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鳟鱼”级(Фopeль)驱逐舰
俄国海军建造驱逐舰的计划同样引起了法国人的注意,但他们的工作并不如德国人那样一帆风顺:诺曼船厂与地中海锻建造船厂两家合作,按照法国海军“长剑”号(Épée)和“梭标”号(Pique)为原型于1898年4月向俄海军部提交了他们的设计方案;但设计图纸和参数指标数据直到两个月后才相继送抵圣彼得堡。海军技术委员会在审阅后对法国人的设计并不满意,因为俄国人希望设计排水量能控制在300吨之内,同时舰身的结构强度也必须得到最大的保证——法国人并没考虑到波罗的海和太平洋海域的寒冷复杂的气候,却更多地将舰船的设计环境定位于温和宜人的地中海上,甚至还忽略了为驱逐舰配备一套完善的蒸汽供热系统。为了能说服俄国人揽下这份订单,诺曼船厂的首席工程师奥古斯丁·诺曼(Jacques-Augustin Normand)于是亲赴俄国会晤阿里克谢大公(BeликийКнязь Aлeкceй Aлeкcaндpoвич)和蒂尔托夫中将;经过一番协商,法国人同意尽快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11月初修改后的方案再次送交俄方评议并终于获得了俄方的首肯。12月5日双方最终签订合约,由诺曼船厂负责为俄海军建造两艘驱逐舰,每艘费用152万法郎,而另三艘则由地中海锻建造船厂负责完成,每艘也耗资近151万法郎;合同规定这五艘驱逐舰的航速不得低于27节且最晚于1900年9月前必须交付俄海军使用。
或许是对设计方案过于自信,诺曼船厂早在合约签订前半年就已开始了舰船的前期建造工作,而地中海锻建造船厂的生产进度却比预计要慢得多。“鳟鱼”级舰身采用高密度镍合钢,与“鲸鱼”级一样分为12个隔舱。为便于海水更好地引出舰外,法国人采用下斜式舰艏配合船身两侧倾角穹弧型的设计,也就是俗称的“龟背艏型甲板”。不过该舰设计的最大特点在于法国人为舰船多引入了一层嵌木钢结构甲板。这层距离船体甲板以上60厘米的二层硬松木甲板不仅可以改善内部船舱的通风条件,更可以方便船员的调动以及舰上设备的保养。但这种双甲板设计在日后却暴露出了一个缺陷:由于这层甲板在冬季时常会聚积起大量冰雪,这就导致了原本就重心偏高的船体很难适应恶劣天气下的航行任务。在火力配置方面,除减少一具鱼雷发射管之外,法国人的设计与“鲸鱼”级基本相同。由于法国国内接二连三的工人罢工运动不可避免地波及到了船厂,俄海军派驻法国的督导专员不断向国内汇报工程进度可能延期的警告,海军部也屡次敦促法国人加快建造进度,但至1900年2月该型舰船只完成了预期工程的三分之一,直到12月起这批舰船才陆续下水进行试航工作。俄国人曾怀疑罢工是否对舰只的完成质量有所影响,不过最终28节的平均航速让其打消了顾虑。1901年8月底起,这批舰船开始分批驶抵喀琅施塔得交付俄海军。
在三年后开始的日俄战争中,“鳟鱼”级战舰均披甲上阵与日海军展开一番角逐。然而同很多俄军驱逐舰的命运一样,这五艘驱逐舰中有三艘在战争初期就葬身海底;剩余的两艘虽拼死厮杀,先后历经了一战和俄国内战,却也是多灾多难,辗转易主。
法国海军的“梭标”号驱逐舰,是鳟鱼级的原型。
1901年时的“鳟鱼”级驱逐舰线图
武器配置改进情况
1912年(权力、雷雨号):-5×47毫米“哈奇开斯”速射炮,2×381毫米鱼雷发射管;+1×75毫米“贾纳”火炮,6×7.62毫米“马克沁”机枪,2×457毫米鱼雷发射管
正在地中海锻建船厂中建造的“鲟鱼”号和“鲻鱼”号。
“鳟鱼”号
加入波罗的海舰队不久接到调令加入第一太平洋舰队。1902年3月更名为“仔细”号(Bнимaтeльный)。由于在航行中遭遇恶劣天气而严重受损,该舰在法国重新修理,直到1903年5月初才驶抵旅顺港。在随后开始的日俄战争中主要负责巡逻任务。3月11日与另三艘俄军驱逐舰重伤日军“晓”号驱逐舰。5月26日在金州附近海域巡逻时不慎搁浅,为不使该舰落入日军手中而最终被“坚韧”号击毁。6月8日被日军巡逻船发现并试图拖回基地,不过由于遭遇风暴而自行沉没。
