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冬季奥运会与国际冰雪旅游发展解析
第一节 冰雪旅游内涵、特征、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冰雪旅游内涵
冰雪旅游属于特殊季节性体育旅游范畴,是主要依靠户外冰雪资源为吸引物,以冰雪文化体验为内涵物,富含体验经济的一种典型旅游产品(1)。冰雪旅游作为一项新兴的旅游形式,它的提出与发展要晚于体育旅游与生态旅游。在讨论冰雪旅游之前,我们先就冰雪旅游相关概念进行了解。冰雪旅游作为一种经济和社会文化现象存在已久,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冰雪旅游概念的界定与阐述因角度或认知不同而多种多样。对冰雪旅游定义的准确把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冰雪旅游分类与评价的科学性。冰雪旅游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对冰雪旅游的看法也存在分歧。对冰雪旅游的不同定义往往导致相应的研究内容存在较大差异。
从广义上来看,国外一些学者认为冰雪旅游与英文中的“winter tourism”一词等同,即冬季旅游活动。还有人把冰雪旅游资源的概念扩展到整个冰雪旅游系统。国内学者保继刚认为,“冰雪旅游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造物”的旅游形式。吴必虎认为,“旅游资源的定义是开放的,只要是具有开发为旅游产品的潜力的事物,无论是有形还是无形的,都可视为旅游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讲,冰雪旅游是指基于开发有潜力冰雪旅游资源的旅游形式。国家旅游局于2003年颁布实施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提出,冰雪旅游资源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同时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总和(2)。在这种广义的定义下,可以看到,冰雪旅游资源的内容十分宽泛,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旅游地经济发展水平,都可以作为冰雪旅游资源的组成部分或评价因子。
从狭义上来看,冰雪旅游资源就是以冰雪为载体,既能吸引旅游者又能为旅游业所利用的资源。一些学者注重从旅游业发展的角度去研究冰雪旅游资源,重视冰雪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冰雪旅游资源开发评价的目的在于了解冰雪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以及明确冰雪旅游资源开发方向,它的核心即为冰雪旅游产品。从这个意义上看,冰雪旅游资源与冰雪旅游产品更为接近,它的定义更便于冰雪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当然,狭义定义可延伸理解,比如不能实现冰雪产品转化的旅游吸引物就不能包含在冰雪旅游资源中,在现阶段技术条件下不能转化为旅游产品的资源(如无人区冰雪旅游资源等)则是“潜在旅游资源”。
二、冰雪旅游属性特征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冰雪旅游资源国家之一。尤其是在我国东北、华北和新疆“三大核心区”的平原地区、山地、冰河、森林、湿地中拥有十分丰富的冰雪自然旅游资源、人文冰雪旅游资源和民俗冰雪旅游资源等类型(3)。冰雪旅游作为以气候资源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为主要载体的新型旅游产品,已经覆盖一二三产业,并成为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引擎,冰雪旅游与大型国际体育赛事高度融合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近年来,随着北京联合张家口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成功、北京和张家口冬奥会筹办工作的全面展开,北京冬奥会促进我国区域冰雪旅游的效应影响备受关注。尤其在共生共享共赢旅游经济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冰雪旅游作为具有生态性、经济性、文化性、融合性、保护性和系统性属性特征的发展旅游业的新形态,是举世公认的旅游业中最具发展活力与潜力的朝阳产业、白色产业、健康产业和民生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发展冰雪旅游业的范围广和带动性强的明显属性特征,冰雪旅游正在成为促进冰雪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助推器。
(一)冰雪旅游生态性
