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武家:国之蛀虫
安州城,依山傍水。
城池方圆不过四里地,也就五石弓一箭的距离。
青砖城墙高不过三丈,城墙之上,有数十兵丁巡逻。
安州城有两座城门,分列东西。
到达西城门时,已是傍晚时分。
城楼上,夕阳余晖映照下的旗帜,上面书写着大大的‘唐’字。
李瑜有些走神。
这就是寡人的唐国州城?
挂着唐旗,还服王化么?
不用李瑜开口。
扛着大纛的秦琼,用力地摇了摇大纛。
“君上巡狩,还不速速放下城门,迎君上入城。”
守城小校曾上过战场,早就认出了大纛。
听得秦琼的暴喝,惊得脸色煞白。
国君大纛,代表着唐国最高权力。
大纛到处,就如国君亲临。
当下哪敢迟疑,连忙吩咐守城士卒放下城门。
护城河上,小校带着数十守城士卒跪在一旁,颤颤巍巍地恭迎着李瑜。
骑着马踏上桥板,李瑜开口了。
“武承嗣何在?”
那小校一听,紧张地回答。
“半日之前,暴民退去之后,武县令就领着武家私兵逃回武氏庄园了。”
听了这回答,李瑜怒极。
杀了几千难民,逼反更多的人;见势不对,就放弃城池,拍拍屁股就躲回了庄园。
若寡人不来,这安州之乱,怕是要彻底呈燎原之势,席卷开来。
这种贪官、庸官、害命之徒,当真死不足惜。
“武承嗣跑了,那么县丞呢?县尉呢?”
“县丞和县尉都跟武县令走了,还带走了三百马步弓手。县衙的官员,只有李主簿还留在城中。”
不但自己跑了,还拐带着县丞、县尉和县里的马步弓手。
这是要将寡人的安州城拱手送给暴民。
李瑜气愤之余,忍不住对这城门小校和留守主簿刮目相看。
县令等主官都走了,这小校还能组织几十个兵丁守护城池,这份忠心实属不易。
“起来说话,叫什么名字,官居何职?”
面对忠心之士,李瑜不会吝惜施恩。
“小人陈二虎,安州西门守门的门卒伍长。”
“自即日起,你就是安州县尉,负责城中治安城防。前面带路,寡人要见见坚守城池的李主簿。”
李瑜骑着马,跨过护城河,就地提拔了陈二虎。
幸福来得太快,把陈二虎砸得有点懵。
守门伍长,其实就是比小卒子高一点点的兵士。
他从未妄想能升职成官吏,县尉可是入了品,是实打实的官吏。
李瑜此举,不符合官员提拔的正常程序。
在唐国,提拔官员是要通过吏部考核。
但他就是要表明一个态度,忠于我唐国的人,理应得到提拔和重用。
在陈二虎的引领之下,李瑜一行很快到了县衙。
县衙大门洞开,似乎已是人去楼空。
看着空荡荡的县衙,李瑜心中气急,恨不得带上这七百李字营即刻就杀上武家庄,对武承嗣、对武家进行清算。
“参见君上。”
县衙里,一个中年文士走了出来,朝着李瑜行了君臣之礼。
从衣着上,李瑜立刻判断出,青衣文士就是陈二虎口中留守安州城的李主簿。
“武承嗣都逃了,李主簿还坚守县衙,寡人甚是欣慰。李主簿不怕城外暴民破城么?”
