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讲讲中国寓言1:爱讲故事的思想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躲”不开寓言的孔夫子

在先秦诸子中,儒家学派的根基最深,影响也最大。这一派从春秋战国直至近代,足足“火”了两千多年!它的代表人物有三位:孔子、孟子和荀子。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人们尊称他为“孔夫子”“孔圣人”。儒家经典“五经”,即《诗》《书》《易》《礼》《春秋》这五部大书,相传便是经过他老人家的整理,拿给弟子当课本的。这套课本,读书人一读就是两千多年,直到二十世纪初才换了新教材。

孔子的著作是《论语》,内容多半是孔子与弟子的谈话记录。我在前面说过,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学者们还不兴讲寓言呢。他们八成认为,讨论学术是严肃的事情,绘声绘色地讲故事算怎么一回事儿呢?

不过孔子偶尔也通过打比方来讲道理。例如,他的弟子冉(rǎn)有给鲁国大夫季氏当家臣,却不能阻止季氏干坏事。孔子批评冉有,说:“你能胜任就干,不能胜任就该辞职。盲人跌倒了没人扶,还要助手干什么呢?老虎、犀牛跑出笼子,或者龟甲、美玉碎在匣子里,难道不该找看管的人问责吗?”这条比喻,是不是已经有了寓言的模样呢?

孔子自己不讲寓言,却挡不住别人把他写进寓言里。在儒家经典《礼记》中,就有一则以孔子为主角的寓言“苛政猛于虎”。

有一回,孔子路过泰山脚下,看见一个妇人在一座坟边哭得非常凄惨。

孔子扶着车前的横木听了一会儿,派弟子子路上前询问:“听你的哭声,像是有着很深的愁苦似的。”

妇人答道:“确实如此。从前,我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后来,我丈夫也被老虎咬死了;如今,我儿子又死于虎口!”

孔子问:“那为什么不搬到别的地方去呢?”

妇人回答:“因为这儿没有苛捐杂税啊!”

孔子听了,感慨万分,对弟子们说:“你们要记住啊,繁重严苛的赋税比老虎还可怕!”

这可能是后人虚构的一则寓言。寓言中的孔子同情弱者,痛恨残暴的官府,言谈中透出悲天悯人的情怀,这倒很符合孔子“仁”的思想和立场。

诸子寓言中以孔子做主角的还有不少,它们散见在其他典籍中,譬如“老丈承蜩(tiáo)”(《庄子》)、“两小儿辩日”(《列子》)、“孔子与鲁哀公”(《荀子》)、“子贡却金”(《吕氏春秋》)等,我在后面会一一讲到。

苛政猛于虎

〔汉〕戴圣《礼记·檀弓下》

夫子式(1)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2)之哭也,壹似(3)重有忧(4)者。』而曰:『然,昔者吾舅(5)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6)。』夫子曰:『小子识之(7),苛政猛于虎也。』

(1) 式:动词,手扶车前横木。

(2) 子:你。

(3) 壹似:很像。

(4) 重有忧:有很深的忧愁。

(5) 舅:公公。

(6) 苛政:繁重的赋税。

(7) 识之:记住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