从体育旅游者的生态冰雪旅游需求的产品和景区来看,旅游者更愿意深入到冰雪旅游自然生态环境的原始区域。从冰雪旅游产品供给来看,冰雪旅游企业在冰雪旅游资源、冰雪旅游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冰雪旅游线路方面,都应更加突出冰雪旅游生态化管理的创新发展理念。目前,在北京冬奥会的推动下,我国正凭借良好的现代交通区位与冰雪旅游生态环境治理的优势,成为冰雪旅游开发之源与首选对象,这些冰雪旅游资源生态化将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国内外游客对清新、轻松、舒畅的自然与人的和谐气氛的追求,使其接受冰雪旅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为促进我国冰雪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二)冰雪旅游经济性
冰雪旅游与经济的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从冰雪旅游发展的经济性质来看,冰雪旅游的产业关联度非常大,与许多其他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发展冰雪旅游不仅直接给航空、铁路、公路等交通部门,旅馆饭店、餐厅饮食服务,商业网点、景区景点等带来客源和市场,而且间接地带动和影响了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加工制造和文化等行业的发展,甚至可能衍生出一些新的行业。随着冰雪旅游地空间的成长,冰雪旅游融合点越来越多,城乡冰雪旅游地呈现出多核心相互交织的空间增长格局,城乡冰雪旅游资源、要素、资金和信息等的流通效率明显提升。城乡通过冰雪旅游发展带动了道路、城建、房地产、影视、零售业等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效应明显。
(三)冰雪旅游文化性
冰雪旅游是生产冰雪旅游产品与提供冰雪旅游服务的相关旅游企业的集合,而冰雪旅游文化则是冰雪旅游产品的核心和精髓。冰雪旅游文化的形成需要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冰雪旅游气候条件,并且要在区域社会、经济、生态以及教育和政策扶持等综合因素下,才能在冰雪旅游健身活动中逐渐养成。徐淑梅等的研究证明:冰雪旅游文化是冰雪旅游目的地通过冰雪运动载体,为旅游者提供的供其观赏、体验旅游目的地的冰雪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的总和。欧美国家的游客在冰雪旅游过程中有78.54%的人参与了各种冰雪旅游文化活动。我国区域冰雪旅游文化发展得如此之快,得益于北京冬奥会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等方面的政策驱动。用冰雪旅游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冰雪旅游文明互动融合,用冰雪旅游文化创造旅游品牌,传承创新历史文脉,不仅是提升冰雪旅游文化内涵、增强旅游吸引力、展现冰雪旅游文化今日风貌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北京推动我国区域冰雪发展效应的驱动双轮。
(四)冰雪旅游融合性
冰雪旅游业是资源依托性行业,又是服务性行业。近年来,从全国各地发展冰雪旅游的具体实践来看,冰雪旅游业以其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综合效益好和使用范围广等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成为促进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随着北京和张家口冬奥会城市冰雪旅游发展效应的全面释放,冰雪旅游业将从区域空间形态、产业规模、产业集群创新等方面成为一种新崛起的、具有强大未来的,对区域经济、文化、体育、社会和生态等多层面丰富渗透和融合的旅游形态。尤其是在北京和张家口冬奥会筹办的重要机遇期,冰雪旅游资源在领域关联点上所具有的综合性、广泛性和应用性以及跨学科研究的空间特征,使冰雪旅游与其他行业具备了深度融合发展的可能。冰雪旅游与其他行业的深度融合是目前促进城乡居民冰雪旅游消费升级的重要动力,也是实现国家提出的体育产业和健身休闲发展的重要举措。研究证明,冰雪旅游与其他行业深度融合的外延十分广阔,包括餐饮、酒店、交通、赛事、文化、营销、用品等多个产业领域。尽管目前冰雪旅游与其他行业深度融合行业壁垒较高,但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是实现新时代推动区域全旅游发展、精准扶贫奔小康的重要驱动力。
(五)冰雪旅游保护性
