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这是一本组织管理理论研究中重要的经典著作,作者西蒙因为此书及其在组织理论研究中的贡献获得了1978年的诺贝尔奖。本书初版于1947年,至今已有70余年的历史,但仍被组织理论研究者不断地引用,本书也是新古典组织理论的代表性成果。
一般而言,如果把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理论作为组织理论的开端,那么组织理论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古典组织理论。古典组织理论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其一,马克斯·韦伯理想类型的官僚制组织模式。韦伯认为官僚制是组织结构最有效的形式,是达到组织目标最有效的工具。理想官僚制的特征有分工、权威的等级系统、成文和广泛的档案制度、专业培训、规章制度,人际关系的非人格化,根据才能选拔人才等。其二,泰勒的科学管理运动,它旨在探讨企业中的劳动生产率问题。其三,法约尔、古利克、厄威克、穆尼和赖利等人的管理原则。这些原则主要包括专业分工、权力与责任相称、纪律、命令一致性、指挥一致性、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公平的报酬、稳定的人事职位、管理幅度、协调等。古典组织理论对以后的组织理论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第二阶段是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新古典组织理论”,或称人际关系理论、行为科学理论。新古典组织理论批判古典组织理论的组织原则,认为它有很多缺陷,这些缺陷主要是:缺乏经验的可证实性;错误地把组织看成是封闭的、机械式的、决定论的系统;过分强调正式组织结构而忽视了人的因素;过分依赖主要组织原则的作用等。新古典理论主要集中于四个方面。其一,人的需求、动机和激励。在这个方面,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此外还有赫兹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即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其二,人性假设问题。麦格雷戈提出了“X-Y理论”,阿吉里斯提出了“不成熟-成熟理论”。其三,非正式组织及人际关系。勒温提出了“团体力学理论”。其四,领导风格。坦嫩鲍姆和施米特提出了多种多样的“领导风格连续统一体理论”,利各特提出了“支持关系理论”,穆顿提出了“新管理方格”。
第三阶段是现代组织理论,它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出现的各种组织理论,主要有系统学派的组织理论和权变理论。系统学派强调要用系统的观点来考察组织,用系统的方法来管理组织,认为这有助于提高组织的有效性。权变理论则认为管理组织没有一成不变的、最佳的、普遍适用的方法,应根据组织的内外部环境来决定管理组织的方法。
概括起来,古典组织理论倾向于宏观分析,新古典组织理论则多从事微观分析,而现代组织理论则是对宏观、微观再宏观的组织分析方法的尝试。新古典组织方法基本上是对古典组织原则做出的反应,但它并没有全盘抛弃古典原则。相反,新古典组织理论家指出了古典组织原则的局限性,并试图通过强调某些古典组织理论家应有的地位来弥补古典组织理论的缺陷。新古典组织理论有两个发展倾向:其一是以西蒙为代表的学者,着重批评古典组织理论的不足之处,试图形成完善的组织理论基础,可以称为宏观新古典组织理论家;其二是强调古典组织理论家所忽视的人的方面,他们的方法是微观组织理论方法。
作者写作本书的目的是精确地描述管理型组织的面貌和运转状况,因为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完善或重建组织管理理论。全书的核心假设是决策制定过程乃是理解组织现象的关键所在,主要关注组织有效运作的决策制定和人员管理过程,尤其关注组织顺利运行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因此本书以层层递进的方式来考察组织决策,首先分析人类决策,然后解释组织和人之间的关联、组织对人的影响,最终得以完整考察组织中人所做出的决策。
本书是原书的第4版,增加了作者更多的持续思考和研究内容,并保持了原文完整的样貌,相信会给组织理论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更多的帮助。本书由清华大学詹正茂博士领衔翻译,詹博士长年从事管理咨询工作,对西方的管理理论和中国的管理现状都有比较深刻的认识,相信本书一定会对管理研究者及管理实践者大有裨益。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
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原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