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慕课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和维护

元朝的朱震亨在《丹溪心法》中提道:“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即与其在有病之后才救治,不如在无病之前先养生。了解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有利于大学生维护心理健康、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成长案例

渠同学来自一个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同宿舍的王同学来自农村。王同学有些自卑,喜欢独来独往。渠同学从入学起就对王同学特别关照,做事带着他,俨然把自己当作王同学的保护人。而这份热情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二人之间很快就出现了矛盾。王同学认为渠同学看不起自己,甚至有意欺负自己,而渠同学认为王同学不知好歹,自己“好心被当了驴肝肺”,于是两人的矛盾逐渐激烈。渠同学坚决要把王同学从宿舍中赶走,或者自己调换宿舍。这时,辅导员建议两人到心理发展中心进行咨询,经过心理老师的的专业指导和辅导员的开解,渠同学认识到自己的一些做法太过一厢情愿;王同学也了解了渠同学的好意,明白了自身潜在的自卑思维,双方矛盾得以化解。

夯实基础

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复杂且动态发展的,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也是复杂多样的,既有个体自身的心理特质的影响,也有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归纳起来主要有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

1 生理因素

一般来说,人的心理活动是不能遗传的,但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会受到个人遗传因素的制约。人的体形、气质、神经结构、能力与性格等明显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统计调查和临床观察都表明,在精神疾病患者的家族中,其他成员患有精神疾病或产生某些异常的心理行为表现的概率显著高于无家族精神病症史的人。其次,脑外伤、中毒或病毒感染等都可能造成脑损伤,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器质性心理障碍或精神失常。比如,脑额叶受损伤可能造成患者人格改变、智能降低、行为退化等;酒精中毒、煤气中毒、某些药物中毒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使患者出现心理障碍。此外,严重的躯体疾病或生理机能障碍也可能成为心理障碍的一个原因。比如,甲状腺机能低下者可能会出现感觉迟钝、思维迟滞、情绪低落等心理异常表现。

课堂活动
休闲广场

活动目的

学会合理安排休闲时间,选择健康的休闲方式。

活动步骤

(1)广场构建:每名学生一张A4纸,请选择上一周的任意一天,在纸上列出自己当天用于休息、学习、运动、娱乐、交友、购物等活动的时间,可以用文字标注,也可以绘图示意,耗时长的可以标注得大一点。

(2)组内分享:在学习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时间分配,看看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成员之间进行交流,指出大家的相似之处、不同之处,分享自己对感觉不合理的地方的思考并提供解决办法。

(3)班级分享: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分享本组的讨论情况,并发表最后的观点,即对于健康休闲方式的选择及时间分配,然后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和交流。

(4)教师点评。

活动分析

大学生通过自我剖析和相互交流,明确并接受健康的休闲方式,教师点评起到进一步引导和强化的作用。休闲方式可以因人而异,但休闲方式应有利于健康。

2 心理因素

影响心理健康的心理因素很多,其中影响较大的因素有人格特点、情绪和认知、心理冲突等。

(1)人格特点

独特的人格特点对心理健康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常常成为导致某种心理障碍的内在因素。

(2)情绪和认知

《新唐书·陆象先传》有云:“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一般来讲,稳定而积极的正面情绪,使人心情愉快、安定、精力充沛、身体舒适;波动而消极的负面情绪,往往使人心情压抑、焦虑、精力涣散、身体衰弱。认知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表现在人的信念或思维方式上。不合理的信念或错误的思维方式,可能导致人们作出错误的决定和行为,出现不良的情绪反应。

(3)心理冲突

心理冲突是人们面对难以抉择的问题而产生的矛盾的心理状态。心理冲突会带来心理压力,这种冲突如果长期得不到缓解,便会使人们产生紧张和焦虑的情绪,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心理疾病。

3 环境因素

《论语》中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和《孔子家语·六本》中的“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都描述了外界环境对人的影响。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

(1)家庭因素

早期教育和家庭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大学生与父母的关系、父母的教养态度、父母本身的心理行为、家庭氛围等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2)学校因素

很多刚入学的大学生,尤其是来自偏远地区农村的大学生,由于其生活和学习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在适应新环境时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3)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关系等因素,这些因素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其中社会生活中种种不健康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会严重地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大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问题调适,维护心理健康,有利于正确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成功和荣誉、困难和挫折,有利于大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1 个体心理调适方法

个体在遭受挫折、压力时,进行心理调适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自我保护法

这是个体维护心理平衡的一种自发性行为,即通过压抑、补偿、文饰和升华等手段改变对心理紧张的主观感受,掩饰不能接受的内在冲动或虚化现实环境的危险,以减少痛苦或对痛苦的意识,达到心理平衡的行为反应。

