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推动冰雪旅游核心区发展效应及战略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冬奥会成功举办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国家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是成功举办冬奥会的核心因素

冬奥会是一个全球化的冰雪竞技体育盛会的典型代表。自1924年第1届法国夏蒙尼冬奥会至2022年第24届北京冬奥会,目前冬奥会已经在13个国家的22个城市举办(见表2-1)。

表2-1 历届冬奥会举办情况一览表

续表

注:1940年和1944年两届冬季奥运会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被迫中断。

从表2-1可见,冬奥会从第1届以来,绝大多数是在欧洲、北美和大洋洲的发达和比较发达国家的城市举行。从冬奥会的发展历程看,美国是唯一举办过4届冬奥会的国家,法国是举办过3次冬奥会的国家,瑞士、意大利、奥地利、加拿大、挪威和日本是举办过2次冬奥会的国家,其中,瑞士的圣莫里茨、美国的普莱西德湖和奥地利的因斯布鲁克是承办过2次冬奥会的城市(13)。中国的北京是唯一一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过冬季奥运会的城市。

目前,一个普遍的共识是承办冬奥会的国家,大都是经济和冰雪竞技体育较为发达且承办能力较强的国家。一个城市能够承办规模巨大的冬奥会,说明它已经具有相当强的经济发展能力、冰雪竞技运动国际化水平和承办国际大型冰雪赛事的组织能力。这也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经济规模与发展水平达到较高程度的一个标志。冬奥会无论从发展规模、运动竞技成绩还是发展水平来看,都已经全球瞩目。冬奥会组织的强大生命力一方面来源于其自身的动态变化,另一方面来源于举办国家的经济规模与发展水平。冬奥会组织能够适应时代经济规律的变化和冬奥会经济环境的要求而不断变化、调整甚至创新改革,从而使冬奥会自身的适应能力和组织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随着冬奥会竞赛项目的不断充实和调整,竞技规则的修订和创新改革,以及冰雪竞技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冬奥会白色经济将不断推陈出新,为促进冬奥会的发展带来重要的资金支持(14)。20世纪70年代,冬夏奥运会曾一度出现衰退的迹象。1972年,美国的艾弗里·布伦戴奇交出象征国际奥委会主席权位的钥匙时,就曾表示奥林匹克运动消亡迹象即将到来。

1980年莫斯科夏季奥运会经历了体育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抵制,包括中国、英国、加拿大、联邦德国、日本在内的65个国家都没有参加这届夏季奥运会。由于奥运会场馆施工经费过高,远远超出申办时期提出的3.1亿美元的预算,最终为莫斯科留下巨额债务。1980年美国普莱西德湖举办的冬季奥运会,受到资金不足和莫斯科奥运会灰色影响,经费捉襟见肘(实际上普莱西德湖是唯一一个提出举办1980年冬季奥运会的城市)(15)。随着举办冬夏奥运会的开支越来越大,申请举办奥运会的国家越来越少。到1981年,只有日本的名古屋一个城市提出申办1988年夏季奥运会,韩国汉城(现今首尔)是随后提出申办1988年夏季奥运会的城市,最后由韩国汉城获得主办权。

为了摆脱举办冬夏奥运会资金匮乏的困境,1984年美国洛杉矶夏季奥运会开始了商业化办会的发展模式,洛杉矶奥运会在筹委会主席彼得·尤伯罗思的科学规划下,政府下放社会组织承办奥运会的权利,这使奥运会亏损形势出现扭转,以5亿美元低成本的投入,最后获利2.5亿美元。洛杉矶奥运会在投资上取得了成功,也成为以后冬奥会举办国家和城市发展冬奥会白色经济,提升冬奥会举办水平和服务能力的楷模。目前,冬奥会主办国家和城市已经开始认识到冬奥会赋予它们的潜在利益所在。举办冬奥会,如果举办城市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既能节约开支,又能产生巨大效果。由此可见,今天的冬奥会可能比历史上的任何其他时期都更为壮大,无论是从冰雪竞技运动还是从冬奥会白色经济发展来看,美国盐湖城冬奥会、俄罗斯索契冬奥会都是冬奥会历史上最为成功的冰雪竞技赛事。人们对于冬奥会的兴趣,也处在历史上的最高点,电视转播收视人数连创新高,对于未来冬奥会的申办竞争将会达到白热化的程度。从1988—2022年冬奥会举办国家经费投入情况来看,举办国家的经济发展规模与水平成为推动冬奥会各项工作发展的重要基础(见表2-2)。

