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故居—— 赫山房
赫山房坐落在袁花镇太平村(今新袁村)秤钩浜,为金庸的故居。嘉庆年间,金庸的高祖查人英在拆除老宅,抬高地基后,于原址上又重建宅院。因查人英号曰赫山,遂称新建宅院为赫山房,其名一直沿用至今。
赫山房之前的老宅始建于明天启年间,其后有过数次扩建、重建。至查人英建成赫山房后,其孙查文清(金庸的祖父)于涉“丹阳教案”除官返籍后又斥巨资重建了赫山房,终使其形成前后五进(第五进为楼房)附加西花园的一座大型庄园。
查文清重建后的赫山房,为七开间外加左右廊房(或称备弄),面宽约二十九米,进深自南面照壁至北面围墙外的水阁,长约一百三十米。整个赫山房占地(不含西花园)约5.5亩,总建筑面积(不含西花园内建筑及水阁)近三千平方米。
赫山房作为一座古宅,自建成以来历尽沧桑。因历代赫山房主人未曾留下相关的物业信息,故在几度兴废后,今人对早年赫山房状况之了解,则几成空白矣。兹经多处访寻,终获点滴信息,于此即供读者一阅,同时也可作为乡邦资料,聊备一格,见图4、5。
一、赫山房坐北朝南,进门的厅堂上方悬“恩纶永祚”一匾,为乾隆廿五年(1760年)探花王文治所书;入前厅,则见高悬的“澹远堂”一匾,为康熙御笔,此厅堂正面不设座,亦无书画,而悬古琴两床、剑两柄;两边各列编钟、编磬六架;过中厅、后厅,至第五进,其正屋有“退思轩”一匾,为内阁学士翁方纲书,东屋书房的“晚香吟馆”匾,则由查文清的同年曾熙所书。
二、赫山房三个主厅(前厅、中厅、后厅)均可移除厅内之屏门,然后在三厅之间的庭院上空用篷布遮盖,即能将三厅合而为一。查文清七十岁时,家人为贺其七十寿诞,曾将三厅打通连成一片。当时,在此摆了百桌筵席招待四方来宾,其空前之盛况,一时传为美谈。时查良铿(金庸的哥哥)四岁,隐隐约约记得当年之情景,及长,记此事于日记中。其曰:那天其实摆了八十二桌,号称百桌。故赫山房三厅又合称“百桌厅”。
三、查文清的卧室在第五进的东屋,楼上楼下共六间房,楼上作卧室,楼下作客厅与书房用。其卧室前的庭院里种了一棵木香棚,每年夏初花开时,满院飘香。此树十分神奇,据查良铿于1986年6月写给其弟查良镛的信中说:“厅后院子里,靠书房那边有棵木香棚,荫半亩,传说是明季之物,赫山公建基时栽的。据说关系我家枯荣,报应不爽。传说文字之狱前后十年无花,濒于死亡。焚当(铺)毁家(那次),前一年及当年无花,是我亲闻的。当时我四岁(笔误,实为七足岁),无论家人外人,传述历久不衰,故我尚能记忆。”
四、查文清重建赫山房后,至1922年,文清公(包括其弟文荣公之后)已有孙辈男女二十四人之多,时公之侧室查黄氏(金庸的祖母)嫌赫山房的厨房及用餐处太拥挤,遂拿出私房钱四百银圆,在第五进正屋与沿河水阁之间的竹园地上加盖了一棣五开间的餐厅、厨房与两开间的柴房,还将沿河的水阁重新整修。过后,家人将这些新建的与整修的房子统称为“新屋里”。
五、赫山房的西花园也有三处建筑物。靠赫山房宅院西面有五楼五底的藏书楼一座,楼上五间为藏书处,楼下五间为阅览室。当年金庸的姑妈查引璋(字玉珩)在此成立了一个诗社,还不定期地举办活动。藏书楼的门额上方悬有一匾,曰“来青阁”,此匾由查引璋所书(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福州路开了一家很有名的旧书铺,也叫来青阁,当时鲁迅经常出入其间)。查文清故世后,可刊印《海昌查氏诗钞》的雕版,就一直堆放在来青阁楼下。在藏书楼的西面建有四照厅,所谓四照厅,就是房屋的四面都是落地玻璃长窗,其厅内陈列了书画与博古。后四照厅拆除四面的落地长窗,装上了美人靠,将厅改成亭子了。在四照厅的西面,原是一个金鱼池,环池皆太湖石,后有小孩落水,遂改作花坪。鱼池之南,建有见山楼(远眺则可见龙山),门额上有匾,为管夫人所书,内为茶厅。茶厅内正面墙上挂管夫人绘《竹趣图》的丈二中堂,左右大副对联则由查引璋书写。厅房两旁墙上各挂四条屏《蟠桃图》,这是查引璋为其父查文清所绘,乃预祝其八十大寿(惜天不假年,文清公于七十五岁寿终),在这四条屏的图中,各绘八十枚寿桃,其大小姿态无一相同。
六、西花园之西、之北两面临河,沿河建风雨围廊,河边植垂柳三百余株,河岸边建有垂钓台(上盖屋顶)一座。花园内立有假山三座(即见山楼近见之山)。园内植被以竹子、桂花树、梅树为主,间以蔷薇、芍药、紫藤等。
七、赫山房南面的照壁前有一块场地,场地之南则栽了一排榉树。种榉即是中举之谐音,隐含着主家对其后辈的一种诉求。
金庸的故居赫山房,作为一座老宅子,时跨明、清、民国、新中国四个时代,历经风雨,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遭毁坏仅剩断壁残垣。1998年,海宁市政府拨款重建了部分赫山房。最近,又传来好消息:海宁市与袁花镇两级政府拟假金庸百年诞辰之机,准备扩建赫山房,尽可能复其旧制。笔者闻之,欣喜万分,爰翘首以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