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抗蒙统一战线
1282年,春末。
赵昺来到占城已经大半年时间了。在这半年里,他把绝大多数精力都放在了军队的建设上。并非他不重视治政,而是他深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理,尤其在这乱世。
草原朝或者说忽必烈像是一个停不下来的战争机器,前一年刚刚在黄海折戟,刚刚过完年就又要对南海用兵了。
还记得被赵昺赐名的,敬爱的张居正张大人吗?
他并没有因为张弘范的去世而仕途不顺,反而平步青云,做到了参议中书省事。此官职设于世祖中统元年(1260),秩正四品,为中书省参佐官首领,掌左、右司文牍,总管六部事宜,参预宰相会议军国重事。
虽然官阶不高,但参议中书省事是作为丞相的首席幕僚存在的,职责范围很广且与宰相的直接相关,因此在时人眼里是一个非常令人艳羡的职位。
忽必烈想要南征中南半岛的消息,就是他辗转派人送来的。不过说来有趣,南征计划还在酝酿中,带兵的将领还没正式接到命令,被征讨的对象却事先知道了。
“要是有电话就好了,哪怕电报也行啊,现在传递信息还是太慢了。”赵昺拿着刚刚收到的信吐槽道。
虽然草原军将要大兵压境,赵昺倒也没有十分担忧,因为在他有限的记忆里,忽必烈的扩张已经到了尾声。虽然不知道详细过程,但是清晰记得终草原一朝,也未能占领中南半岛和爪哇。
已经知道结局的故事,自己只要能保证在过程中尽力避免大的损失就行了。
他派人叫来文天祥、陆秀夫和张世杰商议此事。
三人可不是赵昺这种穿越者,提前知道战事的结果,所以看到信后一个个都面色凝重。这个时代的人,没人敢轻视草原军的战斗力,更何况自己这边只有区区4000人。
赵昺看着三人神色轻松的道:“三位不用太过担心,我可以保证,这次草原军一样会无功而返。”然后他也不卖关子分析道:
第一,东瀛比之占城,路途更近,补给更加方便,气候与大陆更加相似。草原军却两次东征而不胜,折损甚多。更何况这路途遥远,气候炎热且多瘴的占城。
第二,虽然两次东征失败都有台风的原因,但是东瀛军的顽强抵抗也功不可没。同样是守土卫国,我们也好,占城王也好,战斗的决心并不会比东瀛人差。
第三,经过整编,我军数量虽少,但是战斗力却极强,且这几年墨家在火药、兵器等方面的进展都不小,足以让我军在装备上占据一些优势。
第四,占城多丛林,并不适合大规模骑兵作战,而我军这些年却一直在练习丛林步战。以我之长击敌之短,焉能不胜?
三人听完,面色稍霁,但是并没有完全放松。
赵昺也知道,这种心魔不是自己三言两语就能除掉的。只有在战场上正面击败了草原军,这些人发自内心的恐惧才会消失。将领如此,士兵更是如此。
“现在当务之急是效战国苏秦之旧事,联合占城、安南等国共同抗敌!不知何人可堪此任。”赵昺索性直接推进到下一项议题。
“安南国王那边倒还好说,毕竟近些年草原军一直试图从桂、滇南下,占领其地。安南人一直竭力抵抗,且颇有战果。这次草原人海陆并进,试图两面夹击,对安南人的威胁也极大,所以联合抗击之事他们定然不会反对。”陆秀夫回道。
“只是占城这边,国王虽然给了我们立足之地,但是在草原的威压下,一直首鼠两端,没有明确投降也不愿拼死抵抗。所以说服他还需要下一番功夫。但是占城的下层军官在太子的带领下,一直是坚定的主站派。”
陆秀夫大略介绍了一下两国的情况,然后说道:“这两年外交之事全部由谢枋得谢大人主持,他对两国情况了如指掌,且与其权贵多有交好,此事委派给他定能不辱使命。”
赵昺到了一声善!自己当初派谢枋得来占城时,给他的主要任务就是搞外交。不愧是扮过算命先生的,这嘴上功夫果然了得。
又商议了一阵,三人退去,赵昺又单独召见了谢枋得,以示重视。将联合抗击草原一事一说,谢枋得便欣然领命,着手准备了。
赵昺一个人独坐了良久,又让赵牧之亲自去请文天祥过来。
请他坐下之后,赵昺欠身说道:“老师,学生有一事实在想不明白,望老师指点。”
文天祥看着第一次如此为难赵昺,知道此事非同小可,忙道:“官家请讲!”
赵昺也不拐弯直接说道:“宋城地方太小,苟延残喘尚可,如果想要据此光复华夏,就是痴心妄想了。再说,占城王也不会眼睁睁的看我们做大,对他形成威胁。”
文天祥沉吟道:“官家是否想对占城动手?”
“是的,我想夺了这占城国王的土地,但是他在我等危难之际,慷慨相助,对其动手我又觉得道义上说不过去,所以为难。”
文天祥沉吟了一番道:“以我军现在之实力,恐不能独立吃下占城。官家是想借着草原军来袭之事,享那渔翁之利吧!”
“是有这想法!但是我也知道,只有全力合作才有能对抗草原军,如果怀着私心的话,很容易就被各个击破了。”
另外放下道义不提,民心也是一个很大问题。我们贸然对其出手,就算成功了,也会叛乱四起。
文天祥也沉默了下来,其实觊觎占城的又何止赵昺一个人?只是怎样以最小的代价占领这片土地才是最伤脑筋的。
赵昺其实内心也很挣扎,前脚刚派人去建立统一战线,后脚就开始想着怎么制造摩擦,占人土地。
莫非自己不应该做黄埔的校长?怎么做事风格都有点像了呢?
注:至元十九年夏六月,诏唆都及福建行省参政刘深讨占城。唆都请益兵,诏江淮、湖广、江西发兵万人,战船二百五十艘、海船百艘,并新附军万人、水手三千人,往会之。冬十一月,唆都自广州浮海至占城港,遣镇抚李天佑招之。占城王不降,唆都乃进攻之。——《元史·卷二百八·列传第九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