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4 电子政务的功能

电子政务之所以能够在世界许多国家得到迅速的发展,主要是因为它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电子政务的功能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力量,全面提高政府管理的效能,全面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水平。

在我国,《2006—2020 年国家信息化战略》中构建了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架构:坚持科学发展观,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工作效率和监管的有效性,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公众;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从建立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入手,以推动应用系统互联、互通为重点,积极推广和应用信息技术,增强政务工作的科学性、协调性和民主性,促进全面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电子政务建设作为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其功能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增强政府管理手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强政府的勤政廉政建设,提高政府的监管能力;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

1.4.1 电子政务可以有力地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全面部署,强调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巩固发展的今天,转变政府职能是我国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历史性任务,把政府职能重心从政治统治和阶级斗争转变到社会管理和经济建设方面,把以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把以管制为主转变为以服务为主。建设服务型政府,使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七大更加强调信息化发展战略和政府服务功能的实现,为电子政务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电子政务在政府职能转变中将发挥“助推器”作用。政府工作千头万绪,但最根本的两项职能是:一为推行政令,二为社会公众服务。这两项职能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长期以来,政府职能过多地偏重于“管制主导型”职能,而忽视了“服务主导型”职能,使服务变成了口号。转变政府职能,就是要调整政府的权力结构,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立足点,逐步实现由“管制主导型”政府向“服务主导型”政府的转变。电子政务的实施:一方面,电子政务打破原有的政府行政管理方式,传统的金字塔式组织结构将改变成扁平化的网络结构,为政府职能转变提供行之有效的工具支持,使政府更有能力完成这种转变;另一方面,传统方式下的行政信息传递要经过烦琐的流程,而电子政务则突破了这种界限,借助网络,上级的政令能够畅通抵达基层,基层信息也能迅速地向上反馈,为职能转变提供更加有利的环境条件。特别是电子政务特有的有利于社会公众参与政府管理、有利于政府为社会提供更加快捷便利的公共服务、有利于政府更好地掌握和利用社会信息资源等属性,将会为政府职能转变创造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条件。

2007年4月24日,广受社会各界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公布。该《条例》首次从法律上对政府信息公开做了明确规定,使广大群众对行政机关的职责权限、办事程序、办事结果、监督方式等信息能够一目了然,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这是用法律打造透明政府,加快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一个重大举措。

1.4.2 电子政务可以促进政府提高办事效率

提高信息传递和交流的速度,提高办事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是政府管理的永恒追求,也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在信息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时代,这更加成为各国政府管理的理想状态。

电子政务在全面提高政府办事效率方面将发挥“加速器”的作用。电子政务可以以网络技术为基本手段,进行信息交换和信息资源共享,优化并扩展政府机构的业务模式、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电子政务依靠电子化的信息系统,将信息技术在政府机构的应用从简单的取代手工劳动提高到工作方式优化的新层次;电子政务可以实现跨越时间、空间限制高速传输政务信息的特点,极大地提高了传播和交换信息的速度,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办公效率,以无纸办公及远程办公方式克服了文山会海和公文旅行等现象,节约了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经费,改变了传统政务的高成本粗放管理方式。

电子政务实际上可以通过先进生产力来强化管理能力,在降低管理成本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可以从简单重复、枯燥乏味的例行重复过程中解脱出来,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这些工作产生更高的实际价值。

1.4.3 电子政务可以有力地促进整个国家的信息化建设

电子政务在促进整个国家的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着“领头羊”和“动力库”的作用。在当今社会,一个国家的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综合国力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起步较晚,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个人家庭的运用相对滞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发挥后发优势,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电子政务不仅是信息化的核心内容,也是信息社会的核心构成部分。发展电子政务不仅可以极大地丰富网上信息资源,而且还可以迅速带动整个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

政府是社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枢纽,是具有高度权威和影响的强势机构,它实现了信息化,必然会为社会各方面树立典范,从而带动国家信息化的发展。电子政务实现了,搞好了,企业、公民搞信息化就有了榜样,有了主心骨儿。企业和社会公众要享受电子政务带来的电子化的公共服务,自身就必须实现信息化。这就使电子政务从几个方面引领国家信息化发展。

