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1章 张角病逝,广宗城破
没过几日,广宗城内便传来消息,张角在病困交加中病逝。贼将严政见大势已去,为免生灵涂炭,便打开城门,率部投降。
汉军入城后,开棺戮尸,将张角的首级枭下,送往京师,以彰显大汉天威。其余黄巾军众,也纷纷放下武器归降。
这场胜利传回朝廷,天子大喜,当即加封皇甫嵩为车骑将军,领冀州牧,以彰其赫赫战功。
皇甫嵩心怀公正,并未独占功劳,而是郑重上表,详细奏明刘烜在与黄巾军交战时的累累功绩,极力向朝廷举荐。
同时,他也为卢植鸣冤,表奏其有功无罪。朝廷准奏,恢复了卢植的原职。
曹操在战事中同样立功,被任命为济南相,接旨后便准备即日班师赴任。
此外,朝廷还下诏,待战事平定后,宣刘烜回京面圣,欲嘉奖其功。
当张角病逝并被枭首的消息传来,张宁如遭雷击,泪水瞬间夺眶而出,她瘫坐在地,悲痛欲绝,哭得撕心裂肺。
刘烜急忙赶到她身边,蹲下身子,轻轻将她扶起
安慰道:“宁儿,别太伤心了,你父亲去另一个世界去实行自己的太平之道了,他肯定也希望你能好好的。”
张宁只是哭泣,根本听不进去,刘烜只能紧紧地抱着她,任由她的泪水打湿自己的衣衫。
到了夜晚,营中一片寂静,其他人都已入睡,可张宁却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脑海里不断浮现出父亲的身影,怎么也睡不着。
她心中的悲伤如潮水般涌来,实在忍不住,便起身来到刘烜的军帐。
她走进军帐,什么话也没说,只是站在床边,再次哭了起来,哭得稀里哗啦。
刘烜被哭声惊醒,睁开眼睛,看到张宁满脸泪痕,温柔地问道:“宁儿,是不是伤心地睡不着觉了?”张宁哽咽着,点了点头。
刘烜心疼不已,将她抱在怀里,走到床边坐下。
他轻轻地拍着张宁的背,轻声哼唱着前世的哄睡歌曲《小星星》:“一闪一闪小星星,满天都是小星星……”
那温柔的歌声在营帐内缓缓回荡,好似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张宁的哭声渐渐小了下来,最后,流下了最后一滴泪,缓缓闭上了眼睛,进入了梦乡。
刘烜轻轻地将她放在床上,替她盖好被子,刚要起身离开,张宁突然紧紧抓住他的手,大声哭喊道:“父亲,不要离开宁儿!”
刘烜心中一酸,知道她是做噩梦了。他重新坐回床边,握住张宁的手,轻声安慰:“宁儿别怕,哥在这儿陪你。”
就这样,刘烜一夜未睡,一直陪伴在张宁身边,时不时为她擦去眼角的泪花,直到天亮。
朱儁遂督促麾下军马,全力攻打阳城。他带着黄巾降将严政,一路势如破竹,接连平定广宗城旁数郡。
每下一城,他便及时上表朝廷献捷,彰显汉军神威,也为这场旷日持久的平乱之战添上更多胜利的注脚。
一时间,大汉境内,捷报频传,这场震动天下的黄巾之乱,终在众人努力下逐渐平息。
黄巾之乱虽已大部平定,但仍有余党作祟。赵弘、韩忠、孙仲三人,聚众数万。
他们趁势而起,四处烧杀劫掠,还打着为张角报仇的旗号,妄图再度掀起波澜。
朝廷得知消息后,即刻下令,命朱儁率领刚刚得胜的大军前去征讨。
朱儁领受诏书,不敢耽搁,迅速整军出发,向着贼寇盘踞之地进发。
此时,贼寇占据着宛城。朱儁率军抵达后,立刻展开攻势。赵弘见状,派遣韩忠出城迎战。
朱儁则派刘关张兄弟三人,攻打宛城的西南角。韩忠不敢大意,尽率精锐之众,前往西南角抵御。
朱儁见机,亲自率领三千铁骑,径直扑向东北角。贼寇们担心城池有失,急忙放弃西南角,回师救援。
刘烜等人趁势从背后掩杀过去,贼寇顿时大乱,被杀得大败,慌慌张张地逃入宛城之中。
朱儁得势不饶人,分兵将宛城四面围定。城中贼寇断了粮草,陷入绝境。韩忠无奈之下,派人出城乞降。
朱儁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刘烜不解,谏言道:“昔高祖得天下,正因能招降纳顺,将军为何拒绝韩忠投降?”
朱儁神色严肃,答道:“彼一时,此一时也!”