“不是臣下不想跟武县令逃走。奈何臣下历来都是武县令的眼中钉、肉中刺,他不带我罢了。”
听李主簿这番言论,李瑜不由莞尔,这主簿真是个妙人。
“何为眼中钉、肉中刺。”
“臣下一直劝诫武县令善待百姓,早就引得县令不快。前些时日,微臣劝诫他开粥场安抚民心,哪知道他以此为诱饵,竟带着私兵连夜屠杀难民。”
李主簿说着指了指县衙大院后面的仓库。
“这不,县令大人刚走,臣下就动员城中的富户,筹集千余石粮食,准备安抚饥民。”
“可城中马步弓手全被带走了,没有兵丁守卫,开粥场恐怕会适得其反,饥民眼红起来,恐怕连我们这群小吏都一道煮了。”
说到这里,李主簿言语无不遗憾,接着他叹了口气。
“臣下无能,蒙国家恩赐,从一介草民,当上安州主簿,却不能在危难之时报答国恩,我李善长愧对先君、愧对唐国。”
李善长?李瑜听了,眼皮直跳。
此人竟是李善长?
李瑜好奇心一起,忍不住又开了慧眼,仔细打量起中年文士。
要说李瑜为什么不敢常开慧眼,那是有原因的。
发现慧眼的用途之后,他也想过常开。
然而每开一次,就感觉气血翻腾,大脑眩晕。
在搞清楚后遗症和副作用之前,李瑜不敢滥用、十分克制。
慧眼之下,李善长的六维,一览无余。
政治值:89
智力值:88
武力值:72
统率值:76
忠诚度:38。
特技:法家名士、多谋善断。
特性:长于韬略而迷恋权势。
六维属性不错,虽不顶尖,却也是名臣之流。
“流民之祸已被寡人平息,此刻城外已布下粥场,赈济流民了。”
李善长听到流民之祸已被平息,表情为之一震。
两万多流民,从县城退去,才短短半日,就被君上平息了。
他忍不住开口:“君上这次带了多少士卒?在弹指之间就平了民乱。”
“寡人大纛到处,黎民无不俯首。区区民乱何足道哉?李字营所到之处,当者霹雳。”
一旁的李字营,听到君上夸赞,无不昂首挺胸,脸上有光。
看着难以置信的李善长,李瑜接着开口询问。
“李主簿。给寡人说说,安州到底发生了什么?武承嗣为何而逃?”
听到君上问询,李善长连忙收紧心神,将事情原委娓娓道来。
一番述说,让李瑜对武家有了更深层的了解。
曾几何时,安州民强富足。
大唐人口六百万,安州独占近百万。
现在,安州人口在五年间,就锐减至六十余万。
那四十余万人,不是逃亡郑国、就是逃往洛都,还有一小部分被武家给草菅人命了。
这都是拜武家所赐。
自武则天进宫以来。
武家一人得道,是鸡犬升天。
武承嗣不但当上了安州县令,武家更是借外戚身份,对周边土地进行巧取豪夺。
短短五年,就吞并了安州八成以上的土地。
安州百姓,想活下去,要么是逃荒出去;
要么只有卖身给武家,成为奴隶,给武家卖命,被喝血吸髓。
武家更是以此为基础,拉起一万多的私兵,用来镇压、欺辱、抢夺百姓。
这次的安州之乱,始于一月之前。
起初也就数百人活不下去了,聚众想逼武家开仓放粮,却被武家强力镇压,一番血洗。
前些时日,又聚拢万人,连夜之间被武承嗣屠杀近半。
高压之下,引起了更多饿饭饥民的反弹,竟在前日聚集两万余人围攻县城。
城高墙后,这些手拿锄头、镰刀的饥民毫无办法,围了两日被饿得退去。
饥民退去之时。
武承嗣竟带着千余私兵和城内那群附庸于他的豪奴,从东门逃回了武家庄园。
听着李善长的叙述,李瑜情绪稳定、表情淡然。
李瑜很清楚,各大家族豪阀豢养有私兵,但没想到规模竟如此之大。
司马家养得有两万私兵,是先君特别恩典,以奖赏司马家族建立唐国时的拥立之功。
对这点,李瑜清楚,也在想着办法去化解这个潜在危险。
让他没想到的是,区区一个武家,也养了一万多人。
这是想搞国中之国,对抗寡人的朝廷?
此刻的李瑜,内心掀起了滔天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