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的早晨,从刷牙开始
假如你是一个寻寻常常的南宋市民,居住在都城临安(今杭州)的寓所里,正是暮春时节,昨晚滴滴答答下了一夜的小雨,不过睡梦中的你并不知晓。清晨时分,你才被响亮的报晓声叫醒。报晓人以洪亮、悠扬的嗓音喊道:“天有小雨——”
这报晓之人,是临安各寺庙的行者、头陀。每日清晨,天未大亮,临安诸山寺便开始鸣钟,宣布新的一天开始,各个庵舍寺院的行者、头陀,也敲着铁板儿或木鱼儿,沿街报晓,提醒市民们:各位街坊,天亮了,可以起床了。
报晓人在报晓的同时,还会报天气。若是阴天,报晓人会喊:“天色阴晦——”若是晴天,报晓人则喊:“天色晴明——”“早些起身上班——”
这可不是我们今人的虚构。南宋笔记《梦粱录》即有记载:“每日交四更,诸山寺观已鸣钟,庵舍行者头陀,打铁板儿或木鱼儿沿街报晓,各分地方。若晴则曰‘天色晴明’,或报‘大参’,或报‘四参’,或报‘常朝’,或言‘后殿坐’;阴则曰‘天色阴晦’;雨则言‘雨’。”所谓“大参”“四参”“常朝”与“后殿坐”,是指不同层次的京官要参加的不同朝会,报晓人这是在提醒散居在城内诸坊的士大夫、公人:今早天色晴明,是“大参”或“常朝”的日子,该起床准备啦。
这样,在宋朝,人们不用起身出门,便能知道今天的天气如何。在报晓声中,你从睡梦中醒来,起床洗漱。我们现代人每日早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刷牙洗脸。那么宋朝人也要刷牙吗?
清代小说《红楼梦》写林黛玉初进贾府,贾母给她洗尘接风,有这样一个场景:“早见人又捧过漱盂来,黛玉也照样漱了口。盥手毕,又捧上茶来,这方是吃的茶。”
你看,贾府的人,每天餐后,要先用茶水漱口,然后才开始喝茶。
《红楼梦》第二十一回还有一处涉及口腔卫生的细节描写:一日,天方明,贾宝玉便披衣靸鞋,往黛玉房中来了,等着林黛玉、史湘云起床,紫鹃、翠缕进来服侍梳洗,湘云洗了面,翠缕拿了残水要泼掉,宝玉说:“站着,我趁势洗了就完了,省得又过去费事。”说着便走过来,弯腰洗了两把。紫鹃递过香皂去,宝玉说:“这盆里的就不少,不用搓了。”再洗了两把,便要手巾。翠缕道:“还是这个毛病儿,多早晚才改。”宝玉也不理,要过青盐擦了牙,嗽了口,完毕。
这个细节透露:贾府里的公子爷、小姐姐,每日早晨清洁牙齿的方法是,用手指头蘸着青盐擦牙。似乎没有用牙刷。
那贾府有没有牙刷?有的,《红楼梦》第五十二回写晴雯抱病补孔雀裘:“补两针,又看看,……补不上三五针,便伏在枕上歇一会。……一时只听自鸣钟已敲了四下,刚刚补完;又用小牙刷慢慢的剔出绒毛来。”晴雯补好孔雀裘后,用一把小牙刷剔出孔雀金线的绒毛,以让补丁显得更自然一些。但这里的小牙刷,是不是刷牙用的,我们无法判断。
出土的宋代牙刷骨柄,开封博物馆展品
从小说的描述来看,贾府的公子爷、小姐姐,平日用茶水漱口,用青盐擦牙,并没有使用牙刷。那么,如果贾宝玉生活在宋朝,他会用牙刷刷牙吗?