冰雪旅游是指在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凡能对冰雪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并能进行冰雪旅游活动,为冰雪旅游的经营活动所利用,会产生一定经济功能、社会效益和生态价值的各种因素与条件的综合。冰雪旅游作为一项新兴的具有经济功能、社会效益和生态价值的特色体育旅游发展的重要形式,是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背景下提出的,其对冰雪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冰雪旅游业发展所依托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等资源,有着明显的稀缺性甚至不可再生性。因此,加强对冰雪旅游资源开发的保护是实现北京冬奥会推动京冀冰雪旅游发展效应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冰雪旅游资源保护是一个长期建设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政府、体育、旅游等多个部门,而且涉及政策、制度和机制等各个层面,必须在开发的过程中强调其保护的重要性,共同实现多方开发共赢。
(六)冰雪旅游系统性
冰雪旅游是一项大融合产业,除了具备生态性、经济性、文化性、融合性和保护性属性特征,由于冰雪旅游资源、产业结构较为复杂,不仅涉及冰雪旅游产业的内部结构、区域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等,还涉及众多部门和行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集群产业结构系统。其系统主要包括冰雪旅游的需求、冰雪旅游的供给、冰雪旅游的出行和冰雪旅游的支持“四大”系统。这“四大”系统不仅在发展理念的融合和科学规划的融合中存在一定的相通性,而且在发展目标、发展方式上也存在一定的相通性。冰雪旅游的需求系统需要冰雪旅游的供给系统、冰雪旅游的出行系统和冰雪旅游的支持系统的三轮驱动;冰雪旅游的供给系统需要冰雪旅游的需求系统、冰雪旅游的出行系统和冰雪旅游的支持系统的内生动力和外生动力的驱动;冰雪旅游的出行系统需要冰雪旅游的供给系统、冰雪旅游的需求系统、冰雪旅游的支持系统的融合形成动力来源,推动冰雪旅游出行系统的构建和完善;冰雪旅游的支持系统需要冰雪旅游的需求系统、冰雪旅游的供给系统、冰雪旅游的出行系统在空间因素、文化因素和生态建设融合发展三轮机制的推动,促进冰雪旅游链纵向延伸溢出效应的全面释放。
三、国际冰雪旅游发展现状与进程
从历史发展看,冰雪旅游起源于寒地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是一项充满了浪漫与刺激的古老运动(4),它源于人们日常生活和交往的需求。在人类生存的早期,很多寒地冬季白雪茫茫,人们出行、工作、交往必须借助于冰雪滑行来实现,久而久之,就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冰雪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冰雪旅游开始出现,一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很多发达国家开始重视开发冰雪旅游,大量高端滑雪场、度假型冰雪旅游产品频频出现,集休闲、娱乐、运动、购物、观光、度假、餐饮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受众欢迎度极高(5)。经过近百年的发展,目前,冰雪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产业的重要一支,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旅游类型之一。
目前,全球冰雪旅游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洲和亚洲的日本、韩国,其中,欧洲冰雪旅游主要集中在阿尔卑斯山一带和北欧国家,主要包括法国、瑞士、奥地利、德国、意大利等;北美洲的冰雪产业主要分布在美国东部和中西部(尤以科罗拉多州为多)和加拿大的落基山脉;亚洲的冰雪产业则主要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日本和韩国。综观世界冰雪产业的主要内容,冰雪产业主要以滑雪基地为依托,融合发展冰雪观光、冰雪娱乐、体育赛事、健康养生、文化、会展等关联产业,配套发展酒店餐饮、特色商业等旅游服务业。从市场发展来看,目前全球每年有近4亿人参与冰雪旅游,全球冰雪产业市场规模超过700亿美元。
