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框架安排
一、研究思路
本研究从中国经济贸易的现状和困境着眼,明确产品质量提升是实现中国由“出口大国”向“出口强国”跃进的根本出路。进而提出了本研究的关切所在:从微观层面来看,中国工业企业是否实现了产品质量提升,从量变的角度来看,提升到了什么程度?又是否实现了产品质量升级,从质变的角度来看,升级到何种层次等级?产品质量提升所带来的微观经济效应究竟如何?产品质量提升所带来的微观经济效应,关乎两类主体:第一类主体是出口企业,出口企业作为利润最大化的追求者,其首要关注的是产品质量提升是否产生了出口增长效应(扩大了出口规模)?出口规模是企业获取利润的前提和基础。倘若出口规模持续萎缩,则企业生存面临挑战,贸易获利无从谈起。其次,出口企业关注的是产品质量提升是否提高了贸易利得(提高了成本加成)?第二类主体是劳动者,劳动者作为要素报酬的获得者,是否能够分享企业的贸易利得?产品质量提升是否产生了工资溢价效应(提高了劳动者的工资水平)?鉴于此,本研究以中国的微观出口企业为研究对象,沿着产品质量提升的出口增长效应—贸易利得效应—工资溢价效应的脉络,考察了产品质量提升对企业出口规模、成本加成以及工资水平的影响,探究出口产品“质”的变化对微观企业和劳动者的福利影响。
基于此,本研究梳理了以往有关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提升、出口规模、成本加成与工资溢价的研究文献,从理论上阐述了产品质量提升与产品质量升级的内涵、联系和区别;将产品质量提升、生产率异质性和成本加成异质性同时纳入异质性微观企业分析框架,探究产品质量提升对企业出口规模和成本加成的影响;将产品质量提升和企业异质性特征纳入Helpman等(2010)的HIR模型,探究产品质量提升对工资水平的影响。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实证分析了产品质量提升、产品质量升级对企业出口规模、成本加成与工资水平的影响。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给出了提升企业产品质量、促进企业出口增长、提高企业贸易利得、提升工资水平的政策建议。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图如图1-1所示。
图1-1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