(2)直接控制法

这是个体遭遇挫折、冲突和内心感受到压力时,通过直接控制生理、心理状态来缓和冲击的方法。在现实生活中,可以用刺激性饮料来缓和与化解精神紧张,当然,更有效的方法是通过运动(如跑步、跳韵律健身操、打球等)以及听音乐等转移注意力,缓解心理紧张。

此外,还有肌肉放松法和善用资源法两种方法可以帮助个体减轻焦虑并改善心态。

知识链接
“三三三”自我放松术
1 学会做三件事

(1)学会过好今天:也许昨天的事情让人很烦,明天的事情又那么不确定,但最重要的是做好今天的事情。如果每一个“今天”都能过得好,那么一辈子就都能过得好了。

(2)学会计算:学会计算自己的幸福,计算自己做对的事情。“计算幸福”会使自己发现幸福越来越多,“计算做对的事情”会使自己对自己更有信心。

(3)学会放弃:人世间总是有“舍”才有“得”,而患得患失、“一点都不肯舍”或“样样都想得到”必将事与愿违。

2 学会说三句话

(1)“算了!”:对于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最好的办法就是接受它。

(2)“沉着!”: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哪怕是天大的事情,也要告诫自己“沉着”,积极乐观的态度是解决问题和战胜困难的第一步。

(3)“会过去的!”:乌云挡不住太阳,阳光总在风雨后。别烦恼,别忧愁,事情再糟糕也会过去的。

3 学会保持“三乐”

(1)助人为乐: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会感到幸福、快乐。

(2)知足常乐:看到别人取得成功,能够由衷地祝福,做到知足者常乐。

(3)自得其乐:当身处逆境时,要学会自得其乐。

2 心理健康维护方法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从根本上讲,大学生要依靠自己维护心理健康,要学习掌握相关心理健康知识。大学生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一般分“自助”和“求助”两类,具体措施如下。

(1)增强心理健康意识

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是现实需求。当前,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培养心理健康意识可以为未来发展、成为国家所需人才储备强大的心理能量。大学生注重心理健康可以增强其心理保健意识,端正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看法,使其主动寻求帮助,缓解负面情绪,有效地防止因心理问题加重而导致的心理危害的发生,还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

(2)学好心理健康课

心理健康课目前是大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它传授心理健康知识,训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维护能力,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心理健康课为大学生打开了一个自由成长和发展的空间,解放大学生的思想,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开发大学生人生发展潜能。大学生可以通过心理健康课学习一些心理调适的知识和方法,以成熟的应对方式面对问题,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3)参与心理健康实践活动

大学生积极参与与心理健康有关的社团活动、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活动、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等心理健康实践活动,有利于其将所学知识迁移至现实生活,在实践中感悟和体验心理健康知识和维护技能,积极对心理问题进行调适,增强心理素质;有利于朋辈互动,提升大学生参与心理健康的覆盖面,营造和谐的学习与生活氛围;有利于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增强心理健康的信心。

(4)构建社会支持系统

大学生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系统包括:①家人或亲属。当面临压力和挫折时,来自家庭的支持和理解能够减轻大学生的压力,缓解大学生的焦虑,帮助大学生重塑信心、面向未来。②同学、朋友。同学、朋友就在大学生的身边,和大学生一起学习、活动,朝夕相处,能够相互分享喜悦,分担忧愁。③辅导员、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大学生遇到问题或挫折时向老师求助,不但能得到他们的热情帮助,而且他们给出的建议也会很有价值。

(5)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

大学生遇到心理健康问题,可以先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进行调适,如果效果不好,就应该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专业机构有两大类,一是学校心理咨询机构,主要是运用专业知识为大学生服务,包括倾听大学生的心声、缓解其心理压力、帮助大学生进行心理重构等;二是社会心理服务机构,主要是心理咨询机构和心理治疗机构,为大学生提供咨询和药物干预服务。

近年来,我国许多高校逐步建立了三级心理健康预防和维护网(也有高校在三级基础上演变出了更多级别的网络体系),为大学生提供维护心理健康的保障。

①班级网。由学校心理中心组织,在学生班级中培训一批心理骨干,如宿舍心理联络员、班级心理委员和心理社团的骨干成员。他们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及时发现同学的心理问题,掌握相关信息,协助老师开展相关工作。

②院系网。对院、系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的人员,如辅导员、班主任和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心理健康知识专题培训,培养他们解决一般心理问题的能力,使大学生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

③校级网。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为主,如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学生工作部等,培训专业人员,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测,开展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同时,接受那些有比较严重的心理困扰的学生的求助。

知识链接
什么是“亚健康”

亚健康是指生命个体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开始“走向”疾病,但尚未达到西医临床疾病的诊断标准,又称亚临床状态、次健康、病前状态等,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由苏联学者布赫曼提出。亚健康虽然在国际疾病中并未建立分类,但广泛存在于各类人群之中,对生活质量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亚健康已被医学界认为是与艾滋病并列的“21世纪人类健康的头号大敌”。

