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规则意识:严格管理与督促,让孩子保持严谨的生活习惯(4)
第二,让孩子丧失自我意识,没有主见,什么都只会问父母。父母用自己的想法来代替孩子的想法,不仅会让孩子厌烦,还会让孩子产生依赖性,比如不少孩子早上起床总会问:“妈妈,我今天要穿什么衣服”、“妈妈,我今天应该穿哪双鞋子”。晚上回到家,会问:“妈妈,我今天什么时候写作业”、“妈妈,我今天应该复习点什么”。
第三,让孩子失去判断能力,无法积累经验。一般来说,父母看到孩子穿得比较少,会马上判断:“他会冷,也许还会因此感冒。”却没有想到,孩子也有冷暖知觉,他知道自己的真实感受,究竟是冷还是热。
作为大人,判断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的,而作为孩子,他的判断则是切身感受。假如一味用自己的判断来代替孩子的判断,无异于把经验凌驾事实之上,这样一来,孩子的判断力就会逐渐丧失,进而对父母形成依赖,不再动脑子,不再主动感受,最终丧失独立性。
浓情智语
德国父母从不会强迫孩子去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比如少穿两件衣服,出门穿什么鞋子,背什么样的书包,给自己的书房买一个什么样的橱柜等,这些无关紧要的事情,让孩子自己拿主意就好,完全不必操心,只要给他一点指导就可以,哪怕孩子因为经验缺乏判断失误,出点儿小问题也没什么大不了,让他多个“教训”,下次就能做出正确抉择。
当然,这一前提必须在规则允许的范围之内。假如只想玩游戏不想写作业,出门想去危险的地方玩,这样的事情应该严厉拒绝和阻止,德国父母丝毫不会手软。
7.睡觉时间到了,没得商量
在德国有这样一个规定,每天晚上7点之后,不再播放儿童节目。这一规定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晚上按时休息,因为德国人认为健康的生活习惯可以影响人的一生。
在他们的教育中,早上床睡觉,是孩子们应尽的“义务”和健康的生活习惯,这一规定是必须要遵守的,没得商量。
瑞姆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爸爸是远近闻名的建筑设计师,妈妈则是一名幼儿教师。为了让瑞姆受到更好的照顾和教育,妈妈辞去了工作,专心在家照看他。年幼的瑞姆十分喜欢和妈妈在一起,因为妈妈很和蔼,从来不会严厉地批评他。
每天晚上,妈妈都会给瑞姆讲一个动听的睡前故事,然后搂着他进入甜美的梦乡。这样的情形一直持续到瑞姆3岁时。已经进入幼儿园的瑞姆已经不太需要妈妈全天候的照看,因此妈妈决定复习考证,出去工作。
这样一来,晚上妈妈就不能再陪着瑞姆一起睡觉了,瑞姆觉得很不习惯,每天晚上都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耍赖,不肯独自去睡。
一天晚上,妈妈帮瑞姆洗完澡,两人躺在床上,开始了每天例行的睡前故事,小瑞姆听着妈妈温和的声音,逐渐进入了睡眠状态,妈妈轻轻地从瑞姆的小脑袋下把手臂抽出来,刚要起身,瑞姆就醒了,忽闪着大眼睛问妈妈:“妈妈,你为什么不睡觉?”
妈妈告诉他:“再过一段时间就要考试了,我需要再看一会儿书,你先睡,我就在隔壁房间。”
“妈妈,我可不可以再玩儿一会儿,等你和我一起睡可以吗?”
“不行,孩子,你看现在已经7点了,咱们不是说好了,每天晚上7点你必须要睡觉吗?难道你忘了?”
“可是……可是我还不困呢?我再玩一小会儿,好吗?”
“你再这样耍赖,妈妈就不喜欢你了,定好的规矩就要执行,你是小男子汉,不能说话不算话!”
看着妈妈严厉的表情,瑞姆委屈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妈妈说:“你可以哭一下,但必须马上去睡觉!”
无奈的小瑞姆一边抹着眼泪,一边老老实实地躺下了,妈妈看他委屈的小样子,静静地坐在一边,轻轻地拍着他说:“宝贝,睡吧,按时睡觉才能更聪明,长得更快,妈妈再给你讲个故事……”很快,小瑞姆就进入了梦乡。
这一点在中国父母这里几乎很难执行,不少孩子每天晚上不到9点,甚至10点,绝对不会上床休息,看不完心爱的动画片,就不肯离开客厅。这里自然也有电视台的责任,因为不少儿童频道晚上直到凌晨都在不间断地播放动画片,但更多原因还在于父母。
毛毛从很小就喜欢看动画片,1岁左右的时候就会咿咿呀呀地哼唱《喜羊羊和灰太狼》的主题曲,还会模仿灰太狼的经典台词:“我还会再回来的!”
