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愿随少将军天涯海角
之前孙策跟赵云在房中交谈时,赵母也没闲着,早跟甄家主事打听起客人的来历。
听闻对方是刺史之子,赵母内心自然诧异万分。
她知道儿子在常山有些名气,可这名气远没大到让人千里迢迢来求。
只从这一点看,便可知道对方是真心相求。
连赵母都能看出来的东西,赵云岂会不知道?
从豫州到邺城,再从邺城到常山。
这段路,隔得何止千山万水。
虽不觉自己的长处有多长,但赵云清楚一定没长到让人远赴,又是赠礼、又是送马的地步。
母子二人都是看出这点,赵母才继续道:“那你心中的顾虑,可是我跟你兄长?”
赵云不知该如何说,可事实确实如此。
阿翁过世的早,母亲年迈,赵云小时候多是长兄、长嫂拉扯大。
至亲之人就在身边,赵云纵然心生远游之意,也是不敢成行。
“傻孩子。”赵母敲打起不争气的儿子,怒道,“你在床前尽孝,就能让我高兴?”
“不可愚孝糊涂,你且如实告诉阿母。你觉得他如何?”
赵云不假思索道:“我前几日在城中听过他的名声,他年岁虽不大,却已率领三军克敌。”想着刚刚屋中的经过,更补充道,“武艺亦是高强,令人佩服万分。”
赵母越听越想笑,问道:“你既然已经心折,他亦是贵人之子,又何苦眷恋家中琐事。”
又道:“你自幼勤学武艺,寒暑不舍,心中定藏着志向。如今有赏识之人千里上门,何必左右扭捏,进退失据?”
赵云心中已经被说动,他只是常山中一个小有名气的少年郎。
孙策的名声,已在天下传播。
这样的人物,亲自上门。
两人年岁差距不大,性情相投,赵云岂有不愿追随的道理。
现在被赵母移除顾虑,赵云更是当场大拜,坦诚道:“只怕此去,再难见到阿母。”
“我到宁愿天下人都知道,我有你这么一个孩子。”赵母爱怜的拍着孩子,轻声道,“去吧,去吧。不可让人久候……”
“阿母!”八尺男儿再起身,已是双眼通红,目露不舍。
“此去当谨记我教你的处世之道,须知一言一行,都有旁人在暗中点评。不必挂念我,也不必挂念家中。”
赵母一边说着话,一边喊来长子、长媳。一家人殷殷道别,互诉衷肠。
待天色微微放亮,赵母亲自下厨给游子做上一顿早饭,才送其出门。
“云儿,好儿郎,志在四方,切记照顾好自己。”
胯下骑着孙策送的白马,赵云伸手握紧胸前的绳结,背后的包袱中,都是赵母为其缝制的衣裳、鞋袜。
“阿母、阿兄、嫂嫂,云暂别,定有再会之日。”
说完,赵云深深看一眼家人,才调转马身,迎着吞吐红意的天边,纵马而去。
此马真是神俊异常,赵云骑着它一路疾行,真如腾云驾雾般。明明半日的行程,不过一个多时辰,就已经赶到城外。
真定的城门还没开,不少附近的乡人正围在外处等候。
单枪匹马的赵云,索性寻了个角落等候。
他有种奇怪的直觉,城门开的一刻,必然能见到孙策的身影。
又等上片刻,城门处终于传出响动。
等候的乡人蜂拥而上,皆要赶着入城,里面却传来一阵骚动。
“劳驾,劳驾。麻烦诸位让一让。”
孙策是一路走一路致歉,手中紧紧握着缰绳,只等着寻到空旷地,马上往常山出发。
为了方便赶路,这次孙策连随从都没带,只把长枪提在手中。
有老伙计在,就算碰到豺狼虎豹,也是不足为虑。
好不容易挤出空地,孙策正要翻身上马,却听到身后传来一阵轻笑声。
“少将军行色匆匆,这是要去哪?”