由于政府是整个国家信息资源的最大拥有者和应用者,因此发展电子政务也就成为社会信息化的中心环节。电子政务发展了,整个国家信息化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就可以极大地丰富,国家信息化就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来源。

电子政务对国家信息化的动力库作用,还表现为国家可以把对电子政务建设的投入作为促进中国IT业发展的政策性投入,使中国IT业能获得健康发展的实际支持(主要是市场机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进而推动整个国家信息化基础建设。近几年,我国在电子政务发展中都有比较大的资金投入。这些投入一方面提高了电子政务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给中国IT业创造了发展机会,给整个国家信息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1.4.4 电子政务可以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优质的公共服务

电子政务在政府与群众之间起着“连心桥”的作用。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人民政府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电子政务的核心理念就是全心全意地为公众服务。政府发展电子政务的核心价值之一就是改善政府的公共服务,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电子政务可以使政府及时了解社情民意,有效集中群众智慧,促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与群众的联系。

政务信息的公开化能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推进廉政、勤政建设,最重要的是,政府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更好地为公众服务。在一定意义上,没有电子化的公共服务,就没有电子政务。在促进政府完善公共服务的过程中,电子政务发挥了“放大器”作用。电子政务对政府公共服务的放大作用,一方面表现为它可以把一个每周工作5天、每天服务8小时的政府,放大成为一年365天天天工作,每天24小时时时服务的政府;另一方面表现为电子政务可以极大地扩展政府的实际服务能力,在不需要增加工作人员(甚至可以减少)的情况下,设立更多的服务项目,完成更多的服务任务;最重要的是,电子政务还可以帮助政府大幅度地提升服务质量,使传统政务环境下“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变成“不限时,不进门,不排队,不看脸,符合条件事好办”的服务窗口,使人民能够真正享受到公开、公平、公正、便利的公共服务。

2006年1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国内外媒体普遍认为此举“充分体现了中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信心和决心”,不仅标志着我国完整的政府门户网站体系的形成,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各地对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热情和对“网站服务”的重新定位。据统计,仅一年时间,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就发布国务院和国务院办公厅文件500多件、国务院公报250多期;整合71个部门约1100项网上服务;发布8个部门的47项行政许可项目……被誉为“24小时不下班的政府”。近年来,“政务超市”、“行政审批大厅”、“一站式服务”等政府便民行动,给群众带来了很多便利;涉及民生的一些重要决策由政府组织听证会;企业人士觉得红头文件少了,行政审批环节少了;市民要反映生活问题,有“市长电话”、有“市长电子信箱”等。我国各级政府的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工作作风开始转变,各种服务措施不断推出。国家有关部门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政府网站的绩效评估工作继续进行,评估更加突出了网站的公共服务水平。

1.4.5 电子政务可以促进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的发展

电子政务在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方面,发挥了“监视器”的作用。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管理和监督工作薄弱是重要原因之一。政务公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客观要求,可以使政府及时了解社情民意,改进工作作风,密切与群众的联系。同时,更有利于对政府行使公共权力的过程进行监督,杜绝滋生腐败的“暗箱操作”,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责任感,防止以权谋私,促进政府部门的廉政建设。深化政务公开,是促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是保障公众知情权和对政府工作监督权的重要手段。

确保整个行政过程均依据法律、执行法律、受法律严格约束,可有效地制约行政不作为或行政乱作为的现象。

电子政务借助信息网络技术,有利于将法律约束固化于政府行政管理的计算机程序控制之中,有利于将政府行政行为公开于网络门户,从而使得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行政行为的主观随意性受到有效抑制。电子政务通过网络技术将政府行政管理的过程和内容公开,缩短了政府与公众间的距离,政府工作可以真正置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电子化手段非常有效地克服了传统政务环境下绝大多数社会成员不可能与政府实现空间上零距离接触和第一时间接触的困难,使人们足不出户、远在千里之外就可以在第一时间,把政府及其运作过程看得通透。有了这样一个巨大的“监视器”,社会监督的有效性会越来越强,应当公开的政务不会再因缺乏公开手段而实际上不公开了,政府与公众的关系将不再疏远,“暗箱操作”、“中间环节肠梗阻”、“寻租设租”等腐败现象将得到有效的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