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帝系统?人在都市只好当影帝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1章 我羡慕他的才华1

江岸这个天才“过时”的速度好像有些快,去了一趟厕所的功夫,人群交流的中心就已经不是他了。

显而易见,众人已经达成一个共识。

单车这个剧本写的虽然是才华横溢,但如果想要把这份才华展示到台面上那还得多沉淀。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电影局的领导也到现场了。

那男人和简政一起来出席的,大约六十几岁,可能是车马劳顿神经看上去有些许的疲惫。

看过江岸的剧本之后,领导是这么说的:

“有点意思,但是也差点意思。”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还是要和生活有所区别,再努力努力吧。”

遂即,对于这剧本的讨论声音就变得很小了,几个文娱投资商也不凑上来了。

电影局的老领导不看好,那就是不好,不好就不能过审,不过审就不卖座,不卖座那就不是好电影。

大家来交流会,那又不是奔着亏钱来的。

江岸可就听不明白这几句点评了。

哪里不过审你倒是说啊!

哪里不行我改哪里啊!

什么叫有点意思,但还差点意思?哪里差点意思,差的是哪点意思啊?

怪不得水浒传一首主题曲不过。

这种整改意见,那和猜有什么区别?怎么现代社会了还得揣测圣意啊?

大胡子看江岸脸上有气愤,笑着拍一拍年轻人的肩膀让他放松。

到底还是年轻,这种太极话那得多学习学习啊。

“老人家什么意思?这很明白啊。”

大胡子贴心跟江岸半教半说,拿起剧本把几个关键的情节指一指。

“你不能写的太真实,更不能写的太直白,结局更不能太悲剧,老百姓的生活怎么可能是未知的?那肯定是向着健康美好大进步的啊。”

江岸和大胡子对过眼神,心里倒是很感激大胡子能这么说,多少也是提携之恩了。

那水浒主题曲的事,待会就给大胡子顺手办了。

江岸不能一直白白享受人家的机会和指点不是。

“纸来了,给你笔。”

表哥张源很快给江岸找来了东西,江岸也没客气让表哥又给自己找来一张小书桌。

要展现才华,那就不能偷偷摸摸,趁着风浪最大抓最贵的鱼!

差点意思是吧?那我就给你加点佐料。

江岸很快伏案创作起来,把之前的剧本通读之后,顺着自己觉醒之后的思路去往下创作。

他这不羁的行为倒是很吸睛。

一众交流会场的创作者们没一个在现场真的提笔修改的,一是灵感受限大家不一定能写的出来,二是改出来要还是不怎么好,那不是丢第二次脸吗?

述评是最先凑过去的。

他主张的论调是这剧本已经完美,在原有的架构上很完美的展现了主题,修改只能是画蛇添足,但是吧,总不能拦着人家创作自己的剧本,于是也就跟着看眼热闹。

刘和坪呢则是有些严肃的看着。

这人是所有编剧里最完美主义,最有艺术追求的人,从他写大明王朝1566就能看得出来,对于自己笔下的所有东西,这人都是极其负责的。

他主张的是绝不可能为了审核妥协改变主题创作。

看江岸还这么年轻,耳根子却这么软,心里不免对这个年轻人看低了些。

不就是被所谓的老领导不看好,这就要娱乐化,臃肿化自己的作品,那以后的创作道路必定没有什么血性。

他倒是有些可惜了单车这部作品。

拧财神也跟着人群给围上来了,他倒是觉得江岸这人以后能混出一片天,文学再怎么重要那也不能比生活更重要,改剧本怎么了,只要能卖出去,再狠的他也不是不行。

这诸位都关注着江岸的变化,似乎没人在乎剧本到底能改成什么样子。

毕竟,再改还能有第一版有感觉?

加上去的东西,那不都是对生活的妥协嘛。

江岸却没有被这些乱七八糟的所有东西所干扰。

如果一部好电影不能在合规的方式下通过审查,那是写剧本的没本事,让子弹飞不也飞了那么多年了,人姜文现在也没吃紫丹啊。

不多时,围上来的人越来越多,直到江岸落笔结束。

这块小地方都快围的水泄不通了。

人群中,何情表情是很郁闷的。

她把江岸的剧本送到这里来,真心希望江岸挣名又得利,现在名好像有了一点却不透彻,利更是八杆子打不着。

现在她甚至都不明白这个剧本为什么会不过审。

“这就改好了?”何情用手帕给江岸擦一擦额前的汗珠,一堆人围着都把她弟弟给挤出汗来了。

“改动不大啊,姐先看看,怎么改的。”

何情扫一眼纸上多出来的寥寥黑色笔记,估计弟弟也是简单小修补了一下。

前后全部翻阅一遍才发现端倪。

“没改啊?就是往里面加个角色?”

何情怎么还觉得有点小忐忑呢,加一个角色能改变多少东西?

“华振邦,华兴大学社会人文学教授。”

“故事开场不是从农村少年小贵成为快递员。”

“而是华振邦,这位在社会学领域久负盛名的教授,准备研究新时代的年轻人的成长,并且打算拍摄一部纪录片开始。”

“华振邦华振邦出生于1928年,一生跨越多个重要历史时期,军阀混战中侥幸活着,见证了抗日战争的残酷和人民团结,后来亲眼看见百万雄狮浩浩荡荡过大江的豪迈,积极投身建设国家初期,78年获得出国机会留洋,90年选择重新回到国家。”

“他一生经历过太多,所以想聚焦新时代,新时代中的年轻人于是拍摄纪录片。”

“他找到了从农村来京城做快递员的小贵。”

何情念完这个人物,不由自主点点头。

这么一位有着丰富社会经验的老人,一个伟大时代的见证者,似乎出场的并不突兀。

用他见过这么多时代的眼睛去看最新的社会,好像是个不错的戏剧亮点。

他眼睛里的年轻人,年轻的时代是怎么样的呢?

故事好像不自觉上升了个小层次。

“加的好!”述评最先肯定的点点头,他都没想过剧本修改还能用这种办法,完全不觉得突兀。

“这个人物也能提升故事的层次感。”

“把电影从单纯的少年对于社会,对于时代的迷茫,增加了新滤镜和交互。”

“接下来的我来读。”

述评迫不及待把何情手中剧本拿了过去,他很想知道这个背负着历史宿命的老人是怎么改变剧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