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万石卫直周张传1.万石君石奋
在西汉历史上有一个显赫的家族~石奋家族,既无才能也无背景,更没有留下任何功勋伟业,却能从高祖刘邦到武帝刘彻,历经五朝而不倒,他们一家到底有怎样的秘诀呢?石奋家族起家靠的是恭谨,走向辉煌同样靠的是恭谨,恭谨已经深入石奋一家的骨髓,甚至已然到了偏执变态的地步,但你不得不承认,这种变态偏执的恭谨,却是在封建官场中屹立不倒的利器。
石奋的父亲是赵国人,赵国灭亡后,把家迁至河内郡温县。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途经河内郡,当时石奋年仅15岁,加入了汉军,担任一名小吏,侍候刘邦。刘邦很喜欢石奋的恭敬,做事情勤快又懂事,就问他家里还有什么人。石奋回答说:“我家里贫穷,上有母亲,不幸双目失明,还有一个姐姐,擅长鼓瑟。”刘邦又问他:“你愿意跟随我吗?”石奋当然巴不得,刘邦于是把石奋的姐姐纳为美人,让石奋做贴身近侍中涓,负责传递文书,将石奋的家迁往长安。
刘邦去世之后,在惠帝和吕后朝,石奋一家的事迹没有记载。到了汉文帝时期,石奋已经靠着平日侍奉主子积累的功劳被封为太中大夫。石奋没有文采学问,但为人恭敬、谨慎无人能比。太子太傅张相如被免职,大家都举荐石奋,于是石奋当上了太子太傅,即景帝的老师。汉景帝即位,石奋升任九卿,但景帝觉得石奋过于拘谨,便把他派去做诸侯国相。
石奋有四个儿子,长子石建,次子石甲、石乙,小儿子石庆,在当时都以行为恭谨、笃行孝道而闻名,官职都是二千石。景帝说:“石奋与他的四个儿子都是二千石官员,作为臣子能得到的尊贵,竟然都集中在他一家身上。”于是称呼石奋为万石君。
而已经全家身居高位的石奋,一如既往地保持恭谨之心,甚至有时到了偏执变态的地步。景帝晚年,石奋以大夫的身份退休回家养老,每年定期回来参加朝会。每次回来,经过皇宫的门楼,石奋一定会下车快步走。看到皇上乘坐的马车,一定会俯身按着车前的横木表示恭敬。皇上偶尔赐予石奋食物,每次他都跪下叩拜,而后伏地上小心翼翼地吃,好像皇上就在眼前一样。
石奋的子孙担任小官的,回家看望他,石奋一定会穿上朝服来接见,不肯直呼姓名,而是以官职称呼。子孙中如果有人犯了过错,他不会责斥他们,而是坐到侧旁的座位上,对着餐桌不肯吃饭。这样其他的子孙们就纷纷责备那个犯错误的人,再通过族中长辈求情,犯错误的人裸露上身表示认错,并表示坚决改正,石奋才转怒为喜。已成年的子孙在身边时,即使是闲居在家,他也一定要穿戴整齐,显示出严肃整齐的样子。一家人彬彬有礼,仆人也是恭恭敬敬,做事情讲究谦恭礼让。家里有丧事,石奋一定会哭得悲痛欲绝。子孙遵循他的教导,也和他一样。石奋家族以孝行,谨慎在诸侯国、郡县享有盛名,就连齐、鲁等地笃行礼教的儒生也自愧不如。
武帝建元二年,郎中令王臧因为推崇儒学获罪,窦太后认为儒生文饰浮夸而不够朴实,不如石奋一家不夸夸其谈而能身体力行,就让石奋的长子石建担任郎中令,小儿子石庆担任内史。
石奋身体好,他的儿子石建老到头发花白的时候,石奋却还非常健康,一点病都没有。石建担任郎中令,五天休假一次。每次回来拜见父亲,总是先进入仆人的小屋,私下向仆人询问父亲情况,去门外水沟亲自洗涤父亲的内裤,再交给仆人,不敢让父亲知道,此事已经习以为常。石建在皇帝面前奏事,有需要讲的话,总是要避开众人,才肯畅所欲言。在朝堂上,从来不会随意发表意见。天子因此亲近石建,对石建格外礼遇。
石奋晚年迁居到陵里居住。有一次,担任内史的石庆喝醉酒回家,进入里门忘记下车,石奋知道的了不肯吃饭。石庆恐惧,坦露上身去请罪,石奋就是不原谅他。全族的人和哥哥石建也坦露上身替他请罪,石奋才责备说:“内使是尊贵的人,进入里门时,里中的父老都急忙回避他,而内史坐在车中扬扬得意,不知约束自己,太不应该了。”从此以后,石庆和众子弟进入里门,都下车快步走回家,不敢麻烦别人。
石奋在武帝元朔五年去世,终年96岁。长子石建哭得天昏地暗,要扶着拐杖走路。一年后,石建也去世了。石奋的子孙都很孝顺,其中石建最为孝顺,其孝行超过了石奋。
做一件事不难,难的是坚持。而石奋的一生都把恭谨做到了极致,真是难能可贵。虽然他在政治上没有什么成就,但他在治家方面的智慧,堪称汉代顶级的家风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