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重生了当然要不务正业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7章 自荐信

“我是江城市寒山中学高三学生陈山林,冒昧致信自荐。”

“尽管我的学科成绩未达顶尖,但过去几年对全球金融体系的深度研究、英语语言能力与国际视野,或许能为冬令营的学术生态提供一份独特思考。”

“自2006年起,我系统研究美国房地产与金融衍生品市场,发现两大矛盾。”

“房价收入比畸高:2006年美国房价中位数与家庭收入比达4.4倍(1999年仅3.2倍),远超长期均衡值。”

“金融杠杆过度扩张:以贝尔斯登旗下High-Grade基金崩盘为案例,分析CDO与CDS的链式风险传导机制。”

“基于对美联储2007年9月首次降息(联邦基金利率从5.25%降至4.75%)的解读,我认为全球央行可能被迫进入宽松周期,但此举无法根治因信用违约引发的结构性危机,反而可能加剧新兴市场资本波动。”

“通过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与2007年9月北岩银行挤兑事件,我构建了“恐慌情绪-流动性枯竭-系统性崩溃”的三阶段模型,并设计简易压力测试工具,模拟银行间市场信心坍塌过程……”

“……若获参与资格,我愿协助编译海外学者讲座内容,发挥英语专长,并向江大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请教‘开放经济下的危机预警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最后,我的各科成绩确实未达理想水平,主因是过去一年将大量精力投入金融建模与数据整理(如手动计算标普/CS房价指数相关性)。但这一过程让我深刻认识到:量化工具是思想的载体,而非思想的边界……”

念到这里,吴先明自己忍不住赞叹了一声:“说得好!”

然后又喝了口水:“不好意思,我继续念。”

“……目前,我已制定‘珞珈冬令营强化学习计划’,并期待在冬令营综合学科测试中,展示我能达到的更好的水平……后续就是结语了。”

他一念完,就忍不住继续道:“钱主任,我觉得这名学生可以入营。”

他的话音刚落,第一个写下叉号的中学校长就开口了:“吴先明,这名学生的自荐信确实与众不同,但珞珈冬令营本是个选拔优秀人才的活动,他的平时分数甚至不像是一个能达到本科线的学生,以他这样的水平,我很怀疑这封自荐信是不是他本人所作。”

钱建国点了点头,这个怀疑很有道理。

毕竟自荐信这东西谁都能写,甚至去海外期刊上抄一篇研究文章下来,短时间内,光靠评审小组的这几名专家也是分辨不出的。

吴先明却摇了摇头:“信的内容只是一部分原因,他敢用这种方式写自荐信,本就是在以一个不可能的方式去搏一个可能性。”

他看向众人:“这几天我们也看了不少自荐信,大部分学生的自荐信,其实只是当成一个报名材料当中的一部分而按部就班的完成。”

“内容中大量赘述学生基本信息、学习成绩如何优异、罗列鼓吹自己的奖项,这些东西其实并不能充分发挥自荐信的价值,反而显得冗余和不自谦。”

“但好的自荐信,其实只需要达成一个目的。”

“展示自己的闪光点。”

“特别是成绩所不能展示的闪光点。”

“这封信可以说是将自荐信的功能利用到了极致。”

“信的内容我们无法考究,但这个行为本身带来的意义,我觉得就足以让他入营。”

王欣也在这时候补充了一句:“就算信的内容存疑,但全市统考英语第一名的成绩,确实是他自己考出来的。”

钱建国缓缓点头。

珞珈冬令营虽然参考大量学生们的平时成绩,但最关注的,其实还是这次全市统考。

毕竟平常的考试,各个学校的试卷题目难度和评卷标准都有差别,成绩只能做内部对比,并不能站在全市的角度统一考量。

而这次的统考统一了试题难度和评卷标准,分数相对客观。

在这种情况下拿到英语第一,说明这个叫陈山林的学生肯定有其过人之处。

钱建国拿起意见表,在自己的那栏画下了一个勾:“既然这样,我尊重王教授和吴先明的意见。”

这时候,那学生代表忽然起身,不好意思地笑着道:“早知道应该多听听吴先明的课,要不然也不会一点都没看懂了。”

然后找到那份他已经填写过的意见表,将上面的叉号涂抹掉,重新画了个勾。

……

评审结束后,王欣在去学校食堂的路上,拨通了外国语言文学院院长刘小绿的电话。

“院长,咱们院的保送名额有多少?”

“珞珈冬令营?”

刘小绿问道,他记得王欣是去负责入营资格评审的事的,“你不是嫌那事情繁琐,说是评审完就走人吗?怎么关心起这个来了?”

王欣叹道:“我这不是怕有好苗子咱错过了嘛!”

刘小绿笑:“那不可能,英语专业有50个名额。”

“经管学院没有名额吧?”

王欣又问道。

刘小绿给他吃下了一颗定心丸:“经管学院?这次学校拿出了170个保送名额,其中120个是竞赛类保送,剩下50个都是咱们英语专业的,只要不是竞赛的学员,谁都抢不过咱们。”

说到最后,他笑着道:“怎么?发现好苗子了?”

王欣想了想:“可能是,还不确定,得入营观察一下才知道。”

“行,有你在我就放心。”

刘小绿挂断了电话。

另一边,吴先明却是饭都没来得及吃,离开评审会议室之后,直接往经管学院的行政楼而去。

敲响副院长的办公室大门,经管学院副院长简士章正收拾文件准备下班。

抬头看到他,笑道:“先明,这个点跑来找我干什么?我告诉你这可下班了啊,有什么事吃完饭再说。”

吴先明从文件包里抽出一张从招生处拿到的复印件,放到简士章桌面上。

简士章眯着眼睛看了一眼:“什么东西?”

“今天一个珞珈冬令营的学生自荐信。”

“自荐信不是你审吗?怎么还拿到我这加班来了?”简士章问。

吴先明说:“你最近不是研究美国次贷风险可能造成的危机后果吗?”

简士章哈哈一笑:“你是说一个高中生的自荐信,写的是这种东西?”

吴先明笑而不语。

简士章皱了皱眉头,戴起眼镜,拿起桌上那份复印件。

五分钟后,他抬头看向吴先明:“这名学生通过入营审核了吗?”

吴先明点点头。

简士章又问:“冬令营什么时候召开?”

“大概是1月中旬。”

“行,你到时候留意一下这名学生。”

简士章说完,摘下了眼镜,但他看吴先明还是一副没有想走的样子,问道,“还有什么问题?”

吴先明迟疑着道:“可能要你亲自留意一下。”

简士章眼神一眯:“还有其他院看中了?”

吴先明道:“外国语言文学院的王欣教授好像对他很感兴趣,而且他们院里有保送名额。”

简士章眉头一皱,终于知道吴先明为什么当面来和他说这件事了。

他点了点头:“我知道了,冬令营的时候看看,如果他是真材实料,我会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