表2-2 近10届冬奥会举办国家经费投入情况比较

由表2-2可见,从近10届冬奥会举办国家经费投入情况来看,由于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承办城市的体育场馆、基础设施、公共交通、宾馆住宿接待能力存在差距,每个国家对冬奥会的经费投入有所不同。以俄罗斯索契、韩国平昌和北京冬奥会为例,2014年俄罗斯索契冬奥会政府投入近510亿美元(约15000亿卢布),但英国伯明翰大学高级研究员马丁·穆勒的研究证明,索契冬奥会与赛事直接相关的支出为118亿美元,还包括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开支,索契冬奥会投入上升至550亿美元。索契冬奥会资金投入是历届冬奥会之最,其中项目投入也创下最高历史记录。冬奥会的直接收入源主要有:电视转播权、赞助商(即奥林匹克TOP计划)、国际奥委会特许经营权和门票销售四大部分。俄罗斯索契冬奥会的营销收入高达13亿美元,是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的1.5倍,也成为冬奥会营销收入历史之最。2018年韩国平昌冬奥会的投资预算为2.2万亿韩元(约合19.2亿美元),但是随着韩国平昌冬奥会体育场馆、城市基础设施、城市规划建设的需求不断加大,预算资金由2.2万亿韩元增长到3万亿韩元(接近26亿美元)。韩国平昌冬奥会组委会为了保障有足够的资金举办2018年平昌冬奥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韩国平昌冬奥会不仅通过韩国政府的资金补助、奥组委的全球合作伙伴、韩国国内的合作伙伴、冬奥会门票收入和冬奥会吉祥物等特许商品的销售收入等渠道融资获得冬奥会的资金,还吸引了大量的民间资本。冬奥会江原道的民间投资项目规模已达到2.6万亿韩元(约合148亿元人民币)。如果没有2018年韩国平昌冬奥会的影响力,想要吸引到如此大规模的投资实属不易。今后江原道还将继续吸引更多的民间投资,借助冬奥会的东风加速其经济的发展,促进江原道特区的冰雪旅游产业、体育健身休闲产业和生态旅游环境的开发建设,加快推动江原道冰雪旅游城市的快速发展。韩国平昌冬奥申委数据显示,冬奥会将拉动20万亿韩元(约合1246亿元人民币)以上的产值,并创造23万个就业岗位(16)

2022年北京冬奥会投资预计为15.6亿美元。其中政府补贴约9400万美元,只占到了6%,其他资金主要来自社会投资、国际奥委会、赞助商等(17)。在15.6亿美元的场馆预算中有65%是由企业投入的,奥运村则全部由企业投资。随着电视转播收益大幅增加,国际奥委会对各国奥委会以及世界各单项体育运动联合会的资金支持力度大大提升。从马丁·穆勒《2014年俄罗斯索契冬奥会的成本与影响》一文的研究中可以看出,每一个国家冬奥会经费中与赛事直接相关的支出、每项赛事平均支出、排除通货膨胀因素的超支情况及不排除通货膨胀因素的超支情况都有所不同。随着冬奥会冰雪运动项目规模的扩大,以及参赛运动员、裁判员、技术官员、安保人员和工作人员等人数的不断增加,冬奥会的经费投入中与赛事直接相关的支出、每项赛事平均支出也将增加(见表2-3)。

表2-3 第13~22届冬奥会经费与赛事直接相关的支出情况

资料来源:马丁·穆勒《2014年俄罗斯索契冬奥会的成本与影响》。

除夏冬奥运会之外,足球世界杯是另一项顶级国际体育赛事。奥运会和世界杯是当下关注度最高、受众人群最广、参与国家最多的国际性竞技体育赛事。(18)详见表2-4。

表2-4 历年GDP前15名的国家(除印度)举办夏冬奥会和世界杯届次一览表

历年来的夏奥会、冬奥会和足球世界杯总共75届(29届+24届+22届)赛事(含已经确定赛地还未举办的赛事)。由表2-4可知夏奥会、冬奥会和足球世界杯三大赛事14大国家共计举办54届,足以看出我国申办冬奥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社会、科技、文化体育发展水平是成功举办冬奥会的重要因素

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是举办冬奥会最重要的基础。举办奥运会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从场馆的建设,到城市的秩序、治安,甚至全球各地运动员的安全问题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举办国保证经济稳步发展和社会可持续良性发展。从确定主办城市到举办冬奥会,需要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在此期间也要得到国家领导人和各级政府的强大支持,同时国民要有民族凝聚力、国家荣誉感,这对于成功举办冬奥会具有重要意义。