“昔日秦末与楚汉相争之际,天下大乱,百姓无主,所以招降赏附,是为了劝更多人来归。”
“如今海内一统,只有黄巾贼寇造反,若轻易容他们投降,无法起到劝人向善的作用。”
“若让贼寇觉得得利时可肆意劫掠,失利时便投降,这只会助长贼寇的气焰,绝非良策。”
刘烜沉思片刻,又道:“将军不容贼寇投降,自是有理。但如今我军将城围得如铁桶一般,贼寇求降不得,必然拼死一战。”
“万人一心,尚且难以抵挡,何况城中有这数万抱定必死之心的贼寇?依我之见,不如撤去东南方向的军马,只全力攻打西北。”
“贼寇见有逃生之路,必定弃城而逃,届时无心恋战,我军便可轻易将其擒获。”
朱儁觉得有理,便依计而行,撤去东、南两面的军马,集中兵力攻打西北。
韩忠果然中计,见东南方向空虚,以为有了逃生之机,赶忙引军弃城而逃。
朱儁与刘烜、关羽、张飞率领三军趁势掩杀,如猛虎下山般凶猛。
在混乱的战场上,韩忠慌乱逃窜,被汉军的乱箭射中,当场毙命,其余贼寇则纷纷四散奔逃。
正当汉军追剿之际,赵弘、孙仲率领贼寇的援军赶到,与朱儁的军队展开激烈交战。
朱儁见赵弘所率贼寇人数众多、来势汹汹,为避其锋芒,便引军暂时后退。
赵弘乘势夺回了宛城。朱儁在离城十里处安营扎寨,正准备筹划再次攻城之时,忽然看到正东方向一彪人马疾驰而来。
为首一员大将,相貌不凡,生得广额阔面,虎体熊腰,威风凛凛。此人正是吴郡富春人孙坚,字文台,乃兵圣孙武子之后。
孙坚十七岁时,曾与父亲到钱塘,见到十多个海贼在岸上劫取商人财物并分赃。孙坚果断对父亲说:“这些贼寇可以擒获!”
说罢,他奋力提刀上岸,一边大声呼喊,一边左右指挥,仿佛在召唤众多官兵。
海贼们误以为官兵前来,惊慌失措,纷纷丢弃财物逃窜。
孙坚紧追不舍,斩杀了一名海贼。经此一事,孙坚在郡县中声名远扬,被举荐为校尉。
后来,会稽妖贼许昌造反,自称“阳明皇帝”,聚众数万。
孙坚与郡司马招募了千余名勇士,联合州郡军队一同征讨,大破贼寇,斩杀许昌及其子许韶。
刺史臧旻上表奏明孙坚的功劳,孙坚因此被任命为盐渎丞,后又相继担任盱眙丞、下邳丞。
如今黄巾贼寇兴起,孙坚便聚集乡中少年、商旅,以及淮、泗两地的精兵一千五百余人,前来接应朱儁。
朱儁见孙坚前来,大喜过望,当即部署作战计划,令孙坚攻打南门,刘烜攻打北门,自己攻打西门,特意留下东门让贼寇逃窜。
战斗打响后,孙坚勇猛无比,率先登上城墙,手起刀落,斩杀贼寇二十余人,贼寇们顿时溃不成军。
赵弘见状,骑着快马,手持长矛,直取孙坚。孙坚毫不畏惧,从城墙上飞身而下,一把夺过赵弘的长矛。
顺势将其刺于马下,随后骑上赵弘的战马,在敌阵中往来驰骋,奋勇杀贼。
与此同时,孙仲率领贼寇从北门突围而出,正好迎面撞上刘烜。贼寇们此时早已无心恋战,只想赶紧奔逃。
关羽眼疾手快,张弓搭箭,一箭射中孙仲,孙仲翻身落马。朱儁率领大军随后掩杀过去,势不可挡。
斩杀贼寇数万,投降的贼寇更是不计其数。经此一战,南阳一路的十多个郡的贼寇都被平定。
朱儁率领大军班师回京,一路浩浩荡荡,军旗猎猎作响。此次平定黄巾余党,他战功赫赫,威名远扬。
最终黄巾叛乱于公元一百八十四年十月结束,但还残留一些黄巾余孽没有清扫。
回到京城后,天子论功行赏,下诏封朱儁为车骑将军,兼河南尹。朱儁感恩戴德,叩谢皇恩。
而后,朱儁上表奏明孙坚、刘烜等人在战事中的功绩。
孙坚虽有功劳,却因朝中有人打点,被任命为别郡司马,打点行装后便赴任去了。而刘烜则得到了进宫面圣的珍贵机会。
这一日,刘烜精心整理衣冠,踏入皇宫。
皇宫之内,殿宇巍峨,金碧辉煌,红墙黄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他沿着宽阔的宫道前行,两旁的侍卫身姿挺拔,神情肃穆。
刘烜在宦官的引领下,穿过一道道宫门,终于来到了汉灵帝刘宏的寝宫。
寝宫大门高大而厚重,由上好的红木制成,上面镶嵌着一排排金色的门钉,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推开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宽敞而华丽的宫殿。
宫殿内的地面由光洁的大理石铺就,倒映着殿内的一切,仿佛一面巨大的镜子。
墙壁上绘着精美的壁画,有龙凤呈祥、仙人瑞兽等图案,色彩鲜艳,栩栩如生。
宫殿的顶部是巨大的穹顶,上面镶嵌着无数颗夜明珠,即使在白天,也散发着柔和的光芒。
汉灵帝刘宏慵懒地斜倚在一张华丽的榻上,榻身由金丝楠木打造,上面铺着柔软的绸缎被褥。
他身着一件绣有金龙的华丽长袍,头戴皇冠,皇冠上的珠宝闪烁着璀璨的光芒。他的面容略显苍白,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疲惫和倦怠。
在刘宏身旁,站着大宦官张让。张让身形微微佝偻,脸上带着谄媚的笑容。他
穿着一身黑色的宦官服饰,服饰上绣着精致的花纹,显示出他在宫中的地位不凡。
他的眼睛细长,眼神中透着狡黠和精明,不时地观察着刘宏的脸色,随时准备迎合皇帝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