我们要先看看牙刷究竟是什么时候发明的。网上有两种说法流传颇广,一种说法认为,牙刷是1498年明朝的中国皇帝发明的;另一种说法是,牙刷是1780年一个叫威廉·艾利斯的英国皮匠在伦敦监狱里发明的。
要我说,这两个说法都是不靠谱的,因为从文献记载来看,至迟宋代,临安等大城市的市民就已经用上牙刷了,哪里还需要等到明朝。
有一个南宋文人,叫吴自牧,写了一部记录南宋都城市井繁盛的笔记,即我们前面引用过的《梦粱录》。《梦粱录》收录有一个“诸色杂货”名单,上面罗列了南宋临安商铺销售的各类小商品,其中就有“木梳、篦子、刷子、刷牙子……”,这里的“刷牙子”便是牙刷了。
《梦粱录》还收录了一个“铺席”名单,亦即南宋临安的名牌商店,有“凌家刷牙铺”“傅官人刷牙铺”,这两家,都是专营牙刷的名店。我们不妨想象一下,这两家牙刷店会怎么打广告招揽顾客——
凌家刷牙铺:“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进来瞧一瞧、看一看,凌家刷牙铺,刷牙子买三送一。”
傅官人刷牙铺:“只选对的,不选贵的,牙刷就选傅官人刷牙铺。”
牙刷既然是市场上销售的小商品,你掏点钱便可以买到,那它当然是南宋人家常见的日用品。贾宝玉如果是宋朝人,当然也会用牙刷刷牙。
南宋的医书也多次提到刷牙。有的医书说:“每日清晨以牙刷刷牙,皂角浓汁揩牙,旬日数更,无一切齿疾。”(见《严氏济生方》)有的医书却说:“早起不可用刷牙子,恐根浮兼牙疏易摇,久之患牙痛。盖刷牙子皆是马尾为之,极有所损。”(见《琐碎录》)可见,至少有一部分宋朝人已经养成了每天早晨刷牙的习惯,不过有的医生不赞成使用马尾毛做的牙刷,因为马尾毛比较硬,容易损伤牙齿。
还有的医书提倡小朋友经常刷牙,因为小朋友贪吃酸甘、肥腻之类的食物,食物残渣往往会塞在牙缝里,如果久不刷牙,牙龈就容易发炎,牙齿也容易坏掉。
宋朝人使用的牙刷是什么模样的?其实和我们现在使用的牙刷没什么两样,只是刷柄是虎骨、象牙、牛角或者竹木制成的,刷毛是猪鬃毛、马尾毛或马鬃毛制成的。今天我们在一些博物馆还可以看到出土的宋代骨制牙刷柄。
那么,宋朝一把寻常的牙刷卖多少钱呢?恰好元朝有一本高丽人编写的汉语教材,叫作《朴通事谚解》,介绍如何用汉语与中国商贩打交道,其中便有关于买卖牙刷的讨价还价。
顾客:“卖刷子的请过来,这帽刷、鞋刷各一个,牙刷两个,掠头两个,怎么卖?”
商贩:“我与你说个实价,拿200铜钱来,哥,我再送你一个牙刷、一个掠头,拿去使用。咦,你身上没带袋子,这么多东西,你可不要掉了。”掠头,就是宋元人对梳子的叫法。
顾客:“不妨事,我放在靴靿里,揣回去。”
听了这商贩与顾客的对话,我们可以知道,元代时,一把帽刷、一把鞋刷,加上三支牙刷、三把梳子,总共要价200文钱。如果忽略了几种小商品的价差,牙刷的单价大约25文钱。宋元相隔不远,商品价格差不多。一个宋朝下层市民的日收入大约是100至300文钱,一支牙刷顶多是他日收入的四分之一,不算特别贵,一般市民应该买得起。
总之,宋朝人的早晨是从刷牙开始的,他们每日刷牙,像我们一样用上牙刷。我们不要以为古人只能用手指蘸着食盐擦牙齿。
其实呢,宋朝人不但有牙刷用,还用上了牙膏、牙粉。宋代的一些官修医书,如《圣济总录》《太平圣惠方》等,都收录有“揩齿”药方,这些方子制作出来的成品为膏状物,类似于今天的牙膏。
想看看宋朝人的牙膏是什么样子的吗?我从《太平圣惠方》中抄录两条牙膏方子,诸位若有兴趣,不妨按方配制出来,试一试宋朝人使用的牙膏:一、“柳枝、槐枝、桑枝煎水熬膏,入姜汁、细辛、芎䓖末,每用擦牙。”二、“盐四两,烧过;杏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双仁;右件药都研成膏,每用揩齿甚佳。”
元代医书《医垒元戎》也记载有一个从宋朝传下来的“陈希夷神仙刷牙药”方子,制作出来则是牙粉:用猪牙皂角、生姜、升麻、荷叶等药材,加入青盐烧炼,炼成后,研为细末备用。使用时,“蘸药刷上下牙齿,温水漱口,吐之”,使用方式跟我们今日用牙刷与牙膏刷牙差不多。
不过,宋朝的牙膏与牙粉是作为保健品、药品出现的,并不是日用品,市场上似乎也未见到。到了清代,牙粉便是可以在市场上买到的小商品了,因为清代一些小说都写到“买牙粉”。最受清代市民欢迎的牙粉,是从西洋进口的牙粉,因为它们的品质很好,所以“家置户有,人多好之”——这话是康有为说的。
假如你是生活在都城的南宋市民,每天在报晓声中醒来,起床洗漱,取出一柄用牛角与马鬃毛做成的牙刷——想象一下,宋朝的人和我们清晨醒来第一件事,都是用牙刷刷牙,宋朝的小朋友或许还会被父母或者丫鬟拉着去刷牙,满脸不情愿。从这点看,是不是觉得我们和宋朝人有了更多相似之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