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方法技术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四、宋金元时期

北宋时期大量的文人进入医学养生领域,提高了医学人员的文化素质,由于理学兴起,其思想方法大量地渗透到中医养生思想中。这个时期道教推崇内丹,并与气功结合。到了金元时期,政府对道教的支持政策加快了道教的流传,使得道教的教义和思想方法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中医思想和道教思想相结合为中医养生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和理论基础。佛教虽然在这个时期开始衰落,但是佛教的思想已经融入到了儒教的思想之中,中医养生方法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饮食养生方面,宋代符度仁的《修真秘录》书分《食宜》《月宜》两篇,主要记载思仙与真人关于四季及十二月适宜食物的讨论问答,以及肉、果、谷、菜诸类食物的宜忌等。《寿亲养老新书·卷一》中说:“当春之时,其饮食之味宜减酸增甘,以养脾气”“当夏之时,其饮食之味宜减苦增辛,以养肺气”“当秋之时,其饮食之味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当冬之时,其饮食之味宜减咸而增苦,以养心气”。提出了四时养生的饮食原则。元代忽思慧的《饮膳正要》为我国现存比较完整的古代营养学专著,书中制定了一套饮食卫生法则。元代汪汝懋的《山居四要》第二卷为养生之要,汇集了前人食疗等方面经验,并对饮食宜忌、服药忌食、解饮食毒等内容作了论述。《苏沈良方》记载了日常生活、饮食起居的调理宜忌。《琐碎录》摄养中指出:“莫饮卯时酒,莫餐申时食,避风如避箭,避色如避贼”“莫吃空心茶,少餐申后饭”。其中的饮食时间和注意事项值得后人学习借鉴。《本心斋疏食谱》中记述20味食材的用处和功效。《山家清供》中记载了104种食物的选材和烹饪方法,其中多以素食为主,少用荤菜。朱丹溪在《格致余论·茹淡论》中同样强调戒除荤腥油腻,主张素食。

宋代张君房《云笈七签》中记载了导引、气功、按摩等养生方法技术。宋代蒲虔贯在《保生要录》的论肢体门中,专门介绍了导引锻炼的方法。元代汪汝懋在《山居四要》一书中阐述的“四要”就是摄生、养生、卫生、治生之要。第一卷为摄生之要,讲述了适当运动,适当饮食以维持健康的方法。金代刘完素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原道论》中说:“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导引按跷,所以调气也;平气定息,握固凝想,神宫内视,五脏昭彻,所以守其气也;法则天地,顺理阴阳,交媾坎离,济用水火,所以交其气也。”指出了这种导引运动的养生之法可起到贯通阴阳、调畅气血、灌溉五脏和强壮身体的功效。

元代朱丹溪在《色欲箴》中强调节欲保精以息相火妄动来养生。《泰定养生主论》中指出,养生须自婚合、孕育、婴幼、童年开始,且以养心为要务。元代李鹏飞《三元延寿参赞书五卷》在“天元之寿”中较系统地论述了性生活原则、方法和禁忌等。

南宋周守忠的《养生月览》集前人时令养生说,按月编排介绍各种生活宜忌。内容包括服食、饮酒、制粥、汤浴、房事、疗疾等。《摄生消息论》一书介绍了四季养生方法技术,内容包括起居饮食、药物针灸、自我按摩等。宋代姚称的《摄生月令》根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四季不同的养生之道,提出按月令的养生方法。《养生月录》按照季节论述四时养生服药的总原则及代表方药。《保生要录》介绍了四时卧起、寒温调摄、居处药食等调摄保生之术。

北宋文学家苏轼指出要达到养生的目的,必须少一些思虑和欲望,他在《思堂记》中说:“孺子近道,少思寡欲……思甚于欲……思虑之贼人也,微而无间。”《延寿第一绅言》强调延寿之道重在修心养性、淡名利、节情欲。宋代蒲虔贯所著《保生要录》一书记录了许多固养神气、调摄保生之术。《养生类纂》中强调保精、调气、养神是养生的根本。北宋赵佶的《圣济经》从道家理论讲述五脏养生方法技术和人体十二经脉的循行流注,精气神的相互关系和重要性。金代医学家李东垣认为促成人之早夭的根本原因在于元气耗损,而“凡愤怒、悲思、恐惧,皆伤元气”,说明情志养生方法与人之健康密切相关,故须积极调摄,静心寡欲,不妄作劳,保护脾胃,以养元气。

北宋王怀隐、王祐的《太平圣惠方》中记载了许多养生方法,尤其注意药物与食物相结合的方法,并记载了23种药酒的药效。《御药院方》的补虚损门中记载有100余种补益的方药,并详述了每首方剂的组成、功效和食用禁忌。

宋代窦材《扁鹊心书》指出灸关元穴能够延年益寿,并把针灸作为养生的首要方法。《针灸资生经》记载灸神阙和气海能够起到养生延年益寿的作用。宋代张杲在《医说》中谈到“若要安,三里莫要干”,表明反复重灸足三里,可以起到养生作用。《寿亲养老新书》中提到按摩涌泉穴能够使人面色红润,身轻体健。针灸学在宋元时期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闻名海内外的“针灸铜人”;也出现了子午流注针法,主张依据不同时间,选择不同穴位,达到养生的目的。元代滑伯仁的《十四经发挥》注重将经脉与腧穴结合阐述,着重发挥任、督二脉蕴义,有助于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