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章 凋零的樱花-林悦番外
五岁的林悦蹲在院子里的樱花树下,小手认真地摆弄着几片粉白花瓣。她穿着妈妈新买的黄色连衣裙,裙摆沾上了泥土,但她顾不上这些。
“哥哥,你看!“她举起一片完整的樱花,阳光透过薄如蝉翼的花瓣,在她掌心投下粉色的光晕,“像不像小蝴蝶?“
十二岁的林逸放下手中的暑假作业,蹲到妹妹身边。他接过那片樱花,轻轻放在她摊开的童话书上。“更像书签。“他说着,用食指点了点妹妹沾着泥土的鼻尖,“你又在书上画画了?“
林悦不好意思地合上《安徒生童话》,封底内页画满了歪歪扭扭的小人。“我想写故事。“她小声说,“像美人鱼那样的。“
林逸望着妹妹亮晶晶的眼睛,突然跑回屋里。几分钟后,他气喘吁吁地回来,手里拿着一个蓝色封面的笔记本——那是他上学期得的奖品,一直没舍得用。
“给。“他把笔记本塞到妹妹手里,“作家都要有笔记本。“
林悦惊喜地接过,翻开第一页,发现哥哥已经用钢笔在上面写了字。她还不认识那么多字,只能求助地看向林逸。
“致未来的大作家林悦,“林逸一字一句地念,“等你出书的那天,我要当第一个读者。——哥哥林逸 2003年5月4日“
春风拂过,樱花纷纷扬扬地落下。林悦紧紧抱住笔记本,像是抱住了整个世界。“哥哥,“她突然严肃起来,“我们约定好不好?等我成了作家,你要当我的保镖,不让坏人偷我的故事。“
林逸笑了,伸出小指:“拉钩。“
两只小指勾在一起,樱花落在他们交缠的手指上。
***
十五岁的林悦已经用完了三本笔记本。她坐在高中教室的窗边,咬着圆珠笔的尾端,望着操场上的梧桐树发呆。语文老师正在讲台上朗读上周的作文,那是她写的《梧桐树下的告别》。
“...树叶在脚下发出细碎的声响,像是时光被踩碎的声音...“老师富有感情地念着,教室里安静得能听见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奶奶的背影越来越小,最后变成了梧桐树上的一片叶子...“
念完后,老师推了推眼镜:“林悦同学这篇作文获得了省级青少年文学创作比赛一等奖。“
掌声响起时,林悦才回过神,脸颊发烫地低下头。课桌抽屉里,她的第四本笔记本露出一角,上面贴满了各种颜色的便签。
下课后,文学社的李教授叫住了她。“林悦,“这位银发老太太慈爱地看着她,“考虑过将来要做什么吗?“
林悦攥紧了手中的笔记本:“我想考文学院,当作家。“
李教授的眼睛亮了起来:“我就知道。“她从公文包里拿出一本装帧素雅的书籍,“这是我年轻时写的,送给你。有空可以看看最后一章。“
那是一本《文学创作的秘密花园》,最后一章的标题是《找到自己的声音》。空白处有李教授娟秀的笔记:“每个作家都必须经历模仿的阶段,但最终,你必须说出只有你能说的故事。“
那天晚上,林悦在台灯下虔诚地翻开那本书,发现书页间夹着一张便条:“每周五下午四点,我的办公室向有才华的年轻人敞开。——李“
***
大学宿舍的灯光总是太亮。林悦蜷缩在上铺的角落,第七本笔记本摊在膝头,上面写满了又被划掉的段落。床下传来室友们的谈笑声,有人在讨论最新上映的电影,有人在计划周末的约会。
手机屏幕亮起,是《青年文学》编辑部的邮件。她深吸一口气才敢点开。
“感谢投稿,但本次作品暂不符合我刊要求...“
这已经是本月第三封退稿信。林悦把手机反扣在枕头上,轻轻合上笔记本。封面上贴着的樱花标本已经泛黄,那是五岁那年和哥哥一起收集的。
第二天文学理论课上,教授正在分析当代文学流派。林悦机械地记着笔记,直到听见一个熟悉的名字。
“南木的《河岸来信》开创了这种叙事手法的先河...“教授放出一张PPT,上面是那本书的封面和一段节选。
林悦的笔尖顿住了。那段文字她再熟悉不过——几乎和她三个月前投给《城市文学》被拒的短篇小说一模一样,只是改了人物名字和地点。她的手开始发抖,课本上的字迹变得模糊。
下课铃响后,她直奔图书馆,在文学期刊区找到了最新一期的《城市文学》。南木的《河岸来信》赫然刊登在头条位置,发表时间比她投稿晚两个月。
“同学,你没事吧?“图书管理员关切地问。
林悦这才发现自己已经站在这里半小时,泪水打湿了胸前的衣襟。她摇摇头,抱着那本杂志躲进了最角落的阅览桌。
翻开笔记本,她找到那篇被退稿的《春汛》,一行行对比着《河岸来信》。核心情节、人物关系、甚至某些独特的比喻都如出一辙。最讽刺的是,南木在创作谈中写道:“这个故事在我心中酝酿了五年...“