举办国拥有承办大型国际赛事的能力、经验和人才,这种赛事经验的积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举办冬奥会提供很大的支持。中国有夏季奥运会、青奥会、大冬会等多项国际大赛经验,在设施、技术、交通安全、运动员保障以及志愿者服务等方面均有着巨大的优势(19),可以充分肯定的是,我国已经具备很强的大型体育办赛经验及能力,这是我国成功举办冬奥会重要的因素之一。

与夏季奥运会不同,冬奥会对气候有着严格的要求。翻阅历届冬奥会的举办地,我们发现这些城市基本上处于北纬40°~70°,举办时间一般在2月,-17℃~10℃是冬奥会举办的理想温度。同时要具有完备和充分的雪上运动条件,以及高水平的比赛场馆,这些都为冬奥会成功举办提供了绝佳的条件。众所周知,举办一次大型奥运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体育场馆与比赛场地设施,并且这些设施要符合国家奥运的标准才能投入使用,所以举办地的体育场馆是冬奥会顺利开展的重要设施保障。以2018年平昌冬奥会为例,江原道地区是世界著名的滑雪胜地,这里建有多达9个滑雪度假村为滑雪爱好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也曾举办过1999年亚冬会、2009年冬季两项世锦赛以及2013年世界冬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而在前两次申奥时,平昌已经建立了许多专门为冬奥会而设的硬件设施,有设施齐全的冰上项目的场馆,这些成熟的硬件是冬奥会成功举办不可或缺的因素。

冬奥会作为举世瞩目的体育盛会,其展示效果的呈现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因此,各个举办国把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及应用创新应用到冬奥会中,其目的在于更好地服务赛事与大众。例如,2022年北京冬奥会场馆建设环节、赛事保障环节、媒体转播环节、开闭幕式环节、奥运村服务环节等,皆体现了科技支撑冬奥、科技助力冬奥的情景:数字化超高清转播系统、赛场显示系统、赛事捕捉技术汇聚北京。为备战冬奥,我国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跳台滑雪风洞实验室,在山地赛场,进行分钟级、百米级的精准气象预报服务,国产智能雪蜡车、便携式智能翻译设备、各类智能机器人等科技的应用对冬奥会的顺利开展都具有重要作用(20)。回顾上一届的平昌冬奥会,也将大量的科技应用到赛事服务中,平昌冬奥会提出了“文化奥运、和平奥运、环境奥运、经济奥运、ICT奥运”理念,这也恰是本届冬奥会的亮点所在(21)。其中,科技创新更像是贯穿平昌冬奥会的一条主线,将文化、经济、信息通信、环保等串接在一起,其特色是注重各国游客的亲身体验,将理念落到实处。例如,将机器人应用于传递火炬、充当翻译等活动中,还利用自动驾驶、5G网络、物联网等诸多前沿科技成果,将人工智能产业投入到服务行业中。除此之外,其他方面的科技包括虚拟现实(VR技术)+高清视频展示、流媒体转播、高科技保暖衣、人工智能翻译等先进的技术,确保了此次冬奥会的成功举办。科技不仅支撑着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而且展现出开创奥运未来的美好前景和希望,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注入强大的科技力量。

冬奥会举办地通过科技手段打造全方位一体式的安保系统,为赛事举办提供安全、稳定、可靠的技术支撑服务,从而为冬奥会提供高水平的城市安全保障。北京冬奥会期间,长虹控股集团旗下虹信软件公司利用数字孪生等技术打造的《智慧冬奥安保集成与应用示范平台》,成为张家口赛区安保工作的有力支撑体系,解决了冬奥安保体系复杂性、组织单一性、地域广阔性、主体多元性、资源差异性等诸多棘手问题,并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建立了张家口赛区虚拟空间和物理空间之间的物体、行为联系,并且实时反映了多类型数据,达到虚拟与现实的高度融合,为宏观到微观等不同尺度、团队到个人等不同粒度、决策者到执行者等不同角色分工,提供了全景、直观、动态的安保体系掌控能力。为了全面提高赛区安保工作运转效率,探索并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化、智能化的数字冬奥安保全景数据透视仿真服务体系,打造了支撑冬奥安保立体防控工作的重要科技引擎。由此可见,科技既是冬奥会安保工作的重要技术保障,也是推动赛事顺利开展的有力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