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巷里的悬壶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2章 竹篱下的生机

惊蛰过后,春雷唤醒了沉睡的山野。马山镇的溪流边,鲜嫩的春笋破土而出,卫生院后院的药圃里,新移栽的天麻苗在竹篱下舒展着嫩叶。王砚蹲在畦垄间拔除杂草,忽然听见竹门吱呀作响,转头看见背着竹篓的吴明从城里赶来,衣角还沾着早班公交车的尘土。

“王医生,我把《本草纲目》里关于天麻的章节都背下来了!“吴明擦着额头的汗,眼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自从跟着王砚学习中医,他每个周末都会雷打不动地回到小镇。竹篓里除了书本,还装着从城里带来的《方剂学》图谱和最新的医学期刊。

两人正讨论着天麻的炮制方法,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宁静。村尾的林嫂抱着高烧惊厥的孩子冲进院子,孩子面色潮红,双目上翻,四肢抽搐不止。“中午还好好的,突然就发起烧来!“林嫂的头发凌乱,衣襟上沾着孩子呕吐的秽物。

王砚迅速让吴明取来银针,指尖搭在孩子腕部的寸口脉,脉象浮数而洪大。“外感风热,热极生风!“他一边说着,一边将银针快速刺入孩子的人中、合谷、太冲穴。张院长闻声赶来,手中的羚羊角粉还在簌簌飘落:“快煎银翘散,加钩藤、蝉蜕!“

药香在煎药室弥漫开来,银翘、薄荷的清香混着羚羊角的微凉气息。吴明守在药炉旁,按照王砚教的方法把控火候。当第一勺汤药喂进孩子口中时,窗外突然响起一声惊雷,春雨淅淅沥沥地洒落下来。

三剂药后,孩子烧退惊止,但仍咳嗽不止,痰黄黏稠。王砚看着孩子舌红少津的舌象,想起《医宗金鉴》中“久咳伤阴“的论述。“改用沙参麦冬汤。“他写下药方,“沙参、麦冬、玉竹滋阴润肺,桑叶、天花粉清热生津。“转头叮嘱林嫂:“用梨和百合熬粥给孩子喝,养养肺。“

这件事让吴明深受触动。他捧着病例本,在紫苏架下反复琢磨:“同样是发热,有的要解表,有的要滋阴,中医辨证真是精妙!“王砚摘下一片新鲜的紫苏叶,在掌心揉搓出清香:“中医治病,就像园丁打理药圃,要根据每株草木的特性,也要顺应四季的变化。“

春雨连绵的日子里,卫生院的患者多了起来。王砚发现不少人出现了困倦乏力、食欲不振的症状。“这是湿邪困脾。“张院长在诊疗间隙,教吴明辨认舌苔,“用三仁汤,杏仁宣利上焦,白蔻仁畅中焦,薏苡仁渗下焦。“吴明认真地记录着,笔记本上渐渐写满了批注。

深夜,王砚批改吴明的学习笔记。窗外的春雨沙沙作响,药圃里的艾草在雨中轻轻摇曳。手机震动,跳出吴明的消息:“今天帮林嫂的孩子抓药时,她硬塞给我两个煮鸡蛋。这种被信任的感觉,比谈成百万生意还踏实。“

王砚望向窗外的夜色,想起父亲常说的“大医精诚“。在这方青石小镇,每一味草药、每一次问诊,都是医者与患者之间最真挚的联结。他拿起钢笔,在新的医案本上写道:“竹篱下的草木,承载着生命的希望;而医者的传承,恰似春雨润物,悄然滋养着每一个渴望健康的灵魂。“

雨还在下,远处的山峦在雨雾中若隐若现。卫生院的灯光透过窗棂,照亮了药圃里蓬勃生长的药材,也照亮了吴明翻开新书时专注的侧脸。新的故事,正在这场春夜里悄然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