孙策半只脚还在抬起,视线已经寻着声音看过去。
见是带着行囊的赵子龙,不知何时站在身后,孙策简直喜不自胜。
“子龙!”
孙策丢下坐骑,飞奔上前。
“少将军。”
赵云搭住孙策伸出的手。
两人把臂相欢,孙策乐道:“我怕不是身在梦中,子龙真愿随我一道?”
赵云亦是点头作答:“愿随少将军,共赴天南地北。”
…………
…………
孙策回来时,郭季跟徐庶还在吃饭。
见到少将军眉眼带喜,手中紧紧拉着一位白衣少年。郭季便指着二人道:“不用说,此人必然是常山赵子龙。”
徐庶一乐,更是起身行礼:“久仰大名,在下颍川徐元直。”
“颍川郭随云。”
四人见过礼,孙策才喜滋滋的拉着赵云入座,直接道:“本还想去你家吃顿饭,谁成想,还是得回来。”
赵云也是有趣,听到这话,便答道:“早知如此,就该在家中等候少将军才是。”
“都可都可。”孙策哪里会不满意,直接接话,“只要你愿意来,不管三次、五次,十次……我都愿意去。”
一句话说完,孙策又补充道:“此行能得子龙,便是千金万金,都难以相比。称心如意,我等终于可以启程返家了。”
赵云听到这话,心中更是确定,对方真是一路奔着自己,自然深受触动。
“云不才,竟劳少将军远赴……”
“你我之间,定不相负。岂有辛劳可言?”孙策打断赵云的话,心生几分沧澜契阔之意。
离家许久,如今竟已入秋,是该回去见一见魏文长他们了。
…………
…………
返程的路,孙策已经不愿跟郭季、徐庶挤在马车上。他更愿意同赵云一起驰骋,奔行在山河古道。
过了十五日,一行人才回到冀州渡口,又是五日劳顿,才赶在深秋之际,终于回到豫州境内。
来了此处,岂能不先拜见孙坚。真要弄什么三过家门而不入,孙坚就得第一个拿着鞭条找上门算账。
他们跟此地的守军一打听,才知道孙坚上任后,把豫州治所从焦县搬到了汝南郡的汝阳县。
这地方说好不好,说坏也不至于。就是有一难点,汝阳县是袁氏一族的所在。
对此,阿翁不应该不知情吧。孙策心底生疑,便带着几个同伴快马入城。
刚在刺史府门前下马,驻守的卫兵已经欢呼道:“少将军回来啦,少将军回来啦。”
连着坐上这么久的马车,郭季的骨头都要散架。
终于能下地,他赶忙挥舞起双手,抱怨道:“少将军,咱们有言在先,这次说什么也得在此歇个一两日。”
“好。”孙策一口应下,他早看出来郭季的身子骨差,亦是准备在城中请个医者来看看。
四人一道踩上台阶,魏延带着邓芝、邢道荣,已经迫不及待冲出来。
“你还知道回来?你也知道回来啊!”魏延一见面,就啧啧称奇,“我还当你把咱们忘了呢。”
扫视一遍同行人,魏延立马看出赵云的不同,更是道,“好啊,这个白脸儿又是谁。”
“在下常山赵子龙。”赵云坦然作答。
“没听说过。”魏延直接摆手,他本想摆出前辈的架势,又担心孙策看人太准,便转口试探,“看你也是习武之人,要不去较量一番?”
赵云闻言,下意识看向孙策。
他们二人在路上多有切磋,孙策岂能不知赵云的底细。就是他自己跟赵云打,多半都是平手,更别说魏文长了。
“可。”孙策笑着点头。
演义里都说魏延脑后有反骨,可这样的人,只要碰到心服口服之人,立马变得老实。
与其费心介绍,不如让赵云亮一亮手段,保准魏延一问一个不吱声。
“莫急,等我拜会过家父,再亲自看你们切磋。”
见孙策答应的如此痛快,魏延心中已经觉得不妙。
面前这白脸儿,不会是什么下山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