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二次创业成功路线图:华夏基石总裁彭剑锋、百度高级副总裁刘辉、柳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光安、远兴能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困境3:加强了“管理”,却丧失了“动力”

管理确实该加强

在二次创业阶段,企业除了“缺人”,还“缺管理”。

例如,越来越多的人抱怨公司“不公平”,不同的产业、不同的产业阶段、同一个产业不同的专业、相同层级不同部门、新人与老人,很多人都有理由认为自己被不公平对待了。

例如,缺人是个大问题,即使是不合适的人,企业也不能轻易更换,因为没有合适的人选。企业始终要生存下去,业务第一。对那些能干的人哄着点,这样一来,结果有些人找不着北,居功自傲,甚至把组织规则放在一边,将自己凌驾于组织之上,而有些人担心自己被人替代,不愿意培养员工。

例如,是不是通常见到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例如,新人的谈判工资对老人的冲击又如何处理?经常有老人愤愤不平——“活都是我干的,结果人家的工资是我的几倍”,是不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呢?外来人员不如想象中那么有价值,而且一不高兴就走人,那么找外部人员是不是真的没有价值呢?

一管就死

几乎所有的企业都知道要加强管理,但是加强了管理,却经常看到“动力”反而下降了。

企业开始加强管理,经常尝试运用各种管理概念和管理手段,但是收效甚微。

例如,集权、放权的问题。集权没有活力,放权但无法放心。虽然尝试着放权,但一放就乱,如何能够走出“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集权、放权怪圈呢?

例如,企业知道要管理,制订了各项规章制度,实施了各种考核薪酬方案,但是员工并不像想象的那样有激情,抱怨、相互批判的现象甚至更多了,那么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例如,做一件事情,越来越复杂,形式主义开始盛行,文件满天飞、会议不停轴地转。

企业里思想林立,各有各的想法,包括创始人,管理思路经常变化、跳跃。今天是这么想的,明天可能就改变了主意,甚至经常培训归来,听到一个新概念,就安排贯彻,结果组织成了管理概念的试验场,千疮百孔。

整个组织感到迷茫,无所适从。继而内部相互批判,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争论不断。不知何时发现,整个组织消极、懈怠、谨小慎微、裹足不前、不敢承担的氛围竟日渐浓厚。

企业到底应该怎么管呢?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