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五百年前
许仙出现的突然,马车出现的也突然,小萍儿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许大哥要离开?”
她泪汪汪的问道。
许仙揉了揉对方的小脑袋:“去救人。”
这会儿也没时间细细解释,说罢,便踏上了马车......
柳氏显得有些慌,她今日再次见到救助自己的恩人,本喜极而泣,可没想到这一两句话的功夫就再次分别,所以她一下子也不知如何是好:
“恩公!保安堂还在,你那只小黑驴子也在,等你回来!”
妇人的言语之间尽是仓促,而几乎同时,前面车夫便扬起缰绳,一声嘶鸣后车子扬长而去,只留下马蹄回响和尘土飞扬。
这一切都发生的太快了,萍儿的小脑袋还没有彻底反应过来,她看着马车离开的方向,擦了擦泪水,然后忽闪忽闪的看着自己的娘亲,好像都不知道应该问些什么。
过了好一会儿......
“娘,那车里的姐姐是谁?”
柳氏不知,摇了摇头。
“那姐姐长得可真好看。”小萍儿嘀咕着。
妇人似是也忽的意识到了那车内的女子真的是极为好看,神色有了些变化,下意识的抬眼,再望向长街尽头,可只看到了一些慌乱躲闪开的人群,却已没有了那马车的影子。
......
长街沿着小河,河中秋水潺潺,清风吹过山石房屋、瓦砾青草,叶落沙沙声入耳,偶有孩童不管不顾的跑到长街中央,被车夫的喝骂声惊得赶紧散开。
这车子行的很急,车帘随着颠簸不断的起伏,也让阳光时断时续的照射入车厢之中。
然而这暖绒绒的黄昏却根本无法驱散车厢内焦急又尴尬到了极点的气氛。
那名随行的士兵如同往常一样,很好的扮演着他随行护卫的身份,如雕塑般的一直保持沉默,不过即使这样,他还是忍不住用余光时不时的打量着面前的书生,同时也不得不感叹于,这医者竟然如此的年轻。
渐渐的,一行人驶出闹市,沿着县城边缘飞驰,八月草长莺飞,远处那高大的上京城城墙遮蔽着山间倾泻而下的冷风,车帘被吹得不断翻卷扭曲,猎猎作响。
而在那目极之处的远山间,依稀能看见不少百姓修建的庙宇和佛像,于云雾中若隐若现。
......
由于这世间有妖有鬼,而佛门僧众又将诛灭妖鬼视为累计功德的方式,所以千百年来,佛宗的信徒遍布天下;虽然不至于人人都剃度出家,但每日诵经念佛之人比比皆是。
而就在西方的莽莽群山之中,有一座【金山佛国】。
相传这佛国的由来,源自于一只修行了千载的蛇妖,也许是三百年前,也许是五百年前,总之当时这蛇妖的修为足以称得上在世的妖仙,随时都能化蛟为龙,与天地同寿。
可也不知为何,突然就有那么一天,这白蛇凶性大发,水淹金山七百里,生灵涂炭!
好在有位高僧倾尽一身修为,将其镇压在了一座塔里,这才化解了妖仙灭世的劫难;而那之后,高僧又独自镇妖近百年,在其圆寂之时,无量的功德化作了漫天佛光,笼罩整座金山,天下的僧人都不远万里去那边朝圣,渐渐的,便有了佛国。
秦榆一路上都显得极为沉默,此刻山峦入目,而上京城万万人口,有钱人更是多的数不清,所以那山间修建的庙宇连绵,很是壮观,让她下意识的朝车外望去......
可视线扫过书生时,却发现他只是眉眼低垂着,对于车外的景象完全不感兴趣,连看都没有看一眼。
“你不礼佛?”
这是上车后,秦榆对许仙说出的第一句话。
书生摇了摇头:“小生当然不礼佛。”
也不知道为什么,他的回答之中有【当然】这个词,而且还带着一股子极为复杂且坚定的意味。
但秦榆也没有去追问其因由,其实直到现在,她对这位游方郎中的第一印象依旧不怎么好,更加没有指望他能治好那恐怖的伤,只是期待着,他能拼尽全力,起到那么一点点的作用,能让师傅能够坚持到天枢处的仙医赶来,便谢天谢地了。
终于,车马来到了一处稍显偏僻的地方,这里已经是淮安的最边缘处,周围是低矮的民房,本就稍显清静,而此时,一些天朝的士兵正站立于街头巷尾,能看到在很多关键的位置都设置了路障,甚至还有一些画着复杂符文的巨大幕布将整条路封死。
显然,这里便是诛杀妖鬼的地方,附近的百姓早已被驱散,只是因为那妖精还没有诛杀完毕,而与其战斗的修行者又身受重伤,根本不敢移动,所以就只能继续这样封锁着,等待着有人能来救援。
秦榆和那位随行的护卫下了车。
一名士兵看到了,连忙走过来行了一个最标准的军中礼节,牵扯着身上的盔甲和武器,发出咣咣的闷响。
和秦榆身旁随行护卫相比,这名士兵身上的甲胄明显更加厚实,甚至可以称得上笨重,灰蒙蒙的甲片一层覆盖着一层,将那原本高大的身躯显得像是个毫无美感的石头墩子,而此人身后背着的那足足有一人高的巨大长弓,更是让这身甲胄显得怪异无比。
可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妖鬼与人类的修行方式完全不同,它们根本没有系统的功法和修炼技巧,大多数妖鬼都是凭借长时间的在天地元气之中浸染,最后生硬且单调的萌生了灵智。
这就导致了它们拥有着远远超越人类的身体强度,即使刚刚开智的小妖,也有着一拳就能砸碎石头的能力。
所以作为凡人,在面对妖鬼的时候也只能舍弃一些行动上的便利,来换取能够正面承受其攻击的防御能力。
其实若不是老皇帝在位的这些年里,不断的改良天枢处镇妖士兵的装备,那这套甲胄可能要更加的厚重不便。
秦榆挥了下手,示意对方不需要这些繁琐的礼节,只是忧虑的问道:
“师傅他怎么样了?”
“和您离开时一样,一动未动,只是......身上的汗和血越来越多,已经把袍子浸透了,我们不敢为其更换衣物,只能在周围搭建了帐篷,生了篝火,总能驱散些寒冷。”
正说着呢。
只见身后的马车车帘再次被掀开。
一名书生走了下来,淡淡开口道:
“把火息了吧,不然,会死的快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