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是产品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集成
到现在为止,我们从采购、运营和物流的角度阐述了供应链管理。这主要是按照增值的过程,把供应链切分成不同职能。这里我们想换个角度,从贯穿供应链的产品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角度切分供应链,帮助大家对供应链有更深入的理解。
最简单的供应链是一层关系,有一个客户和一个供应商;更常见的是多重客户、多重供应商。产品流是从供应商的供应商流向客户的客户,资金流是从客户的客户流向供应商的供应商,而信息流则双向流动,支配产品流与资金流(见图1-3)。供应链管理就是对产品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集成管理,给客户更具价值的产品、服务和信息,同时最小化供应链的成本。
图1-3 供应链管理是三流集成
顾名思义,产品流是产品的物理流动,涉及采购、生产、仓储、运输等。它的管理重点是以最经济、有效的方式采购、制造、储存和运输产品。例如在设计供应链网络时,在哪里选择供应商,在哪里设置一级配送中心、二级配送中心,在哪里开店,都得考虑生产、仓储、运输、销售等整个产品流的成本。
从概念上讲,物流是产品流的重要部分,但又不是产品流的全部。物流说到底是把产品从A点搬到B点(或许有点过于简化),本身并不对产品增值。例如一台计算机,不管在北美还是中国,它总是一台计算机,不会因为从中国搬到美国就性能更优。这也是为什么丰田生产系统力求零库存,把二次搬运这样不增值的活动减到最少。产品流还包括增值的生产过程,例如在生产企业内,设备布局、工艺流程等都属于产品流的范畴。
反过来讲,产品流也不是物流的全部。物流包括产品的流动、存储,也包括伴随而来的信息流等。这两个概念用英语来表达就很清楚,产品流是material f low或product f low,直译过来,就是物料或产品的流;而物流对应的英语是logistics,传统上被译作“后勤”(“物流”一词据说来自日语)。产品流和物流在字面上容易混淆,但产品流与后勤则很清楚地表明不是一回事,你就知道这产品流和物流不能等同使用。
产品流是供应链的根本。我们一提起供应链,联想到的就是产品的具体流动。产品流涉及固定资产的投入,有相当的刚性。比如工厂建在哪里,仓库建在哪里,用什么运输工具,一旦决定,要改变的话成本很高(见图1-4)。自制或外购、全球寻源、网络优化对企业来说都是重大决策,因为它们在决定产品流的结构,显著影响产品的成本。
图1-4 产品流具有刚性,一旦形成,改变的成本很高
信息流是供应链的神经,支配着产品流和资金流。比如,你要寄一个包裹,包裹的流动形成产品流,填写的表格则形成信息流。一段时间后,快递公司告诉你,你寄的包裹丢了,其实包裹本身是丢不了的,它总是在地球的某个角落;丢掉的是表格,或者说表格与包裹分离,产品流与信息流不匹配。
对于一个多重的复杂供应链来说,信息的有效流动非常重要,且往往比产品流更难管理。比如,有经验的人都知道,产品进出口过程中的问题,八成都跟单据有关,要么是单据丢失,要么是单据与实际货量不符,要么是单据格式不符合海关要求等。货卡在海关了,看上去是产品不流动了,其实是信息流中断了。
在质量管理中,大多质量问题都不是单纯的制造问题,而是信息问题。比如货量不准、货号出错、标签出错、质量检验证书没附上等,都是信息流而不是产品流的问题。而在信息不对称、组织博弈下,需求变动沿供应链传递时层层放大,造成短缺与过剩交替,以及相应的库存与产能问题(牛鞭效应),历来都是供应链管理的老大难,我们在后文会详述(第124~135页)。
对于供应链管理者来说,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在跟信息流打交道,职位越高,工作对象就越是来自信息流。信息流来自信息的流动,而信息则来自数据。如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并从中提炼出合适的信息,是管理者的一项重要任务。企业大了,没有人知道真相;真相在数据里,分析数据、获取信息才可能综合掌控供应链。
产品流的最大挑战不是产品流本身,比如生产、运输或仓储,而是供应链的透明度,即在供应链上,产品具体在哪个环节,有多少,什么时候到等。说白了,还是个信息流问题。这个问题看上去简单,却是困扰企业多年的老问题。不管是条形码、RFID(射频识别技术)、这几年火热的工业4.0,还是供应链的控制塔,一大卖点就是增加供应链的透明度,通过改善信息流来提高产品流和供应链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