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观影总相宜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6章 胡思乱想之一

孔乙己和苏东坡同是读书人,当然都是旧时代的文人,但二者的境遇不可同日而语。

苏东坡即便屡遭贬谪,但他却处处旷达,毫无落魄之态。在黄州,他感慨“一蓑烟雨任平生”;在惠州,他认为“此心安处是吾乡”;在儋州,他声称“海南万里真吾乡”。而孔乙己毫无功名,也无固定工作,当然也缺少固定收入,生活处处皆窘迫。而且,他还迂腐不化,“君子固穷”只是托辞,身着长衫却遭短衣帮的嗤笑,活得既丧失尊严,且缺乏做人的底气。

存在如此大的差异,何也?

窃以为,他们俩一个处于体制之内,属于食禄阶层,生活上总有一些保障,另一个则一直被排斥在体制之外,穷困潦倒如影随形,一生贫病交加,活得非常可怜。当官的和为民的不一个档次,也许根本不具可比性,我也只是随便议论,简直就是一派胡言而已。

《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完了,开始梳理思绪,有如下感想:

该书开端是以一位年近九旬的鄂温克族末代酋长遗孀的口吻讲述的,整个故事描写了这个游猎民族的生存现状和百年沧桑。但书中人名、地名、物品名生涩,阅读时我感觉似乎是在一本外国名著中徜徉。如拉吉达、拉吉米、马伊堪、瓦罗加、杰芙琳娜、乌力楞等等。

故事跨度长达一个世纪,近代史上发生的大事件也把鄂温克裹挟其中,同时也受到很大的冲击。外敌入侵时,该民族的成员与其他民族携手一致对外,奋起抗争。从日本侵华,土改运动,直到后来的改革开放等历史阶段,作家用生花妙笔娓娓道来,让读者耳目一新。

与古老的山林相伴,随驯鹿生长的环境恶化,人们开始不断搬迁。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人们生活得祥和而知足。面对生命无常,也能坦然面对,泰然处之。生态环境失去平衡,人们和驯鹿的生存面临威胁。“生存还是毁灭”摆在面前,让他们处于两难的选择困境。政府本来也是出于善意,动员鄂温克人从条件艰苦的山林迁出,走向生活安定的定居点。但是,他们适应不了周遭环境的突变,不少人开始迷茫,甚至无所适从。他们迷了路,认为路太多,不知哪一条才是真正通往回家的路。

其实,在时代发展列车的汽笛声中,经济发展容不得慢节奏的生存方式。可以说,失去家园的何止鄂温克人?很多人此生注定背井离乡,走向远方,不断流浪,故乡慢慢也就成了异乡。

读乔叶的散文集《走神》,我觉得她对语言的驾驭能力令人赞叹。那些生活化的场景在她诗意表达中栩栩如生,读之,让人如饮醇酒,回味绵长。如在形容少女成了少妇,她引用杜牧的诗句“绿叶成阴子满枝”(阴同荫),甚妙!在描写众多家常饭时,她更是抓住每样食物的灵魂。寻常饮食,在她笔下被演绎得妙趣横生。从烩面到饺子,从羊杂到民间小吃,涓涓细流般的文字简直让人胃口大开。

由此可见,她对生活何其热爱。唯有热爱,才不惜笔墨渲染着平凡的人间烟火。

读《月亮与六便士》之后,我想到了弘一法师,他和书中主人公斯特里克兰一样,年轻时生活优渥,为了追求理想,抛妻离子,成了超凡脱俗的高人。只是斯特里克兰选择前往太平洋的一座小岛作画,而弘一法师则出家灵隐寺成了一代高僧。在生命的终点,斯特里克兰患上麻风病,凄凉告别尘世。弘一法师临终前“悲欣交集”,安然祥和,溘然长逝。

由此,我还想到了一个熟人D,他名校毕业,供职于省级医院,待遇优越,是很多人羡慕的对象。但是,他觉得从医有违自己的性格,毅然决然辞职,放弃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工作,辗转成为一名教师。后来,他又觉得从教很乏味,遂通过考研而成了一名翻译工作者。如今他远离家乡,在千里之外的一座城市谋生。如今,年近无旬,依然孑然一身。世俗中,也许有人觉得他混得不值,从医生到翻译的跨度太大,这种行为几近疯狂。但是,和他聊天时,我看到他依然内心平和,仿佛已经找到属于自己的“月光”。

读书,和交友一样,都要讲究投缘。不论书中是何种语言,读上几页就会知道是不是合自己口味的“菜”。如果是,就可能一气呵成;否则,即便摆放案头多日,也无欲望翻看。

我读书杂,甚至有点乱。读兴正浓,可以一连几个小时,手不释卷。倘若读兴索然,再精彩的书也不想瞟上一眼。

其实,我知道,在知识泛滥,信息多元化的当下,刷刷视频同样也能提升认知能力。但是,有权威研究表明,认真读一本书获取的知识系统而全面,读书的过程对人的成长与发展也是健康而有益的。

有时候,闲暇时刻,空虚和寂寞悄然袭来,我习惯上打开手机刷视频,一连几个小时就此匆匆而过,自己竟然毫无察觉。时间是构成生命的材料,任凭光阴飞逝,收获甚微,实在可悲。

那就屏弃恶习,加强自律吧!栖身尘世,可以投缘的人或事毕竟太少,还是应该把有限的时间、精力等资源用于增进自身成长和发展。因此,勿忘提醒自己:切莫一味低头拉车,还要不断抬头看路。

促使我下决心购买《未婚妻》一书的直接动因是该书开篇第一句中的“布里丹之驴”,查询之后,方知这一习语意为“选择的悖论”。

一头驴子面对同样的草料,一时无可选择,竟把自己活活饿死。可见这头蠢驴是多么贪婪,多么可怜。

不过,这个习语却突然击中了我,让我心中酸涩。因为,就现实处境而言,我也陷入两难选择,看看这边可以,那边也行,有时候把自己折腾得无所适从。

当然,动了购买此书念头不只是因为布里丹之驴,还因为本人对该书作者阿乙的敬佩。他在江西瑞金那个小县城体制内当民警,工作稳定,事业编待遇,社会地位也高。但是,有一天他不顾家人反对,砸了自己的铁饭碗,选择异乡漂泊,追求自己的文学梦。

“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他从习惯了朝九晚五的办公桌走向茫茫的未来,真的需要反复权衡,内心挣扎和满腹豪情。他从小县城步入大都市,让人感佩他这份勇气,仿佛看到一位侠客,仗剑走天涯。

他文笔不俗,在写作这条路上承蒙大佬提携,加上个人努力,作品面世,事业渐有起色。从《寡人》到《灰姑事》再到我初读的《未婚妻》,我对他的文字颇感亲切。字里行间透着几许似曾相识。我心中所想,不知如何抒发,他都表达得那么恰如其分,按当下的网络流行语,他简直成了我的嘴替。

平凡之中最能考验写作功力。作品屡获大奖,可见他的文学天赋,在创作中所表现出的高明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