部尚书,贞观元年去世。
虞昶,其父虞世南。
虞世南如今任著作郎,其兄虞世基,李纲故交,曾任隋朝重要官职,大业十四年,虞世基被宇文化及诛杀。
王福祚,其伯父王绩。
王绩,李纲门生,隋朝秘书省正字,如今拖疾在家。
薛元超,其祖薛道衡。
薛道衡,李纲故交,隋朝时期任淮南道行台尚书吏部郎,后被隋炀帝处死。
裴世矩之子裴宣机、虞世南之子虞昶、王绩之侄王福祚、薛道衡之孙薛元超...
李纲的两个孙儿,李安仁,李安静...
李承乾所列举的这些人,确实出身都很显贵,但目前在贞观朝或多或少担任的官职都不高,大部分因为他们的才学不行。
就他们,能提出困扰他多年的府兵制度改革方案?
大唐,何时如此人才济济了?
而且,这也太凑巧了吧,别人苦思多年,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而偏偏是李纲的门生故吏子孙,有如此才学,凑在一起就解决这件事情了?
唐太宗并非愚蠢之辈,在位多年,其闻诸事,皆可洞若观火,他看了李承乾一眼。
自从那一日,李承乾于朝会上举荐李纲的两个孙儿担任太子宫庶子后。
他知道,许多李纲从前的门生故吏子孙,都选择加入太子府,担任李承乾府内幕僚。
对此,他并没有选择干预,他知道自己偏袒李泰,但也不能太明显了,允许魏王李泰大肆招揽幕僚,却不允许太子。
看来李承乾举荐李纲的两个孙儿,确实有很大效果,招揽了不少人才。
但如果说,这些家伙能提出朝会上李承乾所说的那三条建议,他是万万不信的。
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都无法做到,就凭借这些家伙?
太子,在骗他。
太子不想说出其背后的大才到底是谁,反而在利用这个机会,提升太子府内众幕僚的地位、权利。
自己这个儿子,有些聪明啊。
对于人才,唐太宗李世民的忍耐度一向是很强的,良久后,唐太宗李世民没有选择继续问下去。
也没有选择逼问。
一是他在乎太子背后的人才,二是李承乾所提出的三条建议让他心情大好,所以今日李承乾骗他,他并不想怪罪李承乾。
“好,这些人,朕皆一一封赏!”
唐太宗李世民淡声道,没想到他这个老子,被儿子算计到了。
正常情况下,他是绝对不会封赏这些人的,此举无疑是加强太子府的力量,让其与魏王府的争斗愈演愈烈。
但,是他先问的太子,是何人为太子提出的改革方案。
他先问了,李承乾也说了是哪些人了。
于国有功,岂能不赏?
“儿臣谢父皇恩赏。”
“另外,儿臣还有一事,想请父皇恩许。”
李承乾准备提出吐谷浑之事。
“讲。”唐太宗李世民道。
“如今,侯君集将军征讨吐谷浑,已经平定吐谷浑内部叛乱,诺曷钵已经顺利继承可汗之位。”
“但吐谷浑部周围的吐蕃王国,近年来国力越发强盛,吐谷浑部新任可汗诺曷钵臣服于我大唐,对于吐蕃这个尚未臣服大唐的王国来说,无疑是不利的。”
“儿臣听闻,吐蕃国王松赞干布素有雄才大志,若其继续发展吐蕃国力,未来或许会对大唐有威胁!”
“儿臣的意思是,让侯君集将军领兵驻守于吐谷浑,攻伐吐蕃王国,使吐蕃王国臣服!”
李承乾刚刚说完。
唐太宗李世民立刻冷哼一声,看向李承乾。
有些过了。
太子现在,已经想拉拢有军权的将军了么?
将军领兵驻守小国,借助大唐之威,在这些小国中驻军将军相当于当地的土皇帝了,侯君集能不高兴?
除此之外,侯君集若攻打吐蕃,必然胜利,又能获得大功,侯君集能不获得赏赐?
又当了一段时间土皇帝,享受颇多,回朝又能获得功劳,等到侯君集知道这一切是太子的建议后,他岂能不心向于太子?
他了解侯君集这个人,若是他真的听从太子的建议,那么未来,侯君集必然会和太子绑到一起。
如今大唐,侯君集的军权仅次于李靖、李世勣等人了。
太子和拥有军权的将军绑在一起,会发生什么?
这还了得!
当年他只有八百人,就能反了高祖皇帝!
李承乾拥有侯君集的数万人,何等概念?
更何况,一个吐蕃国罢了,为何要理会?
难道巍巍大唐,惧怕一个边疆小国不成?
“吐蕃弱夷,何足挂齿!”
“朕!给吐蕃国王时间发展国力,让其追赶大唐,直至遥望不见!终其吐蕃全国之力,也无法与大唐抗衡!”
“况且,吐蕃国王也未必有这个胆子,挑衅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