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报名
张琳琳觉得今天是幸运的一天。
不久前,家里来了一位记者拜访。她本以为又是之前搞传销的那帮人,没想到对方一上来就递过来一个白色信封,说是丈夫之前的采访酬劳,还说如果丈夫不在家的话,烦请她代为转交。
张琳琳看着信封封面“姚远收”的落款,心中的疑惑渐消。再翻开信封,看到里面厚厚的一叠红色纸钞,瞬间两眼发光,彻底放下了戒备,忙邀请对方进门。
要是她能想起三年前的事,或许就不会主动邀请人家进门坐坐了。三年前,她被传销组织提供的现金补贴奖励所诱惑,一时头脑发热,给年仅两岁的儿子报名了一个为期五年的少儿培训班,事儿被丈夫一通数落,醒悟过来后,难过了好久。
此时,她前脚刚送走那位干练的短发客人,坐在客厅沙发上美滋滋地数着信封里的钱,后脚就听到钥匙插进锁孔的声音。
她急忙把钱塞进沙发底下,警觉地看向门口,心中奇道:“是谁在开门,除了丈夫还有谁会有家里的钥匙,难道丈夫出差回来了?”
正惊疑不定的时候,房门开了,门外站着满身脏乱的姚远。张琳琳惊呼一声,连忙起身埋怨道:“你怎么突然回来了?浑身弄得脏兮兮的干嘛去了?”
“刚走路,不小心摔了一跤。”姚远敷衍道。
正在一旁匆忙脱下脏乱外套的妻子,突然停下了手上的动作,平静地盯着姚远。
过了好一会儿,缓缓开口说:“你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我?”
姚远听到她的质问,呼吸一滞,“哪有事能瞒过你啊,我今天出差去车站,那秃头突然打电话通知我新项目需要人手,让我赶紧回去,出差的事往后拖一拖,真是的,他自己能力……”
话正说到一半,脖子上传来一阵暖意,原来是妻子脑袋凑了过来,正仔细闻着他身上的气味。
“哎呀,怎么一天到晚疑神疑鬼的。”姚远退开一步。
“哼,算你识相,确实没有其他女人的味道。那你这狼狈的样子是干嘛去了?”张琳琳上前一步,紧紧盯着对方的眼睛。
姚远一时语塞,犹豫着要不要把今天的事告知妻子,但想了想又打消了念头,今天发生的这些事让她知道又要担惊受怕一阵了。
他正想用别的理由搪塞过去时,张琳琳突然双脚跳起,一下子扑进了他的怀里。
姚远赶忙双手托住妻子,看到她这突如其来的举动,他不禁有些失神——这是当年热恋时,妻子常和他做的撒娇姿态。
“工作压力太大的话,就在家休息一段时间吧。”张琳琳埋在姚远胸口,轻轻地说道。
姚远心头一震,嘴巴张了张,定了定神笑着说:“我还好,真没事的。”
张琳琳却打断了他接下来的话,抬手一把锤了过去,埋怨道:“你之前是不是去参加了什么采访?怎么瞒得这么好,人家报酬都亲自送上门来了,你也不和我说一声。”
姚远一脸疑惑,说:“什么采访报酬?是不是搞错了?”
张琳琳正准备解释,旁边传来一个奶声奶气的声音:“爸爸要把妈妈举起来啦。”只见四岁的儿子坐在餐椅上,举着小勺子高高挥舞着。
张琳琳脸上一红,轻轻挣脱了他的拥抱,啐了一口:“都这么大的人了,别让儿子看笑话了。”
她捡起地上沾满灰尘的外套,往阳台走去,“儿子,把那个信封拿给爸爸看看。”
“爸爸,阿姨给的。”儿子轻快地跑来,手上拿着一张宣传页。
“哪个阿姨给的呀?”姚远单膝跪地,先是轻轻揉了揉儿子那圆滚滚的脑袋,随后伸手接过儿子递来的广告纸,双手小心翼翼地将其铺平。
然而,还未及看清宣传页的全貌,“黄山志愿者招募”这几个格外醒目的大字便率先映入了眼帘。
姚远瞬间脸色大变,猛地站起身来,使尽全身力气将宣传页用力甩飞出去。他的这一举动极为突兀,仿若见了鬼一般,惊得身旁的儿子不禁打了个哆嗦。
是她们!
姚远心中暗呼,该死,你们到底要把我逼到何种境地?
他双手紧紧捂着脑袋,情绪逐渐走向崩溃,内心不停地呐喊着:找到我的家人,这就是你们想给的警告吗?