在毛毛2岁的时候,由于家庭生活压力大,毛毛妈妈决定出去工作,于是从乡下接来了爷爷奶奶,这个漂亮聪明的孙子自然成了爷爷奶奶的宝贝疙瘩,不仅对他呵护备至,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尽数买给他,而且对他百依百顺。
毛毛最喜欢看动画片频道,因为这个台每天从下午5点一直到晚上11点都在播《喜羊羊和灰太狼》,而毛毛每天都会眼睛一眨不眨地看到最后,才肯上床睡觉。
其实毛毛的爸爸妈妈都知道,小孩子晚上睡得晚会影响发育,但因为觉得毛毛每天看动画片如此着迷,不忍心硬拉着他去睡觉,总想着等他年龄稍微大一点再立规矩也不晚。
然而当毛毛过完6岁生日,爸爸妈妈想给他立规矩的时候,却遇到了强大的阻力。每天晚上一让毛毛睡觉,毛毛就会哭得撕心裂肺。看见孙子哭得如此伤心,爷爷奶奶就会说:“没关系,让孩子看吧,早上多睡会就好,你瞧他哭得那样不心疼?”无奈的父母只好听之任之。对于儿童晚上休息的时间,德国有个“法定限制”:晚上7点,14岁以下的孩子必须上床睡觉,最晚也不得超过晚上8点。到时家长必须要熄灭孩子房间的灯,为他营造睡眠氛围。
不仅如此,德国的儿童电视台每天晚上6点之后的节目,大多是安静型的,目的就是为了有助于孩子作息,7点之后电视台就不再播放节目了。
在德国,对早上起床的时间也有“法定限制”:早上6点,最晚不得超过7点。此时孩子必须要像闹钟一样准时起床,然后爬到父母的床上叫醒他们。
在严谨的德国人眼中,规则是件十分重要的事情,睡觉时间到了就是到了,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因为这件事和父母讲条件的孩子,都将受到严厉地教训,也许是父母口头的斥责,也许是“家规”中的某个惩罚,也许因此下周的零用钱会被取消……这些都促使着孩子们不敢违背这一规则。
也许这在很多中国父母看来过于严苛了,但这并不是狠心,而是对孩子好,因为睡觉对于任何一个成长期的孩子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充足的睡眠不仅有助于孩子长高,还有利于大脑发育。
德国联邦健康中心的专家曾说:“德国人十分重视睡眠质量,生病时可以不吃饭,但一定要睡觉,这样免疫力就能得到迅速增强,尤其是儿童时期,充足的睡眠时间不但能促进大脑发育、提高免疫力,还有利于孩子生长。”
不少父母也许会问,要如何才能培养孩子早睡的习惯呢?我们来看看德国父母是如何去做的:
为了让孩子养成早睡习惯,德国幼儿园下足了工夫,他们要求家长将孩子每次睡觉的时间当成“家庭作业”,必须每次记录并且上交;不仅如此,在幼儿园还有“如何睡得更香甜”的课程,比如抱着布娃娃躺在柔软的枕头上听妈妈讲故事等。
德国的很多公共场合都有帮助孩子早睡的服务,比如晚上父母去电影院看电影,如果带着孩子,到7点时可以将孩子放在电影院专门为孩子们准备的休息房,这里不仅设备完善,而且还有专门的护理人员看管孩子,直到父母看完电影将孩子抱走。
相对于德国完善的“睡眠要求”和“睡眠设施”,中国显然做得不够,这就需要父母要更有耐心,有意识。不少中国父母总喜欢由着性子宠爱孩子,孩子想玩多久就玩多久,想睡多晚就睡多晚,这不仅会导致孩子生长迟缓,还会让孩子养成了晚睡的坏习惯,以及不遵守规则的坏毛病,这些对孩子未来的人生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对中国父母来说,除了要学习德国父母对孩子睡眠时间的要求之外,还要让孩子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睡觉的时间到了,没得商量;写作业的时间到了,同样没商量。该做什么的时候就要做什么,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拥有严谨的生活习惯,为将来的成功奠定良好基础。