“骗子。“林悦用红笔在杂志上狠狠画了个圈,墨水晕染开来,像是伤口渗出的血。
***
文学院办公室的玻璃门映出林悦苍白的脸。她抱着厚厚的文件夹,里面是她所有的创作手稿、退稿信和与南木作品的对比分析。门牌上写着“副院长南木“。
“请进。“里面传来温和的男声。
南木比想象中年轻,穿着考究的深蓝色衬衫,金丝眼镜后的眼睛带着礼貌的询问。办公桌上摆着几本精装书,最上面那本正是《河岸来信》。
“南教授,“林悦直接摊开文件夹,“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作家最不能容忍的事情是什么?“
南木挑了挑眉:“抄袭?“
“正是。“林悦翻到标记的那页,“《河岸来信》第三章的情节发展和我投稿给《城市文学》的《春汛》几乎一致。“
南木的表情没有丝毫波动。他接过文件,慢条斯理地翻看着:“有意思。但文学创作中,情节相似很常见。“
“可这些比喻——“
“林同学,“南木打断她,声音依然温和,“你知道每年有多少文学爱好者指控知名作家抄袭吗?“他合上文件夹,“如果你坚持,可以向作协投诉。不过...“他意味深长地看了眼她的学生证,“这对你将来的发展可能不太好。“
林悦站起身,文件夹里的纸张散落一地。她弯腰去捡时,看见办公桌下放着一个纸箱,里面全是手写稿纸,最上面那页的笔迹莫名眼熟。
“那是学生的习作,“南木顺着她的视线解释,“我习惯收集有潜力的作品给予指导。“
走出办公室,林悦在洗手间里吐了。冰冷的水拍在脸上,镜中的女孩眼睛通红。她掏出手机,犹豫了很久,最终拨通了李教授的电话。
“李老师,我是林悦...“话一出口就变成了哽咽。
***
林逸推开病房门时,林悦正靠在窗边看书。阳光透过白色窗帘照在她身上,蓝白条纹的病号服显得她更加瘦小。
“今天感觉怎么样?“林逸放下水果,故意用轻快的语气问。
林悦合上书——《文学创作的秘密花园》,封面已经磨损。“医生说我下周可以出院。“她笑了笑,眼下的青灰却暴露了真相。
林逸坐下来削苹果,果皮连成长长的一条。“我给你带了新笔记本。“他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个烫金封面的本子,“等你好了,可以写新故事。“
林悦接过笔记本,指尖轻轻抚过凹凸的纹路。“哥,你还记得我们院子里的樱花树吗?“
“当然记得。“林逸把苹果切成小块,“你总把花瓣夹在书里,弄得每本书都鼓鼓的。“
“我做了个梦。“林悦望向窗外,“梦见樱花树下有个小女孩在写故事,写着写着,字迹就消失了...“
林逸的手抖了一下,水果刀划破了食指。血珠冒出来,滴在白色床单上,像一朵小小的梅花。
“没事的。“林悦拉过他的手,用纸巾轻轻按住伤口,“会好的。“
她没说清楚是伤口会好,还是别的什么。窗外,一片早凋的梧桐叶飘过。
***
林逸永远记得那个下雨的清晨。医院打来电话时,他正在整理案件资料。赶到病房时,床铺已经空了,护士递给他一个牛皮纸信封。
“林小姐是凌晨3:17走的。“护士小声说,“很安静。“
信封里是一把钥匙和一张便条:“哥,我所有的故事都在老地方。替我讲完它们。——悦“
出租屋里,林悦的书桌收拾得一尘不染。七个笔记本整齐排列,按年份从蓝色到烫金。最后一本摊开在中间,空白页上用红笔画了一朵樱花,下面写着:“故事不该这样结束。“
钥匙打开抽屉,里面是一叠装订好的手稿——《河岸来信》的原始版本,以及所有与南木交涉的记录。最下面压着一封信,信封上写着:“致看到真相的人“。
林逸坐在妹妹的书桌前,翻开那本《文学创作的秘密花园》。扉页上有李教授的赠言,旁边是林悦稚嫩的笔迹:“我要找到自己的声音。“
窗外雨声渐大,打在玻璃上像是无数细小的手指在敲打。林逸拿起那本烫金笔记本,发现最后一页夹着一片樱花标本,下面写着一行小字:
“哥哥,你看,字迹没有消失。“
***
葬礼那天来了很多人。李教授拄着拐杖,在墓前放了一本崭新的《河岸来信》——林悦的版本。文学院的几个同学红着眼睛,轮流念她生前写的诗。
林逸站在一旁,警服笔挺,面无表情。直到所有人都离开后,他才跪在湿润的草地上,从怀里掏出那个蓝色封面的笔记本——五岁时他送给妹妹的那本。
“致未来的大作家林悦...“他的声音哽住了,雨水打在纸页上,模糊了当年的字迹。
远处,一棵樱花树在雨中轻轻摇曳。风吹过,花瓣纷飞,像是无数未完成的故事,飘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