裤脚被人拉了一下,他回过神来,低头看见儿子又捡起宣传纸凑了上来。姚远苦笑一声,向孩子解释:“爸爸刚才失态了,向你道歉。”
“爸爸,打开看。”儿子奶声奶气的声音让他的心软了下来。
姚远强忍着惊惧,重新打开宣传纸仔细看起来,只见“黄山志愿者招募”标题下面,还有简短的几行字,似乎是鼓励民众、弘扬黄山精神的口号:“顶风傲雪、坚韧不拔、众木成林、百折不挠、广迎四海。”
最后一栏简单地写着报名地址和联系电话。
紧接着张琳琳的声音从阳台传来:“刚才来了一个短发的女孩,说是来找你的。见到你人不在家,她就给了我这张宣传纸还有一个信封,让我转交给你。说是感谢你参加什么环保组织采访和活动,宣传纸刚被儿子看到很感兴趣,坚持要自己给你,信封里有一千块钱,我刚才塞在沙发底下了。”
“好的,我去看看。”姚远找到沙发底下的一个白色信封,拿起朝着书房走去。
此时的他,需要冷静下来好好思考,接下来该作何打算。
那个短发女孩,以及那张硬朗的面孔,如同钉子一般,死死地钉在他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进了书房,他随手将信封放在桌上,先是打开了电脑,输入黄山志愿者的关键词。
首先跳出来的却是一些黄山景区关闭的新闻,这些消息早些年他有持续关注,从黄山出来多年,那片大山发生的一切依然牵动着他的心绪。
他点开新闻,发现和当年了解的情况没有多大的变化。
十年前,网络上突然有人爆料黄山景区内有不知名的凶兽出没,甚至还对外公布了一些登山游客惨死于山中的照片。
此消息一经传出,民众顿时一片哗然,黄山周边的居民更是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每每谈及此事皆惊恐失色。
也正是在那一年,前往黄山景区的游客数量如坠崖般出现了断崖式下跌。
政府无奈之下只能出面发布公告,宣称确实有登山客被咬伤的情况发生,伤者乃是某极限探险队的成员,这些人在未获得许可的情况下,私自闯入了后山崖下尚未开发的区域,进而遭遇野生动物袭击而受伤,目前相关遇难者均已被发现。政府与此同时也加大了对该区域的封锁管控力度,并诚恳地奉劝出行的游客务必要严格遵守当地的规章条款,珍惜自身生命安全。
至此,这场风波才逐渐趋于平息。然而,半年之后,黄山景区却开始频繁地出现起雾现象。起初,众人并未太过在意,对于浓雾天气所导致的个别游客失踪情况,人们也只是简单地将其归咎于游客不慎失踪坠崖事件。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雾气的扩散范围变得越来越大,直至有一天,雾气的笼罩范围竟然覆盖了整个黄山景区,且持续了整整两天之久。在雾气弥漫之处,视线的能见度仅仅只有两三米左右。当天,山中的大量游客因此被困,失踪失联的游客数量开始持续攀升。
此事迅速惊动了社会各界,政府紧急派出了大量的救援人员,并耗费巨额财力购置救援设备,全力展开救援工作,然而失踪人数依旧急剧增加。
与此同时,甚至有网络流言传播,声称自己是此次事件的幸存的游客,并言之凿凿地表示在山中亲眼看到了身高超过三米的可怕生物。
不过,在政府强有力的管控与整治举措下,这些引发民众恐慌、耸人听闻的谣传迅速得到了遏制,没过多久便消散于无形,不再被大众所提及。
后来,政府当机立断紧急下达命令,关停整个黄山景区,计划等山中天气恢复正常之后再重新开放。
起初,人们都单纯地认为此次出现的浓雾仅仅是一种临时性的自然现象。
然而之后,情况却愈发严重,浓雾出现的频次越来越高,持续的时间也越来越漫长。甚至到了一年半之后,黄山竟然进入了全年都被浓雾所笼罩覆盖的阶段,在这样的情形下,要求景区重新开放的呼声也渐渐平息。
但因景区长期关闭,当地旅游财政收入锐减。那几年间,政府多方邀请各界专业人士深入探查缘由,却一无所获,甚至还遭遇了专家调查组离奇失踪的状况。
政府为此焦虑万分、焦头烂额,直至后来一个环境保护组织的出现,才解了政府的燃眉之急。
该环保组织向政府支付了十年的景区管理费,每年的管理费用数额等同于景区全年的旅游收入。在此十年期间,由该协会负责对山区展开自然环境等多方面的研究,且一切经营活动皆自负盈亏。
如此一来,极大地缓解了政府的压力,只是该景区从此便进入了长达数年被私人持有的状态,其他人若想进入黄山,已然成了一种奢望。
看到此处,姚远想起来了。
自从黄山被该协会接管之后,协会每年都会发布公告,招募一批志愿者以协助研究人员进山开展工作。其招募条件仅列有一条,那便是需要熟悉黄山的整体环境。并且,志愿者的劳务报酬相当丰厚,一旦入选便能即刻获得十万元。
该协会的选人标准极为苛刻。
起初,众人的报名热情高涨,每年都有上千人报名,可最终能够被选中的仅仅只有十来个人。
甚至有谣言流传,称进山的志愿者有许多都一去不复返,言外之意这是一项风险颇高的工作。受此影响,很多原本跃跃欲试的人都打消了念头。
但即便如此,每年仍有人在高薪的诱惑下毅然前往报名。
姚远又翻了其他报道,基本内容都大同小异。他关闭电脑,拿起了桌上的白色信封,取出钱看了看,又放了回去。
接着他掏出那张褶皱的宣传页,拿出手机按着宣传页上的号码拨出了电话。
嘟嘟几声响后,电话那头传来了一个甜美的嗓音:“猫头鹰自然保护协会,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的?”
“我要报名……”
几番交流后,姚远登记了相关信息,将报道地址记在了本子上。
随后,他缓缓起身,关掉了书房的灯。黑暗瞬间如潮水般涌来,将他紧紧包裹。姚远慢慢坐回书房的椅子上,如同雕塑般静止不动,在这片深沉的黑暗中保持着绝对的静默。
时间仿佛凝固,他就这么在黑暗中孤独地呆坐着,一整晚,仿佛一个沉默的守望者,守望着无法预知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