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幸福感是我们生命的解药
我们需要生命意志来支撑我们活下去,并繁衍生息。自然赋予我们强烈的求生本能和面对死亡时的恐惧。但仅仅是对死亡的恐惧恐怕并不足以支撑我们活下去。这种恐惧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我们还想活着,而已经厌倦了生命的人不会惧怕死亡。支撑我们活着的是美好的感觉,更确切地说,是幸福感。正是这些美好的感觉赋予我们生命价值。当它们长时间没有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或者更糟糕的情况,当我们什么也感觉不到的时候,我们自然不会对生命有任何留恋。严重的抑郁症患者便感受不到任何情绪,他们被完完全全的真空和随之而来的深深的无意义感所裹挟,最终触发自杀的心理甚至自杀的行为。
我们的心理建构中最重要的元素就是感知,并且人类想要积极地感知。我们追寻着幸福就像追寻着万能的解药,幸福感是我们活下去的动力。能够替代幸福来支撑我们活下去的另一种感觉是希望。当我们的处境谈不上幸福时,希望也能够驱使我们为了改善这种处境而活着。但是抑郁症患者并不心存生活会变得更美好的希望。这也是抑郁让人无法抗拒地对生活感到厌倦的另一个原因。
即使是让人不那么舒服的情感,也能时刻提醒我们生命的可贵。恐惧驱使着我们去保护自己的身体和心灵,使之免于受到伤害。悲伤则让我们认识到,我们失去了一些生命中重要的东西。呕吐让我们免于中毒。羞耻提醒着我们遵守社会规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融入社会并生活在其中。当我们伤害到自己或他人的时候,我们会感到自责。虚荣心驱使着我们去追求,嫉妒心也会让我们在一些重要的关系中变得更加坚定。没有感觉,我们便失去了做任何事情的动机,也就是存活于世的动机。因此,抑郁症患者不仅仅是被“空心”和无意义感所困扰,同时也深陷在这种动机缺失的处境中。在严重的情况下,他们会不止一次地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因此,心理治疗医生总是会在治疗的第一个阶段尝试使患者的情绪波动,以此来增强他们活着的动力,否则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如果我们这么渴望良好的感觉,那么直接追求幸福无疑是最有效的方式。我是指用以下的方式来追求:我们通常从外界寻求幸福感,比如幸福的恋爱关系、事业的成功、财富的积累以及用金钱买到的漂亮的商品。而外界的麻烦同样会让我们心情低落,比如糟糕的天气、堵车、工作的压力以及发牢骚的伴侣。当我们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时,坏情绪往往就会随之而来。但是当我们能够淡然处之并对现状感到满意,以此影响我们的大脑时,我们的生活中就不会再有这么多的问题。
心理学家和作家延斯·科森(Jens Corssen)将此称为“高雅的心境”。我们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只不过是个人的选择而已。如果我决定开车,那我就必须忍受堵车的问题。堵车的时候我们应当告诉自己:我选择了开车。开车是我的意愿。那么堵车也是我意愿的一部分。同样,我选择了我的伴侣。她/他情绪一直不好。那么这个情绪不好的伴侣也是我的选择。“科森准则”简单而又闪烁着天才的智慧。它让我们完全接纳自己在生活中所做的决定或者再做一个新的决定。基本思想在于:人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情感并且不再被外界的环境左右,比如刚才所说的堵车或者发牢骚的伴侣。“情绪中心型应对”(Emotions-Coping)而非“环境中心型应对”(Situations-Coping)。此处的“应对”(Coping)一词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表示人们采取一定的认知和行为方式来处理当下所发生的情况。
按语:以接受现实的方式进行期望管理
任何人都应该以接受现实本来的样子为目标,这样就能去除心中的一些执念。执念可以被理解为,对能带来欢乐的人、物或者境遇的强烈渴求,比如对物质、名誉、地位的追求以及对他人的指望。我的执念越少,我便越能安宁与平和地接受自己的生活以及死亡,因为我对自己也没有执念。我的执念越少,我的期望也就越少,我的贪欲也就越少。总的来说,成功的人总是在进行一种有效的期望管理,这样他们就不会被情绪变动所左右,从而达到一种极为安宁的状态。
当我们所追求的东西在外界出现或者发生时,积极的情绪就会随之出现。当我们得到的比我们的预期还要多时,我们就会感到幸福。当外界发生的事情偏离了我们的意愿或者预期时,我们就会感到沮丧。这个简单的预期平衡在心理学中被称为一致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