“鳟鱼”号的艉部特写,依稀可见舯部三号烟囱前的舵轮。
停泊在旅顺港内正准备接受例行检修的“坚韧”号,左边这名受雇的中国人正在为该舰擦拭舷名。
旅顺港外海的“权力”号,背景是一艘无法考证的“猎鹰”级驱逐舰。
“鲟鳇”号
加入波罗的海舰队不久便接到调令加入第一太平洋舰队。1902年3月更名为“坚韧”号(Bынocливый)。日俄战争开始后统一归尼古拉·马图塞维奇少将(H. A. Maтyceвич)指挥。3月11日该舰与“权力”号在行动中遭遇4艘日军雷击艇攻击,该舰先后被7枚炮弹击中,在舰上指挥的马图塞维奇和在后来俄国内战中成为白军伏尔加河区舰队指挥官的火炮长阿列克谢·萨耶夫(A. H. Зaeв)准尉在行活动中严重受伤,但该舰仍设法撤回旅顺港。修理工作完成之后,该舰在5—6月间参加了俄军在金州地区的作战行动。8月23日在搭救因触雷而损毁严重的“打击”号时也不慎触雷并最终沉没,包括舰长帕维尔·里希特(П. A. Pиxтep)中尉在内的12人阵亡。
“鲻鱼”号
加入波罗的海舰队后不久就被调入第一太平洋舰队。1902年3月更名为“权力”号(Bлacтный)。日俄战争中主要负责警戒和巡逻任务。3月10日在行动中击伤了日军“霞”号驱逐舰。1904年8月12日在从黄海海战中突围后驶抵芝罘;后被清政府扣押。1905年2月返还给俄国并被编入西伯利亚舰队。1916年8月调往阿尔汉格尔斯克加入北冰洋舰队。1916年10月6日因和德军潜艇相撞而受损严重。后在1917年2月前往英国进行修理,但随后爆发的十月革命使该舰成为敌对国舰只而被扣留。1918年5月该舰被转交给白匪军使用。1921年5月被俘虏并被编入红海军。1922年最终除籍并解体。
“鲑鱼”号
加入波罗的海舰队后不久接到调令加入第一太平洋舰队。1902年3月更名为“雷雨”号(Гpoзoвoй)。日俄战争爆发初期曾和日海军舰船发生过数次交战。1904年5~6月间参加了俄军在金州地区的作战行动;8月从黄海海战中成功突围,但抵达上海后遭清政府扣押。1905年2月该舰被编入西伯利亚舰队。1916年8月再度调往阿尔汉格尔斯克加入北冰洋舰队。1916年11月1日在哈尔洛夫岛附近海域击沉了德军U-56号潜艇。1917年2月该舰前往英国进行修理,但因十月革命使得该舰成为敌对国舰只而被扣留。1918年5月该舰被转交给白匪军使用。1924年该舰在法属突尼斯(一说英国)解体。
返回符拉迪沃斯托克港的“权力”号,照片摄于1906年。注意原先艏部的两顶通风帽由于出现海水倒灌的现象已被拆除。
“权力”号外形图
离港前的“鲟鱼”号,照片摄于1902年。该舰很不幸地成为了这批“为远东利益”而建造的驱逐舰中第一艘被日军击沉的。
航行中的“权力”号和背景中一艘无法考证的同级驱逐舰,由于拍摄角度的重叠,这张照片很容易让人误认为艏部已经安装了第二座75毫米火炮。
“鲟鱼”号
加入波罗的海舰队不久接到调令加入第一太平洋舰队。1902年3月更名为“感召”号(Bнyшитeльный)。1904年2月27日在返回旅顺港的途中遭遇日军“吉野”号巡洋舰,由于实力悬殊,舰长米哈伊尔·博杜什金(M. C. Пoдyшкин)中尉随后命令该舰全速撤往金州湾沿岸并要求全舰官兵弃船逃生。中午时分,该舰被“吉野”号直接击沉。俄军曾于5月上旬组织人手进行打捞,但最终仅出水两门47毫米速射炮。
日俄战争结束后的“雷雨”号,此时舯部已增设第二座桅杆,但艏部两侧的47毫米速射炮依旧保留。
“鲻鱼”号的舰艏特写,注意75毫米火炮上方的大口径探照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