基于天然地理位置优势,欧洲冰雪旅游发展起步较早、历史悠久,形成了规模化的冰雪旅游产业,并建立了完善的冰雪旅游产业体系。在地形方面,阿尔卑斯山脉海拔3000米,高大的山体和起伏的地势为滑雪场提供了天然的优势,伴随着越来越多国家修建起高规格、全配套、大规模滑雪场,冰雪运动产业极具品牌效应(6)。如法国的夏蒙尼小镇,雪场共有8个大区,滑雪区域内设有适合不同水平的滑雪爱好者的雪道。从上游的冰雪装备制造业来看,各个滑雪产业发达国家已经拥有各自的民族品牌,欧洲滑雪旅游产业开发较早,已经形成了较强的品牌效应。阿尔卑斯山区各项活动设施和商业服务设施齐全,游乐设施丰富,其完善的滑雪设施和雪场服务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滑雪者。北美洲滑雪目的地通常是以大型滑雪度假区的形式存在,并围绕着滑雪度假区形成了大量的地产项目。北美洲滑雪产业从二战后兴起,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美国国内人均收入的刺激带来滑雪产业的春天,并使其逐渐进入竞争和整合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期,北美滑雪市场的增长明显减缓;2000—2010年,每年美国滑雪人次在5000万上下浮动。在冰雪旅游发展中,北美依托良好的冰雪旅游市场和滑雪资源,在政府和大众冰雪旅游的支持下,形成了以“滑雪旅游度假村+滑雪科研教育机构+冰雪旅游”为主导的冰雪旅游产业体系。
日本作为冰雪旅游的后起之秀,是目前亚洲最发达且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其滑雪产业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入了冰雪发展萌芽期;20世纪60—70年代,日本滑雪旅游逐步实现了大众化,大量的滑雪场得到了开发和建设,特别是1972年日本札幌冬奥会的举办,对冰雪旅游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冰雪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一阶段日本滑雪场建设开始贴近城市、滑雪索道高速化、餐饮住宿等设施增加,使得滑雪游客骤增。受日本经济危机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冰雪旅游开始衰退。日本冰雪旅游多围绕滑雪和温泉,规划开发一批村镇体系配套健全的滑雪旅游度假小镇,这一经营模式成为日本冬季旅游的特有方式。另外,日本滑雪场多面向城市滑雪旅游群体,因此经营主体开发了很多关联冰雪旅游产品和服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国内冰雪旅游发展现状与进程
与我国滑雪相关的最早文献资料可以追溯到1300年前大兴安岭地区室韦族的生活记载,历史的变迁使得他们在山野雪地上骑木而行,射猎生活。进入21世纪,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滑雪运动走进大众生活,中国的冰雪旅游进入飞速发展时期,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越发凸显(7)。特别是随着我国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成功申办,我国冰雪旅游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目前,我国的冰雪旅游基本形成了一条以新疆为起点,连接京津冀三地和东北地区的北方冰雪旅游带的新格局。国家提倡东北、西北和华北冰雪旅游协调发展,这是改变中国冰雪旅游薄弱局面的新引擎,更是按照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的格局对冰雪旅游发展效应的双重拉动。根据冰雪旅游发展规模和学者普遍理解,我国冰雪旅游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萌芽时期
相比西方发达国家,中国冰雪旅游发展起步较晚,市场化开发体量不足。中国最早的滑雪活动出现在新疆阿勒泰地区,但从冰雪转化成娱乐、旅游和运动方式,还是近五六十年的事。在“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方针政策下,各地区开始有序开展群众性冰雪运动(8)。冬季运动会和单项全国冠军赛、锦标赛成功举办,奠定了冰雪运动在我国的赛事基础(9)。总体而言,冰雪旅游的兴起与科技进步、工业文明息息相关。在中国,冰雪旅游的开端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从1963年开始的兆麟公园冰灯游园会(10),几十年持续不断,每年一届的冰灯游园会都是人们到哈尔滨的必去之处。自此,欣赏冰雕与雪雕艺术造型、体验冰雪游戏和运动相结合的冰雪旅游,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冬季文化生活。
(二)第二阶段:兴起时期
1980年,我国首次参加冬奥会,国内冰雪运动热情日益高涨(11)。1985年,哈尔滨创办了“哈尔滨国际冰雪节”。1992年,国家旅游局开始推出“中国友好年”,正式拉开中国冰雪旅游序幕。1993年,我国颁布《关于培育体育市场加快体育产业化进程的意见》,奠定了我国冰雪运动产业化发展的基础(12)。1996年,为举办亚冬会开发建设了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第三届亚洲冬季运动会成功举行,赛事结束后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以此为引领,以体育运动为主题开发冰雪旅游资源开始了在全国各地的扩展。1997年,新疆首次推出体现民俗文化的冰雪旅游项目。1998年,哈尔滨一改原来冰雪节的“小打小闹”格局,建设规模性冰雪旅游基地。区域性国际性冰雪节庆转型升级,并逐步推广至内蒙古、新疆、吉林等地区。1999年新疆举行首届冰雪旅游节,2000年举办天山天池冰雪风情节,东雪西进的旅游格局初步成形。自此,各地纷纷开发冰雪资源,开展冰雪节庆,将中国冰雪旅游一举推向华北和西北。在这一阶段,游客接待量明显提升,但旅游人数的增长有限,还没有形成规模。中国的冰雪旅游尚处于投入期,由于规划不完善,大规模的盲目开发难免存在许多问题,冰雪景区的同质化严重,在旅游的市场方面出现了恶性竞争。
