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重生了当然要不务正业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6章 专家评审小组

三天后。

江城大学。

行政楼西北楼的一层,是招生处办公室。

办公室里堆满了报名材料,几名年轻老师或站或坐,不停地在分拣着材料。

珞珈冬令营是一个综合性的选拔,分为文史、理工类、外语类、高水平运动员和竞赛类保送生,光是处理报名材料就是个大活,几个年轻老师都忙了几天几夜了。

每一份报名材料筛检出来之后,都要经过营员资格评审专家组五位评审专家的独立评审。

当遇到争议申请的时候,由全体进行集体讨论、决议。

所有的评议都不可能绝对公正,但珞珈冬令营还是希望能相对公正的给所有申请学生们机会。

此时此刻,评审工作已经临近尾声。

堆积如山的报名材料,也只剩下了一点点还没报送,招生处副处长齐国峰催促着底下的同事们:“咱们抓紧点,看中午之前能不能把名单统计完。”

就在这时,一个年轻老师举起了一份报名材料:“处长,这有一份材料挺奇怪的。”

齐国峰一皱眉:“有什么奇不奇怪的,符合标准就上报,不符合就拒绝,这几天不都说几百次了吗?”

那年轻老师“哦”的一声,将那材料放下,愁眉苦脸地看了一会儿,似乎想了想,干脆拿了过来:“要不您自己看看?”

“我有什么好看的?我看还能看出什么……”

齐国峰不耐烦地摆摆手,想把材料退回去,但一低头,却发现这材料确实与众不同。

报名人名叫陈山林。

看着他的成绩单和过往履历,可以说狗屁不是,放在所有报名材料当中,这样的水准,根本就不具有任何竞争性。

但怪又怪在这次珞珈冬令营最为重视的全市统考成绩当中,他考了全市的英语第一?

这就让人有点犹豫了。

因为珞珈冬令营虽然分类众多,但大体上还是按照两个分类——外语类及非外语类。

而且保送生的名额只集中在英语类和竞赛类的学生当中。

这表明了珞珈冬令营对于英语优秀人才的重视。

如果全市英语第一的高中生,没有办法参加珞珈冬令营……

齐国峰皱着眉头。

果然是份奇怪的材料。

他又抽出材料中附带的自荐信,扫了一眼,立刻起身:“我去评审小组那边一下。”

……

推开评审会议室的大门,里面的评审工作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着。

专家席位上坐满了五人,他们是由江大邀请的由高校教育学专家、教师代表、招生处处长、某重点中学校长和学生代表共同组成的评审小组。

坐在中央的招生处处长钱建国看到齐国峰进来,笑着道:“老齐啊,还有多少?差不多我们也能结束吃午饭去了吧?”

齐国峰拿着材料往那儿过去:“不多了,不过这份材料可能要你亲自看一下。”

钱建国打开信封,眯着眼睛看了一眼,先是皱起眉头,然后一笑:“有点意思。”

他将信封递还给齐国峰:“按流程走吧。”

齐国峰接过信封,又放到最旁边的一叠报名材料上面,然后从旁边找了个凳子坐下。

说心里话,他也想看看这封奇怪的报名材料,评审小组会怎么处理。

兴许是饿了,又或许是几天下来的评审工作已经有了惯性,接下来的评审工作进行得非常迅速。

旁边堆积如山的自荐信,很快都评审完毕。

齐国峰看着工作人员将他带过来的那封信,又再次递到了评审小组那边。

某重点高中校长打着哈欠打开了信封,看到成绩单的时候,直接愣住了。

“拿错了?”

他嘀咕着,但又扫了一眼,才看到全市统考英语状元的成绩。

“这偏科也太严重了。”

他摇了摇头,直接在意见表上打了把叉。

身为重点中学的校长,他觉得这样的学生不符合优秀人才的基本概念。

第二位是外国语言文学院的教授王欣。

他打开报名表,显然也被那份丑陋的成绩单给惊呆了:“齐老师,咱们这报名材料的标准,怎么一下降了这么多啊?”

齐国峰笑道:“那还不是怕给你们院漏了嘛。”

“我们院?我们院怎么会要这样……”

他说着,终于扫到最后统考英语第一名的字眼。

这一下,他的表情更奇怪了。

皱眉,不解,迷惑,困顿,各种混乱的思绪在他脑海中碰撞,最后他“啧”的一声,似乎在脑海中完成了英语成绩好和其他成绩差这两个事情的和解,砸吧着嘴抽出了自荐信。

只一眼,他疲惫的眼睛一下就亮了。

快速地扫了一遍,然后从桌上拿起刚刚因为休息而放下的眼镜,架在了鼻梁上,仔细逐字逐句地又看了一遍。

然后一拍桌子:“人才!”

并在自己的意见表那一栏打上了勾。

报名表顺延到了学生代表手中。

今年的学生代表,是上一届冬令营的优秀毕业生,也是刚入读江大半年的大一新生。

作为去年的优秀毕业生,显然他对这份奇怪的报名表并不认可。

又一个叉。

这份报名表再次回到了招生处主任钱建国的手中。

钱建国拆开这份他刚刚已经看过一遍的报名表。

确实挺奇特的。

光是这份成绩单,敢据实报上来,就挺令人意外的了。

而且后面附了一张更加特殊的自荐信。

钱建国可以保证,珞珈冬令营举办四年来,这是第一份纯英文书写的自荐信。

而且内容似乎还比较特殊。

他的英语不是很好,只能模糊看个大概,于是他又抬头看向外国语言文学院的王欣,笑道:“王教授,我看这学生似乎有点水平,要不你给我们讲讲,他这封自荐信里的内容?”

王欣却是一笑:“要不然你让吴教授看看,他来讲可能更合适。”

吴先明是最后一名评审小组成员。

在本届的珞珈冬令营评审小组当中,他是最后一位,也最为严苛。

“我看?”

吴先明不解地从钱建国手里接过那封报名材料。

成绩单他直接就略过了,对于他来说,他更能理解珞珈冬令营举办的意义。

如果一切都由分数说了算,那你们直接高考去就行了,来这凑什么热闹呢?

然后是那封自荐信。

只扫了一眼,他就明白王欣为什么要他看了。

他的研究方向是宏观经济学,而这篇英文自荐信里,一眼扫过去,就有大量的金融术语。

这一下就引起了他的兴趣。

他在粗略读过一遍之后,拿起桌上的保温杯,抿了口茶,清了清嗓子,开始翻译自荐信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