亚健康出现的原因主要包括心理、社会、环境、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和行为、人际关系等,各因素之间常互为因果、互相作用,共同影响健康。其中,工作不愉快、工作开展不顺利、工作能力不被认可、感到生活没意思、因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而长时间不开心、对生活现状不满意、人格缺陷和性格怪癖等心理原因是该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社会发展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日益淡漠,交往趋于表面化、形式化和物质化,所以人更容易情感受挫、感到孤独等,进而诱发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亚健康的表现错综复杂,但总体上是躯体、心理、人际交往等方面出现异常,常见症状有疲乏无力、精神不振、焦虑、烦躁、睡眠不佳、孤独等。心理方面比较典型的表现是焦虑和抑郁,出现情感方面的变化,如冷漠、无助、无望、孤独、空虚、轻率、婚外情、早恋等,还可能有精神萎靡不振、情绪急躁易怒、紧张、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精力下降等表现。个体出现亚健康状态应及时调适或就医,防止其向疾病方向转化。

素质提升
读懂健康中国规划 树立科学健康观念

心理健康是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的一种完好状态,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个人和家庭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增强心理健康意识,追求身心共同健康。人们在一生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所以应主动学习和了解心理健康知识,科学认识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之间的相互影响,保持积极健康的情绪,避免消极情绪损害身体健康。倡导养德养生理念,保持中和之道,提高心理复原力。在身体疾病的治疗中,要重视心理因素的作用。自我调适不能缓解时,可选择寻求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及时疏导负面情绪,预防心理行为问题。

(2)使用科学的方法缓解压力。保持乐观、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合理设定自己的目标。正确认识重大生活、工作变故等事件对人的心理造成的影响,学习基本的减压知识,学会科学有益的心理调适方法。学习并运用健康的减压方式,避免使用吸烟、饮酒、沉迷网络或游戏等不健康的减压方式。学会调整自己的状态,找出不良情绪背后的消极想法,根据客观现实进行调整,减少非理性的认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寻求人际支持,适当倾诉与求助。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

(3)重视睡眠健康。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工作、学习、娱乐、休息都要按作息规律进行,注意起居有常。了解睡眠不足和睡眠问题带来的不良心理影响,设法及时弥补睡眠不足的问题,出现睡眠问题时及时就医。要在专业的指导下用科学的方法改善睡眠,遵医嘱服用药物。

(4)培养科学运动的习惯。选择并培养适合自己的运动爱好,积极发挥运动对情绪的调节作用,在出现轻度情绪困扰时,可通过运动缓解负面情绪。

(5)正确认识抑郁、焦虑等常见的情绪问题。出现心情压抑、愉悦感缺乏、兴趣丧失,伴有精力下降、食欲下降、睡眠障碍、自我评价下降、对未来感到悲观失望等表现,甚至有自伤、自杀的念头或行为,并持续存在2周以上,可能患有抑郁障碍;突然或经常莫名其妙地感到紧张、害怕、恐惧,常伴有明显的心慌、出汗、头晕、口干、呼吸急促等躯体症状,严重时有濒死感、失控感,如频繁发生,可能患有焦虑障碍。一过性的或短期的抑郁、焦虑情绪,可通过自我调适或心理咨询予以缓解和消除,不用过分担心。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可以通过药物、心理干预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

(6)出现心理行为问题要及时求助。可以向医院的相关科室、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寻求专业帮助。要认识到求助于专业人员既不等于自己有病,更不等于病情严重,而是负责任、有能力的表现。

(7)精神疾病治疗要遵医嘱。诊断精神疾病,要去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专科门诊。确诊后应及时接受正规治疗,听从医生的建议选择住院治疗或门诊治疗,主动执行治疗方案,遵照医嘱全程、不间断、按时按量服药,在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不急于减药、停药。接受门诊治疗时需要按时复诊,及时、如实地向医生反馈治疗情况,听从医生指导。服用精神类药物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得自行服用。

(8)关怀和理解精神病人,减少歧视。学习了解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知道精神疾病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尊重精神病人,不歧视病人。要认识到精神疾病在得到有效治疗后,可以缓解和康复。要为精神病人及其家属、照护者提供支持性的环境,提高病人心理行为技能,使其获得自我价值感。

(9)关注家庭成员心理状况。家庭成员之间要平等沟通,尊重家庭成员的不同心理需求。当与家庭成员发生矛盾时,不要采用过激的言语或伤害行为,也不要冷漠回避,而是要积极沟通加以解决。及时疏导家庭成员的不良情绪,营造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关爱的家庭氛围和融洽的家庭关系。

延伸思考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充分体现了国家对维护人民健康的坚定决心,其中心理健康行动是“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上述材料,请思考新时代大学生在“健康中国行动”中的角色和作用。

学习导图
深度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要求“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近些年,国家围绕“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请深入思考新时代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以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