(三)第三阶段:发展时期
随着我国市场机制逐步走向成熟,冬奥会赛场不断创造佳绩,“百万青少年上冰雪”“百万市民上冰雪”等群众性冰雪活动蓬勃开展(13)。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到2003年,全国建成近百家滑雪场,冰雪旅游已成为大多数旅游者冬季的活动首选。特别是滑雪场的普及,为冰雪旅游的二元化发展提供了平台,冰雪旅游进入了快速发展期。2003年新疆推出“丝绸之路冰雪风情节”,主打民族风情和自然冰雪的融合牌;同年,吉林省长春市首次联合社会力量举办“冰雪旅游节暨净月潭瓦萨国际滑雪节”,将越野滑雪引进国人视野。2007年吉林长春举办第六届亚洲冬季运动会,2009年黑龙江哈尔滨又成功举办了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冰雪赛事持续性举办促进了中国的冰雪旅游不断升温。特别是东北地区抓住冰雪赛事契机,提升冰雪旅游普及力度,进一步完善冰雪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东三省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黑龙江省各地推出更多旅游产品,自然冰雪和人文冰雪同步开发。大海林雪乡、镜泊湖冰瀑、扎龙雪地鹤舞、大庆雪地温泉、北极村极地观光、兴凯湖冬钓捕鱼等,冰雪旅游的内容更加多样化(14),冰雪旅游多点式发展。与黑龙江遥相呼应的吉林雾凇节、查干湖渔猎节、内蒙古草原冰雪风情节等,不断推陈出新。冰雪自然资源景观关注度逐渐南移。冰瀑观赏、江河穿越颇受欢迎。随着社会对冰雪的关注,各地区也紧锣密鼓地发展冰雪旅游产业。例如,河南洛阳伏牛山开启中原冰雪旅游“中原冰雪节”,陕西、青海等地将民俗与冰雪艺术相结合打造冰雪旅游基地等,冰雪开发趋势由之前高纬度区域逐渐过渡到高海拔区域,部分区域借助海拔高优势开发整合冰雪资源。
(四)第四阶段:快速发展时期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冰雪旅游在群众、竞技和产业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是2014年7月北京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成为我国冰雪旅游对外交流乃至中国体育外交极具标志性的关键节点。全国从中央到地方、从北方到南方、从冬季到夏季、从企业到个人(15),宣传力度前所未有,冰雪旅游活动丰富多样,群众参与热情空前高涨,成为冰雪运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力量。我国滑雪总人数相比发达国家较少,参与冰雪运动人数占比极小,而发达国家的滑雪转化率(滑雪人数占总人口比例)为10%~15%,巨大的冰雪人口促进了冰雪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对冰雪运动发展提出挑战。2015—2016年度,全国大众冰雪季活动覆盖全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000万人参与冰雪运动。随着我国冰雪运动“南展西扩”战略的不断推进,开展冰雪活动的地域正在持续扩展,开发的冰雪活动产品日益丰富,吸引众多群众增加,极大地鼓舞了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16)。基于冰雪场地运动功能不断丰富,室内冰雪场地崭露头角,其场景虚拟性、体验真实性、环境便利性使得投资热度极高,特别是缺乏冰雪环境资源的南方地区相继投资修建室内仿真冰雪场馆。可以说,北京联合张家口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为推动我国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带来前所未有的信心与激情,全社会对冰雪旅游的需求呈现爆炸式增长。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冰雪运动和做好北京冬奥会工作重要思想、全维度发展冰雪运动,2017年12月,在第4届全国大众冰雪季启动仪式上,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首次提出了冰雪运动“东进”的要求。随着国家冰雪旅游政策不断调整,社会对冰雪旅游需求不断膨胀,冰雪旅游也急速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